吾尊百科网

维吾尔族穆斯林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维吾尔族共有840万人,其中,835万人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居住在南疆。使用维吾尔语。  公元4世纪至6世纪出现的“袁纥”(韦纥),就是“维吾尔”的首次汉译,后译作“回纥”,公元788年以后将回纥改为“回鹘”,公元13世纪至17世纪写作“畏兀儿”,最后写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是其族称,意思为“团结”“协助”或“联合”。1934年,新疆省政府正式用“维吾尔”汉译族称。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随着伊斯兰教传入新疆,14世纪上半期,东部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强迫其16万臣民皈依伊斯兰教。自此,阿拉伯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察合台汗国时期维吾尔的文化也有了新的发展。1533年至1628年,居住于天山南部的叶尔羌汗国,完成了突厥化和伊斯兰化的过程。这一时期,在维吾尔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大文化政治区域,以吐鲁番为中心的政治区域和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伊斯兰教政治区域。两者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融化其他民族成分的血液,形成壮大了维吾尔族。到17世纪,新疆的维吾尔族全部信奉了伊斯兰教。维吾尔族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园艺业、商业为副。特别是新疆南部,种植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仅阿克苏市的长绒棉产量就占全国的42%,棉花产业成为新疆地区的一大经济支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俗有“瓜果之乡”的美誉,盛产葡萄、甜瓜、香梨、蜜桃等,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维吾尔族手工业技艺精湛。和田、策勒、墨玉、叶尔羌等地盛产丝绸和地毯。除此之外,维吾尔族的雕刻技术也颇负盛名。和田的“昆山玉”“和田玉”晶莹剔透,英吉沙小刀锋利美观,富有民族特色,远销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  维吾尔族的四棱小花帽,是独具一格的民族帽饰。男女都喜穿皮靴。未婚少女皆以长发为美,梳长辫,有多达十几条小辫,婚后以一新月型标志作装饰或将双辫(南疆为四辫,北疆为双辫)盘起。  维吾尔族的饮食主要有面粉、玉米、大米,喜食牛羊肉。常吃的食品有香馕(烤饼)、抓饭、拉条子、包子等。此外人们平时喜欢的食物还有烤肉、奶茶等。瓜果蔬菜是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也是招待客人最好的食品。维吾尔族的饮食礼仪富有传统。吃饭时,全家席地而坐,饭前饭后要洗手。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上席,由长者领做“都阿”。待主人收拾食具后,客人方可离席。  维吾尔族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骆驼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在南疆还忌食马肉和鸽子肉;交谈时吃抓饭忌用手乱抓或抓了再放回去;吃剩的残物不要乱扔;用餐时不要从餐布或主人面前跨过;不要当着主客的面吐痰、擤鼻涕等。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青年妇女一人在家时忌外人进入;不能随便和妇女开玩笑;在公共场合不能光着上身,更不能穿背心、裤衩串门;忌在背后议论他人短处;不得用自己的木桶或罐子在水井或涝坝内打水,只能用公用的水桶打水倒进自己的桶或罐子。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库尔班节。肉孜节即开斋节,过肉孜节,穆斯林要沐浴,聚居清真寺礼拜。另外,还走亲串友,馈赠节日食品。库尔班节,意为宰牲节。节前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做各式各样的丰盛食品,宰牲庆祝。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舞群众性很强,以轻巧、优美、多变的艺术特点而著称
  (来源: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