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丁 发布于 2022-09-30 05:14:12
- 分类:互联网百科
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全程纪录
2003年10月15日5时20分,航天员出征仪式在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等领导同志在此地亲切会见了首飞梯队的3名航天员。执行首飞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表示,要聚精会神地做好每一个动作,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航天员杨利伟 10月15日5时30分,身着银灰色太空服的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报告,请示出征。此前,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公开亮相。他们是: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杨利伟表示有信心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10月15日6时15分,进入飞船返回舱的杨利伟坐到了用合成材料特制的座椅上。此时按计划离火箭升空还有2小时45分钟。起飞前,杨利伟在舱内进行各项准备,完成100多个动作。地面指挥控制中心屏幕显示,杨利伟生理参数正常。 10月15日8时50分,胡锦涛、黄菊、吴官正等领导同志来到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飞船发射。与此同时,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罗干等领导同志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 10月15日9时整,火箭在震天憾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急速飞向太空。 10月15日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从这一刻起,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10月15日9时31分许,停泊在南太平洋的“远望”二号测量船捕获飞船信息。“神舟”五号飞船的舱内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北京航天指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杨利伟在与医学监督医生通话时显得相当沉稳,他说:“我感觉良好!” 10月15日9时42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指挥控制大厅内顿时一片欢腾。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多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的不懈奋斗,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模拟图 10月15日10时许,在“神舟”五号飞船进行环绕地球第一圈飞行时,地面指挥人员报告舱内环境正常后,杨利伟得到指令,打开面罩,拿着书和笔,当他松开手时,笔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立即飘浮起来。 10月15日10时31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喀什测控站检测区域,在接到地面指令后,杨利伟摘下手套,并解开系在膝盖下方的束缚带。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杨利伟的动作非常轻松熟练。 10月15日10时40分左右,飞船开始绕地球飞行第二圈,通过飞船传回的图像可看到,杨利伟由卧姿改为坐姿,并通过圆形舷窗向外观测。 10月15日11时过后,杨利伟开始在太空中进餐。他一边看书,一边用捏挤包装袋的方式享用这顿不同寻常的午餐。据悉,杨利伟的食谱颇具中国特色,包括八宝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和用中药及滋补品制成的饮料等。 10月15日12时左右,杨利伟开始他在外太空的第一次休息。画面显示,仰面躺卧的杨利伟表情沉静,在环绕地球飞行的飞船中,他的这次酣眠持续了约3个小时。 10月15日15时52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向杨利伟了解了飞船工作状况和他的身体状况。航天员向地面报告:航天服气密性良好,飞船工作正常。 10月15日15时54分,飞船变轨程序启动,指挥控制大厅右侧大屏幕三维动画实时显示,飞船尾部喷出桔黄色的火焰,加速飞行。很快,飞船又进入平稳的飞行状态。整个过程中,航天员杨利伟始终神情镇定。南太平洋上的“远望”二号测量船向北京传来数据,表明变轨圆满成功。 10月15日17时26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在北京航天指控中心与正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员杨利伟进行实时通话。曹刚川说:“祖国和人民期待着你凯旋。”杨利伟浑厚的男中音清晰地回响在指挥大厅中:“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努力工作,把后续工作完成好,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0月15日18时40分许,“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七圈,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他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太空中说: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 10月15日19时58分,“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八圈时,稍早之前来到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指挥大厅的杨利伟妻子张玉梅、儿子杨宁康与太空中的杨利伟通话。杨利伟对妻子说:“在太空感觉很好,太空的景色非常美。”他对儿子说:“好儿子,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10月15日21时31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九圈。 10月15日23时08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十圈飞行,航天员杨利伟开始休息。 10月16日4时19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十四圈飞行。 10月16日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成功向正在太空运行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送返回指令。按照程序,飞船将在建立返回姿态后,经过返回制动、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等一系列太空控制动作,开始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 10月16日5时36分,“神舟”五号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与推进舱轨道高度不断降低,向预定落点返回。飞船轨道舱将留轨工作半年,开展相关的科学实验。 10月16日5时38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制动火箭点火,飞船返回舱飞行速度减缓,轨道高度进一步降低。返回舱向预定着陆场降落。 10月16日5时56分,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组织指挥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与推进舱成功分离,成功进入返回轨道。飞船返回舱失去动力后,按照升力控制技术向预定着陆场降落。 稍后,布设在新疆和田的活动测量站报告,“神舟”五号飞船进入中国国境上空。 10月16日6时04分,“神舟”五号飞船再入大气层。目前飞船处于“黑障”阶段。 10月16日6时07分,搜救直升机收到“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机上的搜索人员目视到“神舟”五号返回舱。由5架直升机组成的空中搜救分队和14台专用车辆组成的地面搜救分队立即从不同的方向迅速向落点前进。 10月16日6时许,杨利伟报告身体状况良好。返回舱引导伞已打开。 稍后,杨利伟再次报告身体状况良好。主伞工作正常。 稍后,主着陆区直升机驾驶员目视到飞船降落伞,地面搜索人员看到了降落伞,返回舱主伞已脱落。五架直升机跟踪正常。 10月16日6时28分,地面搜索人员报告距“神州”五号返回舱落点7.5公里。 稍后,温家宝总理与杨利伟通话,祝贺他顺利返航。 10月16日6时36分,地面搜索人员找到了“神舟”五号返回舱。10月16日6时51分,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舱口向大家招手,神态自若 10月16日6时38分,搜索人员报告,杨利伟身体状况良好。 稍后,杨利伟向人群挥手,正在出舱。 10月16日6时51分,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舱口向大家招手,神态自若。 10月16日6时54分,李继耐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稍后,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祝贺载人飞行圆满成功。 稍后,在飞船着陆点,杨利伟坐在专用的椅子上向大家挥手,并与工作人员说话。 10月16日7时23分,杨利伟在距返回舱约10米的一辆医疗检查车上进行体检。 10月16日7时29分,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打电话,祝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江泽民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又一非凡壮举。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大力协同、集智攻关,我们就一定能够谱写我国航天事业以及整个科技事业更加绚丽的篇章! 10月16日上午9时52分,杨利伟乘专机从内蒙古着陆场飞抵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总装备部政委迟万春等到机场迎接。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基本情况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主要是全面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飞船乘坐一名航天员,飞行约一天,在绕地球飞行的第14圈返回。航天员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程序和地面指令手动补发船箭分离、帆板展开等重要指令。飞船具有自主应急返回和人工控制返回以及第2天、第3天返回的能力。 长征2F运载火箭由四个助推器、一级、二级、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火箭全长58.34米;起飞质量479.8吨。火箭上部整流罩、逃逸塔和飞船轨道舱、返回舱组成逃逸飞行器。 根据计划安排,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于2003年10年15月至16日实施。 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的技术区完成总装、测试后,进入发射区加注推进剂。 发射前16小时,从航天员三人首飞梯队中,选优确定了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发射前约2小时45分航天员进入飞船。 杨利伟,辽宁兴城人,1965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上校军衔。原空军1级飞行员,飞行时间1300小时。1998年1月,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10月15日北京时间9:00,火箭一级发动机和4个助推发动机同时点火;火箭飞行120秒逃逸塔分离,137秒助推器分离,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200秒整流罩分离,460秒二级主发动机关机,587秒船箭分离,飞船进入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199.14公里、远地点高度347.8公里的椭圆轨道。入轨后,飞船建立轨道运行姿态,展开推进舱上的太阳能电池阵,对太阳定向,并在第5圈实施变轨,进入343公里圆轨道。 飞行期间,地面与航天员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生理遥测参数,了解航天员的身体状态;航天员监视飞行过程中重要指令的执行以及飞船运行状态。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轨自主运行14圈返回地球。在返回的前一圈,由地面测控站向飞船注入返回制动精确参数。飞船偏航调姿90度,轨道舱与飞船分离。再偏航调姿90度并制动进入返回轨道,在高度降为145公里时,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返回舱再入大气层,穿越“黑障区”后进入主着陆场上空,按程序开伞减速,在下降至地面约1米左右时,着陆缓冲发动机点火工作。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6:23安全着陆,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行21小时23分后顺利返回,自主出舱。此后,轨道舱继续留轨飞行约半年,开展有关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陆海基测控通信网站点主要有:3个指挥控制中心、10个测控站和四艘远望号测量船。利用国际卫星组织和亚太公司布于太平洋、印度洋上空的6颗卫星作为通信支持,完成对运载火箭和飞船测控信息数据的传递和交换。 主着陆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赛汉塔拉以西的阿木古朗草原。承担飞船搜索回收任务的有主着陆场前置雷达和测控站、空中搜索分队(配备直升机)和地面搜索分队(配备10辆特种车)。 为在出现应急情况时保证航天员的安全,上升段在陆上设立了4个应急救生点,配备9架直升机及地面搜救车辆执行搜救任务。在海上设立了3个应急救生区,派出6艘救援船只,并配有2架巡逻机和1架船载直升机完成应急搜救任务,此外,在运行段,为实施自主应急返回,在国内外共安排了10个飞船自主应急返回救生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电站:太阳帆板
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脱离运载火箭顺利进入太空,展开后的太阳帆板就像是飞船长出了两对硕大的翅膀,通过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来为飞船上的电器设备提供能源。 “太阳帆板有供电和充电两大功能,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站。飞船上虽备有应急电源,但支持的时间有限,主要还是依靠太阳帆板提供电能。”负责太阳帆板设计的主管设计师孔旭东说,神舟飞船上的太阳帆板采用了大量先进的复合材料,以便在尽可能提高发电效能的同时,减轻其自身质量,其身价达到了上千万元。 太阳帆板设计和研制的主要困难是如何适应复杂的空间环境。飞船在空间运行的低轨道环境复杂,密度高的等离子体、原子氧以及紫外线照射等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对太阳帆板的结构和电磁片等造成伤害。飞船在太空中大约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其间要经受180摄氏度的温差考验,这种频繁的高低温转换,要求太阳帆板在制造上必须解决热胀冷缩的难题。孔旭东说,为解决上述问题,他们专门研制了模拟空间环境的试验装置,并在太阳帆板的制造上采用了特殊材料。历史性的一步
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15日冉冉升入太空之时,亿万华夏人民收获的,不仅仅是飞天梦想成真——巡天遥看,登高望远,一个伟大东方民族的发展进程,从此跃上一个新的起点。 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为“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而骄傲和自豪。载人飞船一飞冲天,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中国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它向世界传达的,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东方民族迸发出的活力和不可遏制的升腾发展之势。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中,迈出了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载人航天飞行涉及科技领域广,技术难度大。“神舟”五号升空,使中国跻身于世界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三个国家之列。为“神舟”飞船升空提供强大推力的,是当代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改革开放25年间,中国科技急起直追世界先进水平。从1997年到2002年的5年间,获得国家登记的科技成果就有14万多项,授予专利权52万件。曾以璀璨发明领先于世界的中华民族,正在向世界科技中心舞台回归。“神舟”五号升空的耀眼光芒,正是这回归的鲜明标志之一。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雄厚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世界影响力。载人航天飞行不仅要有很高的科技水平,也需要强大的制造能力,其长期巨大的投入更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 5%的高增长率,到2002年底,我国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前五名之列,并成为世界上当年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已位居世界第四。正是在社会生产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综合国力空前增强的今天,我国才更有能力对包括载人航天在内的科技事业提供更强有力的投入和支持,有能力向“太空文明”坚实迈进。 “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和中国一系列宏伟太空研究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将为中国经济催生众多新兴产业,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事实证明,空间技术应用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美国将空间技术转化为产业,全国为此增加了2万亿美元利润。我国研制与实验载人飞船等空间技术,对提高信息技术、航天材料、制造技术、电子设备、系统集成实验等方面的水平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有关统计表明,我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卫星通讯到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乃至教育等方面,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不仅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神舟”升空,巨龙腾飞,世界从此以新的视角评价中国。(新华社记者 赵鹏 张建高)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