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市徽 台中市,位于台湾中部,以人口计为台湾第三大城市,也是台中彰化都会区的核心都市。座落于台中盆地北侧,四周均与台中县接壤。 位置:东经120.4度,北纬24.09度 总面积:163.4平方公里 人口:1,065,093人(2008年11月底统计) 行政区域:西区、北区、中区、东区、南区、南屯区、西屯区、北屯区 年溫度:23℃ 年雨量:1,700毫米 地形:盆地地形,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11.3公里 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其他民间信仰 开发历史:公元1705年至今历史 台中市行政区域 台中市别名“文化城”。清朝之前,台中市为平埔族群之中的巴则海族与巴布萨族的生活区域,主要以狩猎维生。清治末期,台湾中部的要邑位在半线(今日的彰化市),直至1890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当时东大墩街南侧的“桥仔头”聚落(或称桥仔图、桥孜图;今国光路到台中路之间)附近始建八卦形城池及大量官署建筑物(现存北门城楼、考场),预备作为台湾建省之后的省会所在。但后任巡抚邵友濂终止此计划(省城改设在台北);但所累积的建设成果是清治时期全台营建之城池中规模最大者。 1896年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看上台中的地理优势以及清代留下的大量官署及官有地,设立台中县(今之云林县、彰化县、台中县市),“台中”之称始于此;1901年改为台中厅。1899年,日本当局实施市街改正计划,整治河流与设计棋盘状道路(现今中区、东区),将台中兴建成为日据时期新兴的现代化都市。1920年,台湾总督府实施“五州二厅”制度,再将台中厅与南投厅合并为台中州,再将现今台中市的东、南、西、北、中等五区区域组成州辖市级的台中市,隶属于台中州,此为台中设“市”之始。 台湾光复后的1947年2月1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将台中县北屯、西屯、南屯等三个乡划入台中市管辖,并升格为省辖市。台湾著名期刊《远见杂志》在2008年发表的县市总体竞争力评比,台中市在总表现中排名全国第五。 2003年,台中市的总人口数突破100万。行政院计划于2010年将台中市与台中县合并升格为直辖市,成为台湾的第四个直辖市。地理 台中市中区绿川一景 台中市位于台湾本岛西侧的中部。地形上,台中市中心位于台中盆地,四周环山。平日若天气晴朗,则可自大肚山等台中周边的山俯瞰整个台中盆地。 其中,台中市区被多条溪流穿过,大型的溪流由东至西有廍子溪、大里溪、旱溪、筏子溪,小型(或为区域排水系统)则有绿川、柳川、梅川、麻园头溪、枫树角溪(亦作枫树脚溪或枫树溪)、潮洋溪、南屯溪(犁头店溪)、土库溪、大坑溪、横坑溪、浊水坑溪、清水坑溪、新庄仔溪、北坑溪。其中以绿川、柳川、梅川、麻园头溪四者被称作“台中市四大河川”。日据时期时,日本当局仿照京都市的都市计划来规划台中,因而整顿了四区内的四条排水系统,至今仍可由柳川两岸的柳树一窥鸭川的意象。台中市的气候受到这些流经的河川调节,显得更为怡人。 在行政区上,台中市四周皆与台中县接壤,其东侧与台中县太平市及新社乡相邻;西缘台中县沙鹿镇、龙井乡及大肚乡;南邻台中县乌日乡及大里市,北边则是台中县丰原市、潭子乡与大雅乡。交通 台中市位于台湾中心,像是台湾的心脏。得天独厚的枢纽位置,搭配缜密的交通网络,让台中市掌握南北往来的交流脉动,迅速迈向国际舞台。未来,台中市更将成为与大陆两岸三通的总枢纽。 九次元的交通网路为台中市建构缜密的运输系统:中山高、中二高、西滨和中投快速道路紧密联系,中彰快速道路与特三号道路则联结了东西城市,畅通內陆与海岸線的交流。高速铁路的通车,更让台中市稳坐“一小时全岛通”的枢纽位置,不仅拉近南北的距离,与台铁的结合,也创造更多元便捷的服务。台中,成为经济、效率与速度的转运中心。 半小时车程即可连接台湾第三大港—台中港,台中市宛如握著一把开启通往国际经贸大门的钥匙,航線遍布各大洲,物流、转运川流不息,而已开启国际包机航線的清泉岗国际机场,未来随著两岸通航,将成为最重要的转运中心。 台中市的地理位置以及交通发展,促进了都市的快速进步。而高铁、中科、与多项重大市政建设的优势,也让台中市的房地产魅力直線窜升。七期重划区获得“台中信义区”的美名,吸引各方慕名的民眾,引发一股新移民热潮,为台中注入丰沛的活力和年轻生命力。古迹·台中火车站 台中火车站建于大正六年(西元一九一七年),是日据时代一座仿西方文艺复兴时代驿站风格建筑,亦是日本政府明治维新运动下的产物。台中火车站的建立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城市的标的、它的建立代表了台中市镇的发展、台湾铁路史的前进。台中火车站的建筑酷似日据时期的台湾总督府,建物本体中央屋顶饰有华丽之钟塔,为最醒目之特征,白色洗石子环带围绕,与红色砖面相衬,虽经多年岁月洗礼,在现代看来亦是宏伟无比。 由于台中火车站的建立,掌握、联络了南北、山海線经济动脉之要隘,同时更带动中部地区多方发展。在都市记忆中,台中火车站扮演多重角色,不单为大眾运输之脉络点,亦为贵宾迎送之据点,节庆活动最佳场所及展览会场与标的物指示等。民国八十四年台中火车站倡议改建为现代化火车站,极负时代意义的火车站几乎不保,在地方人士多方奔走之下,于民国八十四年四月廿二日由內政部公告为台闽地区第二级古蹟,其范围包括台中火车站旧廈本体、前门廊及第一月台。台中火车站之历史文化意义及建筑保存因获得重视,使古蹟之生命力得延续成为一个活的历史见证。·万和宮 万和宮又称犁头店圣母庙,系因地当昔日打制犁头等农具店舖聚集的“犁头店街”(今南屯)而得名。清康熙年间,有卸任浙江定海总兵张国等人至貓雾掠社一带开垦,并由福建湄涵恭迎妈祖神像护身,平安抵达社地后,感于妈灵佑,于是草创一祠,供奉膜拜。其后,犁头店垦成,肆街渐次繁荣,乃由张国献地发起建庙,旋由居住犁头店一带张姓以外之廖、简、赖、黃、江、何、杨、戴、刘、陈、林等十一姓居民踊跃捐赀,得款一万圆,于雍正四年丙年午(西元一七二六年)建成,名为“万和宮”,供奉俗称“老大妈”的圣母妈祖宝像。 万和宮坐西朝东略偏南,是一座三开间三进两护龙纵深式庙宇建筑。三开间前殿,计开三门,木质装修镂雕精美。前檐用六角石柱,柱头处且剧有莲瓣形凹槽,形成颇为罕见。带拜殿的正殿,除奉老大妈外,还有嘉庆时期的老二妈、光绪时期的圣二妈、圣三妈及民国时期的圣母老二妈等。后殿主祀观音菩萨,左祀注主娘娘,右奉张国及赖清标祿位,左廂配祀关圣帝君,右廂配祀神农大帝。·台中乐成宮 乐成宮俗称是旱溪妈祖庙,因位于台中市东侧大里溪支流,河面宽阔但水流稀少的旱溪附近而得名,主祀圣母妈祖。相传清干隆初期,有林大发的祖先自福建湄洲奉请圣母妈祖香火来台,兴建房屋一座,做为临时供奉香火之所。后因信徒日眾,原址不敷使用,乃于干隆55年择定现址兴建庙宇;经民国十七年及五十二年两次整修,使外观呈现今日所见不同时期不同风貌的立体组合。 乐成宮坐东北朝西南,目前被列为古蹟的范围包括三川殿、过水廊到拜殿及正殿间的区域,至于后殿虽为新建,但所置石雕、木刻及彩绘仍有可观之处。三川殿的屋顶为歇山假四垂式,比一般庙宇华美,正门口有对青石狮子和许多花冈石板,足可说明其历史十分悠久。在台湾一般的柱珠造形中有圆筒、多角、莲座、瓜形、方座等形状,而该宮的柱珠卻是花瓣形,上雕花鸟,非常特殊,庙中古物甚多,以清道光七年所制的古香炉,因其人物雕刻生动而有喜气,引人入胜。·台中林氏宗祠 台中林氏宗祠俗称台湾林氏宗庙,为台湾中部地区举足轻重的林氏祠堂。 数易其所的林氏宗祠,原创建于清嘉庆年间,称为“尚亲堂”,建于內新庄(即今台中县大里乡內新村)。后经数次迁移,终于民国十九年于现址竣工。 林氏宗祠建筑构造基本上以闽南传统建筑的营建方式为范畴,其中木构架部分,因系由漳籍名匠陈应彬师传亲自督造,力求造型美学与结构力学的完美组合。 致成为本宗祠最具代表者。装饰方面,以雕刻、彩绘、文字、剪黏与泥塑为主。尤以木雕为重,其中山门及正殿的木构架为主要的表演场所,以浮雕、圆雕、透雕等高度技巧,挹入丰富的花鸟、走兽及人物题材,使匠师精巧雕饰的“巧工”不时可见。 林氏宗祠因大量蝙蝠群眾,衍生虫菌危害木料甚大,台中市政府委托汉光建筑师事务所规划、设计,修护工程于83年2月开工,85年4月竣工,总工程费伍仟柒佰万元。·台中文昌庙 台中的文昌庙有两座,一在北屯,一在南屯。北屯的台中文昌庙是由文蓝社及文炳社等两个社学合并而成的祠宇,主祀文昌帝君。清道光五年四张犁庄岁贡生曾玉音,因感地方文风不振,乃纠合同志共组“文蔚社”,定期聚会研读;清道光24年又有人士组“文炳社”,开设私塾、教授汉学。同治二年两社为提倡四张犁文教风气,鸠资合建文昌庙,于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完成。 台中文昌祠坐北朝南,为五开间两进两护;龙带拜亭的祠宇建筑,由于左右护龙不与前殿相连,故无四合院特征。三开间的前殿与一般庙宇的头门相仿,但左、右各夹以紧挨山墙的墙门,则为特色。前有四柱亭的正殿,面宽五开间(后加两房成为七开间),左右有短垣与左右护龙的斋舍相连,构成三合院。短垣上开砖砌花瓶形门洞,与中间两侧墙上书卷橫披及八卦漏窗相互呼应。由于该庙年代久远,加上其三川殿的屋脊木结构倾斜,台中市政府除紧急抢修外,并委托东海大学建筑研究中心进行规划,修护工程于85年4月开工,87年3月竣工,总工程费用参仟肆佰万元。·台中张家祖庙 张家祖庙,位于旧名下七张犁(今西屯协和里一带),原是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石村的马堂张氏后裔所建的祠堂。张家祖庙于日据时期(明治37年)兴建,二战以后,历经几次大修,现存的台中张家祖庙坐西朝东,是一座两进两廊四护龙的四合院祠宇建筑。祖庙前有宽广的前埕及半月形的门口塘,建筑格局与中部地区的传统民居似,建筑本体以中轴線左右作法各有不同最具特色。 三开间的前厅与正厅,均用柱廊形式,柱廊內,左右次间为红砖斗仔砌墙体,前厅红砖墙上开八卦三櫺竹节窗,窗外框以砖雕构成,两边图案及雕法各有明显差異。正厅红砖墙上开直櫺木窗,形式较前厅简单。厅堂室內大木结构多用硬山榈檁,只有两厅的前檐廊及左右墙廊有雕刻及彩绘的抬梁结构。屋顶全为硬山形式,两厅及內外护龙的院门屋顶都有弯曲起翘的燕尾脊。张家祖庙因三川殿屋瓦塌陷,台中市政府为维护珍贵文化资产于85年2月进行修护工程,于87年4月竣工,总工程费用伍仟肆佰万元。·台中西屯张廖家庙 张廖家庙,俗称张廖公厅、廖祖厝或天与公祠,因以“承祐”为号,故亦称承祐堂,位于旧名西大墩街(今西屯一带)。为原籍福建漳州府诏安县二都官坡社蓝田楼的张廖一族所建。 西屯张廖家庙于1909年兴建,至1911年落成,其后又陆续增建左、右橫屋及围屋,至民国1916年工程全部告竣。张廖家庙是由三川殿、左右护龙及二个山门连接形成一格局颇为壮阔的长形立面,由空中鸟瞰,可发现三川殿透过二条过水廊连上拜殿、正殿形成封闭性的空间,此空间于祭祀仪典时正可显现其神圣性。精致的木结构的彩绘、屋梁上具有镇邪和稳定大梁作用而造型奇特的狮座,以及蓝漆圆窗配以灰色条纹的万字图案,其协调而朴拙的建筑艺术风格表露无遗。张廖家庙因年久失修,屋顶、梁柱及內外墙严重损坏,台中市政府于77年3月开始分三期进行修护工程,至83年8月全部竣工完成,总工程费贰仟陆佰万元。积善楼·积善楼 创建于日据时期(明治31年),赖氏祖先长荣公由头张迁居于今之二分埔,建有二合院,原三合院之门楼系以土埆建筑,不很显眼,大正13年崇仁公依唐山地理师建议,另建新门楼于旧门楼之南,谓此后家业能飞黃腾达,新门楼取名积善楼,有勉励后后世子孙行善助人之意。 积善楼系从唐山聘请名家设计建造,所费不赀,其结构坚实历经数十年仍屹山不搖,可见当初设计建造之用心,其梁柱木料采用福州杉木,燕尾式之屋簷使用筒仔瓦及垂帘瓦,塑有花草、装有镜片、,雕梁画栋、美不胜收,门楼后当有五株高龄榕树,盘根错节、浓荫蔽天,靜座于此,令人心旷神怡,而发思古之幽情。台中公园湖心亭·台中公园湖心亭 台中公园日月湖原系自然水塘,经人工整修后,水池约有四千一百坪,湖心亭系西元一九0八年十月为庆祝纵贯铁路全線通车典礼所建,来台主持的日本闲院宮载仁亲王夜宿此亭。 湖水为双并式顶涼亭,內为同一平台构造水上建物,水面及以下主要以混凝土柱支撐,平台以上梁柱以木架为主结构。外围护栏以铸铁式栏杆。主柱上亦设铸铁造灯架。屋顶尖端以四脊圆弧交又为顶高设计之造型。 主柱上亦设铸铁造灯架。屋顶尖端以四脊圆弧交又为顶高设计之造型。 旅游·百货及购物中心广三SOGO(于台中港路) 中友百货 CHUNGYO 广三崇光百货 SOGO TAICHUNG 新光三越百货 SHIN KONG MITSUKOSHI 勤美诚品绿园道 Park Lane by CMP 诚品商场台中龙心商场 eslite 德安购物中心 CENTRAL TAICHUNG 老虎城购物中心 TIGER CITY 新国自在购物中心 LEFREE 日曜天地精品中心 SUNSHINE 好市多 COSTCO·公园及风景区 台中公园(旧称中山公园) 中正公园 (台中市) 民俗公园 台中都会公园 丰乐雕塑公园 经国绿园道 台中市民广场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夏绿地公园) 文心森林公园、圆满户外剧场 大坑风景区(含大坑登山步道、中正露营区)·艺术与文物展览空间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国立台湾美术馆 国立台中图书馆 台湾建筑??设计与艺术展演中心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 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台中儿童馆 台中文英馆 台中中山堂 台中市役所 台中市长公馆 维他露基金会馆 台中放送局 民俗公园 西大墩文化馆 犁头店麻芛文化馆 万和宫文物馆 台中市顶桥仔文史馆 台中酒厂酒文物馆 赖高山艺术纪念馆 兴农牛队史馆 人类音乐馆 中国医药大学立夫中医药展示馆 台湾香蕉新乐园人文生活馆 ·商圈 逢甲商圈 一中商圈 美术园道商圈 继光街商圈 电子街商圈 精明一街商圈 大隆路商圈 天津路商圈 自由路商圈 大坑商圈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