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彰化县

彰化县,位于台湾中西部,北以大肚溪为界,与台中县相隔,东倚八卦山脉与南投县为临,南以浊水溪与云林县遙遙相望,西滨台湾海峡。县內主要河流有:乌溪(大肚溪)、猫罗溪及浊水溪,均西流入海。全县风景优美,著名的景观如:八卦山、王功渔港、田尾公路花园、百果山、鼓山寺、清水岩、虎山岩、台湾民俗村等。总面积为1074平方公里,人口为131万人。  彰化县现今共辖1市7镇18乡:彰化县县徽  1 彰化市  2 员林镇  3 和美镇  4 鹿港镇  5 溪湖镇  6 田中镇  7 北斗镇  8 二林镇  9 线西乡  10 伸港乡  11 芬园乡  12 秀水乡彰化县区划略图  13 花坛乡  14 福兴乡  15 大村乡  16 埔心乡  17 埔盐乡  18 永靖乡  19 社头乡  20 田尾乡  21 二水乡  22 埤头乡  23 溪州乡  24 竹塘乡  25 芳苑乡  26 大城乡

历史

 彰化孔庙大成殿 彰化县最早由台湾原住民族猫雾捒族居住,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1661年明朝遗族来台成立明郑政权,与清朝政府展开长期抗立,并实施对台统治,画台湾全域为承天府、万年县与天兴县,当时彰化县全境为天兴县管辖。1684年清政府派兵攻克台湾,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在今台南市设立台湾府,下设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三县隶属福建省。1723年(雍正元年)间因来台移民开垦人数渐多,清朝廷内部大臣开始建议在台增设县治管理,丁绍仪《东瀛识略》卷一、建置疆域.建置,第3页:“彰化县本诸罗县地。雍正元年,以土番相继归化,民居益繁,析县属虎尾溪北半线地方置县,名彰化”。后来决议在诸罗县境内另设新县,以虎尾溪以北(此处虎尾溪指现今旧虎尾溪)、大甲溪以南,并以:“实获众心、保域保民、彰圣天子、丕昌海隅之化欤”,取“显彰胜化”、“显彰皇化”之意,取县名为彰化。并以半线城(今彰化市)作为县治所在地。于是开始了彰化设县之始。  此后因彰化县城以北太过广扩,人民洽公不便,故于1731年(雍正九年),将彰化县所属大甲溪以北之地,划归淡水厅管理;此后约一百五十年,彰化县治理范围为大甲溪以南、虎尾溪以北。时至1875年(光绪元年),台湾人口日增,汉人开垦占领之地日大;于是将台湾北部增设台北府,而仍属台湾府的彰化县,则将东部山区分设水沙连厅。1885年(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再将彰化县靠海之鹿港设鹿港厅治理。两年后,1887年(光绪十三年),台湾省再增设一府及一直隶州,彰化县将鹿港厅并入,而将大肚溪以北的范围,设台湾县(约今日台中县市范围),此时彰化县范围北界大肚溪、南临虎尾溪,东靠八卦山,西方临海。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甲午战争失利,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归日本所有,并重划行政区,将台湾简单划分为台北、台湾、台南三县与澎湖厅,彰化当时由台湾县管辖。1901年再度行政重划,设立彰化厅,1909年与台中厅合并,彰化地区分属五个支厅(彰化、鹿港、员林、北斗、二林),1920年日本政府在台开始实施州、郡、街、庄制,将全台划分为5州3厅,彰化全境改隶台中州,底下划分为1州辖市(彰化市)3郡(彰化郡、员林郡、北斗郡)。尔后,日本政府在台行政区就为此为基准,无再变更。1930年代,彰化地区人口已突破百万。  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来台接收,同年10月25日成立台湾省行政官署,并重新画定台湾行政区以8县(台北县、新竹县、台中县、台南县、高雄县、花莲县、台东县、澎湖县)、9省辖市(基隆市、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市、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市)、2县辖市(宜兰市、花莲市)。1947年行政院会议同意废除台湾省行政官署,另组台湾省政府。1950年台湾省政府决议将行政区再度重划,决议将台中县辖之彰化区、员林区、北斗区与省辖彰化市合并为彰化县,北以大肚溪,南至浊水溪,东靠八卦山,西依台湾海峡为界,并废止区署,管辖1市7镇18乡,以彰化市作为县治所在地后,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建县沿革

  清康熙22年(1683)清朝领有台湾,23年设有台湾府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彰化隶属诸罗县,但就山川之磅礡、物产之丰饶、戶口之殷繁、人文之蔚起比起这三县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七二三年(清雍正元年),巡台御史吳达礼上奏「诸罗县北半線地方民番杂处,请分设知县一员,典史一员……」,划出南截虎尾,北抵大甲设置了「彰化县」,取其「显彰皇化」之意,更正式的说法是「彰圣天子丕昌海隅之化欤」,县署设于半線,彰化县建置自此始,新置文官,计知县、典史、儒学教谕各一员。雍正二年由谈经正担任知县。一七三四年(雍正十二年),知县秦士望仿诸罗知县周锺瑄之法,广植竹林围城。其中经过林爽文、陈周全、戴潮春、施九缎等民变,彰化县城遭到毀坏,于是一七九七年(嘉庆二年),知县胡应魁沿著彰化城旧址重植竹城,并增建西门城楼,但因土质松软加上天災数年便成为楼倾。一八一0年,邑绅捐资改成土城。后有修筑砖石城之议,于一八一一年(嘉庆十六年)兴工,分四段修之,东门段林文濬主之,南门段王云鼎主之,西门段陈大用、罗桂芳、苏云从、詹捷龙、廖兴邦主之,北门段赖应光主之。一八一五年竣工,城高一丈五尺,周围九百二十二丈余,城楼四座,分别为东、南、西、北城楼分别为乐耕、宣平、庆丰、拱辰,城楼共两层,高三丈九尺,设有十二座炮台。

建城大事记

  崇祯九年(1636) 彰化县境內的平埔族群有半線、柴坑仔(今彰化市),阿束(和美)、貓罗(芬园)、马芝遴(鹿港),大突(溪湖),二林(二林),东螺(埤头),眉里(溪州),大武郡(社头)十社。  永历十五年(1661) 4月 郑成功率师入台。            5月 郑成功改台湾为东都明京,以普罗民遮成为承天府,分设天兴、万年二县,本县隶属天兴县管辖。  永历十八年(1664) 8月 郑经退守台湾,改东都明京为东宁,承天府依旧,升天兴、万年二县为州以治民屯,设南北路、澎湖三安抚司以治军屯,本县改隶北路安抚司管辖。  永历三十七年(1683) 八月十五日施琅率师入台湾,郑克塽投降。  康熙二十三年(1684) 4月 朝廷设台湾郡县为一府三县,设诸罗县,隶台湾府,彰化属之。  雍正元年(1723) 朝廷分诸罗中间百馀里之地,南截虎尾,北抵大甲,设彰化县,设县署于半線,今彰化市,彰化建置自此始。  雍正九年(1731) 朝廷令彰化县属大甲溪以北地,全归淡水厅管辖,至此彰化县与淡水厅正式分治。  雍正十二年(1734) 知县秦士望仿诸罗知县周锺瑄之法,于街巷外遍植莿竹为城,建东西南北四城门,并建城隍庙于东门。  嘉庆二年(1797) 彰化知县胡应魁重植莿竹城,并于四门增建城楼。  嘉庆十四年(1809) 彰化县士绅林文濬、王松等以彰化次筑城难守,请淮筹款改建为土城。  嘉庆十五年(1810) 朝议准彰化县城改筑土城,然以土城易塌,改建砖城,并濬城濠,建军寨于八卦山上。  嘉庆十六年(1811) 新建彰化城垣兴工,分四段修之,东门段林文濬主之,南门段王云鼎主之,西门段陈大用、罗桂芳、苏云从、詹捷龙、廖兴邦主之,北门段赖应光主之。  嘉庆二十年(1815) 新建彰化城竣工,周围九百二十二丈馀高一丈八尺基厚一丈五尺上宽一丈四城门各有城楼,炮台十二座,共费银一十九万馀两。所筑四门,东曰乐耕门,西曰庆丰门,南曰宣平门,北曰拱辰门。形如葫芦吸露,与定寨和则为蜈蚣照珠。  嘉庆二十一年(1816)夏 福建巡抚王绍兰巡视彰化,召筑城诸士绅獎励之,并立彰化县城碑记,以记筑城始末。

四城门历史沿革

·东门-乐耕门(今中华路口与中山路交会点,即今县议会所在地)

  雍正元年,彰化建县;十二年,知县秦士望插莿竹为城,初设东西南北四门嘉庆二年知县胡应魁旧四门增建城楼。十六年,知县杨桂森任內,奉准改建砖城,仍设城楼四座,别有便门称小西门。东门城楼(含城墙)由军功四品职衔林文濬董其事,命名曰乐耕门,以其为立春劝耕之地,而兼寓东方之义。每年立春,历任彰化知县均于乐耕门外举行「借田礼」,搭建先农坛、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祭祀及鞭春牛仪式,以示重农,并祈风调顺、五榖丰登,彰化举人陈肇兴诗有「记得当年贤令尹,乐耕门外劝春耕」之句,辑只此而言。大正九年彰化城拆除独存东门邻近地区设彰化公园两年后因开辟道路之故东门亦经拆除。故址在今中华路与中山路交会点,即今县议会位置,中华路为当今初入东门要道,另中山路旁东门百姓公庙侧巷道,俗称城壁巷,与东门有关。

·西门-庆丰门(今中正路、陈陵路与吉祥街之间)

              雍正元年,彰化建县;十二年,知县秦士望插莿竹为城,初设东西南北门嘉庆二年知县胡应魁旧四门增建城楼。十六年,知县杨桂森任內,奉准改建砖城,仍设城楼四座,别有便门称小西门。西门城楼(含城墙)由军功四品职衔陈大用捐训道罗桂芳贡生苏云从监生詹捷能武生廖兴邦等董其事命名曰庆丰门,以秋天丰收兼寓西方之义;为早年彰化城往来出入孔道,故西门內商业发达,商号林立。相传城楼上自筑城时代开始,即奉祀妈祖神像,大正九年,西门与彰化城同时拆除,妈祖神像则另于威惠宮右侧建庆丰宮祀之。西门故址在今中正路、陈陵路与吉祥街之间(中正路二段125巷附近),该巷俗称「苏高薛巷」,以巷內有奉祀苏高薛府王爷而得明,至今尚存,名西安宮。

·南门-宣平门(位于今华山路、民生路与南瑤路之间:华山路42巷附近)

              雍正元年,彰化建县;十二年,知县秦士望插刺竹为城城望,初设东西南北四门;嘉庆二年,知县胡应魁就四门增建城楼。十六年,知县杨桂森任內,奉准改建砖城,仍设城楼四座,别有便门小西门。东门城楼(含城墙)由拔贡生王云鼎董其事,命名曰宣平门,按古籍记载,传达君命为宣,清代建都北京,君命由南北宣,故宣平二字实隐喻南方之义。南门自古为南部地区进入彰化城要道,故址在今华山路42巷內,该巷旧称「顺正府巷」,以此地有顺正府大王公庙而得名,民间相传顺正府大王公为南门之「城主」,其庙址在今巷口之民权路上,辟路拆除后,附祀于邻近之万春宮內。又南门外有「校场埔」,顾名思义,为清代官员点校营兵场所,亦兼做刑场之用,早年古榕茂密,愈显阴森。南门亦于大正十一年,与彰化城同时拆除,华山42巷內,有一东西向小巷,俗称城壁巷,即因南门城墙得名。

·北门-共辰门(位于今光复路与和平路之间:和平路84巷口,国光车站附近)

              雍正元年,彰化建县;十二年,知县秦士望插刺竹为城城望,初设东西南北四门;嘉庆二年,知县胡应魁就四门增建城楼。十六年,知县杨桂森任內,奉准改建砖城,仍设城楼四座,别有便门称小西门。东门城楼(含城墙)由捐职州同五品衔赖应光董其事,命名曰共辰门,按共与拱二字古通,「共辰」取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眾星共之。」典故,隐喻北方之义;为清代彰化通往北部要道,北门外有五个角头,即北门口、市仔尾、祖庙仔、中街、竹篾街,俗称「五福戶」,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五轮流请妈祖及宴客,耆老相传清代中叶以前,此地则称为四福戶。大正九年,北门与彰化城同时拆除,故址在今年和平路84巷口之光复路上,早年该地工程施工时,曾出土清代残碑两件,一属示禁碑,严禁兵役勒索出入人车,一为赖应光落款橫额,应为当年嵌于北门之物,现仍保存于附近民宅。

地理

·地形

  彰化县位于台湾中西部,北邻台中都会区,南隔 浊水溪和 云林县相望,县治彰化市倚八卦山为屏障,彰化县南北纵长40公里,东西最大宽度约为40公里,海岸线长度为60公里,全县总面积为1074.4平方公里,为台湾岛内县级面积最小的县份,全县的形状颇类似一等腰三角形。彰化县内地形可粗分为2大类,为平原跟台地2大地形,前者为彰化平原,为台湾西部重要平原,系属北部乌溪及南部浊水溪联合冲积而成,占全县面积为 87.71%,另一地形主体--八卦台地,则在彰化县县境东部,在地形上北部面积较大且坡度较缓,越往南部面积缩小,地形坡度增大,县境内最高海拔的横山(443m)即在此区。

·气候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吹西南风,为台风主要行经路径区;冬季则吹东北季风。

·水文

  除县界河—大肚溪、浊水溪外,境内尚有旧浊水溪、二林溪等溪流、数条排水沟以及流经县内大半区域的八堡圳。

人文

·一代木雕奇人─李松林

  民国七十四年,教育部颁发第一屆民族艺术薪传獎,鹿港李松林先生是木雕类的得獎人之一。李先生出生木雕世家,自十三岁学艺,凭借诚恳的敬业态度,与能在传统的技艺上创出新风格,在青年时代就出人头地饮誉于本省木雕界。经历了七十年木雕生涯,犹是斧刀运用自如,一块木头在李先生的刀斧之下,卻能展现出无穷的生命。李先生的木雕以精细为特色,再复杂的题材,在他的手下可以说是「玲珑通透」的出现,严密而自然,在传统的艺术上,以写实的作风,又加入装饰的趣味,可以说是当代传统艺术的代表人物。

·浊水溪畔的雕砚手─谢苗

  常言道:「淡中求真味,长里识英奇」,现年八十高龄的二水砚雕名家谢苗,堪称平常人里的不平常人。彰化县二水乡在几十年前,曾有不少乡民以雕砚为副业,后因书法艺术的沒落,道致砚雕家纷纷改行谋生。唯独十四岁即开始雕砚,至今六十多个寒暑的谢苗,仍一本初衷,执著砚雕艺术工作,不求名不求利默默地为砚雕艺术奉献心力,将一块块冰冷的螺溪砚石,雕琢成富有情感,洋溢出无比生命力的艺术珍品。早期作品曾得到全省博览会特优獎;民国六十九年荣获中韩文物展的特选獎,而谢苗本人则 于民国七十八年,获颁台湾工艺类最高荣誉─民族薪传獎。

·民俗灯艺薪传者─吳敦厚

  彰化鹿港镇中山路出了一位家喻戶晓的人物,声名甚至远播美、日、法、荷、德、韩等国,这就是彩绘灯笼的吳敦厚,他开的舖子沒有特别的店号,就叫做「吳敦厚灯舖」。曾获薪传獎传统工艺类獎项的吳敦厚,世居鹿港,小时候他跟一位王姓师傅学做灯笼,那时候学到的是圆筒型的字姓灯,写的也是单色刻板的姓字,他在十三岁双耳失聪后,未曾稍挫制灯笼绘灯笼的志趣。现年七十二岁的吳敦厚,制造灯笼已有五十馀年,出自他手下的作品精美细致,享誉中外,由于社会形态的变迁及年老艺人的逐渐凋零,感于传统技艺渐无传人,早年即失聪的吳敦厚十馀年来热心的受聘于全省县(市)立社教馆、文化中心、民俗活动等,为高中、国中、国小等级老师传授制作灯笼技艺,期使无形的文化资产后继有人。

·鹿港神像雕刻师傅─吳清波传奇

  鹿港的吳清波先生是一位执著于传统的神像雕刻师傅。吳先生曾获文艺獎和薪传獎,是泉州「小西天」神像雕刻祖舖的第五代传人。吳家传统古法,雕刻一尊神像之前,必须先观察买主的五官、生辰、肖属、职业及行走体态等,然后才決定雕刻何种神明以辅买主的福份,并表现于神像上。例如买主印堂单薄,便将神像的印堂刻的略微福厚;买主命中缺土,则黃土多刷一些。因此,吳先生无法预刻神像以待买主,这是他与坊间神像店最大的不同之处;甚至连每尊神像开心的位置也都因买主而特定。吳先生长年浸淫,始终固执著一份情感─以手工雕刻神像,以一人独立完成。也因这样的固执,让我们得以知道祖先曾经给过我们什麼。

·永锡尔类─记陈万能的锡艺

  锡,是一种具有银灰色光泽的金属,也做「赐与」解。在古典的中国,从福祉的赐与延伸到锡器之为用,是一种浪漫的联想。锡工艺在台湾兴起有百年以上历史,但到今天,因社会变迁和住居环境的改变,锡业已大为衰退式微,往昔鹿港的盛況已成回忆。硕果仅存又有心振兴锡艺,使绵亙在历史底层的锡艺站起来再出发,且汲汲超越传统格局、自我突破,追求创新赋予生机的,首推鹿港万能锡舖陈万能先生。陈氏家族经营锡业迄今已历四代,陈万能先生从十四岁随父习艺,历经三十多个锡坊岁月,如今已是精壮盛年,终于他走出自己的风格,也超越前辈的窠臼;最重要的是自己肯定了自我,也获得几许的知心迴响。文建会主委陈奇祿博士,曾题「洪炉锻鍊,巧艺如神,一脉薪传,工夫精纯」十六字相赠,使这位默默执著的打锡师傅获得无比的鼓舞和肯定,愿为民族艺术的薪传而坚持。

教育

·大专院校

  彰化师范大学  大叶大学  明道大学  建国科技大学  中州技术学院

·高级中学

  彰化女子高级中学  彰化高级中学  员林高级中学  鹿港高级中学  溪湖高级中学  和美实验学校-高中部  县立彰化艺术高级中学  县立二林高级中学  私立精诚高级中学  私立文兴高级中学  私立正德高级中学

·高职

  彰化高级商业职业学校  彰化师范大学附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永靖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二林高级工商职业学校  秀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员林高级农工职业学校  崇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员林高级家事商业职业学校  北斗高级家事商业职业学校  私立大庆高级商工职业学校  私立达德高级商工职业学校  彰化启智学校  和美实验学校-高职部实用技能科应用三组包治(美工、家政、商业)组招收对象为特教生  和美实验学校-高职部体育融合班招收对象为特教生和一般生

·进修学校

  鹿港高级中学进修学校  彰化师范大学附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附设补校  永靖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进修学校  二林高级商工职业学校进修学校  秀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进修学校  彰化高级商业职业学校进修学校  员林高级农工职业学校进修学校  崇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进修学校  员林高级家事商业职业学校进修学校  北斗高级家事商业职业学校进修学校  正德高级中学进修学校  大庆高级商工职业学校进修学校  达德高级商工职业学校进修学校

·国民中学

彰化市  阳明国中  彰安国中  彰德国中  彰兴国中  彰泰国中员林镇  员林国中  明伦国中  大同国中和美镇  和美国中  和群国中鹿港镇  鹿港国中(位于福兴乡境内)  鹿鸣国中溪湖镇  溪湖国中  成功国中田中镇  田中国中北斗镇  北斗国中二林镇  万兴国中  原斗国中线西乡  线西国中伸港乡  伸港国中芬园乡  芬园国中秀水乡  秀水国中花坛乡  花坛国中福兴乡  福兴国中大村乡  大村国民中学埔心乡  埔心国中埔盐乡  埔盐国中永靖乡  永靖国中社头乡  社头国中田尾乡  田尾国中二水乡  二水国中埤头乡  埤头国中溪州乡  溪州国中  溪阳国中竹塘乡  竹塘国中芳苑乡  草湖国中  芳苑国中大城乡  大城国中

旅游

  彰化扇形车库  彰化孔庙  八卦山风景区  鹿港文武庙  鹿港天后宫  鹿港龙山寺  鹿港地藏王庙  田尾公路花园  溪湖糖厂  芬园乡 宝藏寺  社头乡清水严寺

·特产

  巨峰葡萄  花卉菊花  番石榴  荞麦、薏仁  丝袜  米粉  蜜饯

·名产

  彰化市:麻糬、芋沙饼、桂圆蛋糕、卦山烧、苔条花生、海绵蛋糕、杏仁酥。  鹿港镇:传统喜饼、糕饼。  二林镇:荞麦、薏仁、金香葡萄、火龙果。  大村乡:葡萄。  田中镇:香油、麻油。  田尾乡:花卉。  溪湖镇:羊肉炉、巨峰葡萄。  员林镇:蜜饯。  芬园乡:米粉、荔枝、凤梨。  芳苑乡:蚵仔煎等海产。  二水乡:浊水溪螺溪石砚。

·小吃

  肉圆:县内有彰化肉圆、北斗肉圆、大竹肉圆等,远近驰名。  肉包:彰化市、鹿港镇皆有不少知名商家。  蚵仔煎:以王功渔港及鹿港老街上商家的最受欢迎。  爌肉饭:彰化市区知名商家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