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行事 发布于 2022-10-02 20:12:21
- 分类:互联网百科
【资讯百科助读】欧元区债信危机
继上波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袭击危机,上周欧元区也发生了债信危机,不仅连带冲击全球股市,由于欧洲债信危机疑虑扩大,投资人抛售风险资产,也因此引发亚洲股市沉重卖压;同时,欧洲国债问题也打击了欧元,使欧元兑美元的价值逼近一点三七一五美元,跌至去年六月来新低。面对严重债务危机威胁的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四国,导火线是从葡萄牙政府债券乏人问津点燃的。因为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找不到抵补国家赤字的资金,使得国际信心危机再度被点燃,衍生成为整个欧元区债信危机,严重考验全球投资信心,极有可能成为再次袭击全球经济的另一波次贷风暴。 欧盟日前举行特别峰会讨论希腊债务危机和经济发展战略 而欧元区债信危机逐渐扩大的趋势,更让全球金融体系随之震荡。此次希腊国家债信危机引发全球关注,预算赤字节节升高的问题,如传染病般蔓延至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不但对欧盟的经济整合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为欧元的稳定性蒙上阴影。以此次身陷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来看,希腊政府近年来一直入不敷出,债务已高达经济产值的113%,投资人担忧政府无力偿债,应付不了财政与货币问题。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公共财政也严重恶化,连意大利、爱尔兰和比利时,也被列入关切之列。 根据经济学人资料显示,欧盟成国公债占GDP比例,冰岛为108.6%,爱尔兰为61.1%,英国67.4%,西班牙为57.2%,比利时98.0%,德国77.5%,葡萄牙81.1%法国76.8%匈牙利71.0%希腊98.4%,如果以国际上评价财政风险的标准-国债占GDP比例不得超过60%来论断,欧盟区的许多国家都陷入财务高风险的警戒状况。债信危机恐将祸及全球,因为这是全球政府慷慨解囊宽松信用市场以来,最明显与庞大的政府债务累积,代表政府必须削减支出、增税与动用税收来支付债务利息。 而南欧国家的债信危机,同时也代表金融海啸问题事实上仍未结束,虽然在金融海啸时,这些南欧国家由于欧盟的保护,减轻了此危机受到的影响。但是,这些南欧国家,原先的经济状况便非常疲弱,再加上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在近几个月来,这些国家的公共负债大幅攀升,失业率迅速攀高,经济成长却未能同步跃升,且因为身为欧元区会员国,不仅无法自行调降利率,也无法令欧元贬值,只能坐视经济持续恶化,情势终于演变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整个爆发。 对此,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南欧债信风波影响远比杜拜事件深远,也显示金融海啸尚未结束,原先对经济的乐观预期必须打折扣,对未来预期态度转为谨慎。此外,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长梁国源更表示,上次杜拜债信危机,仅发生在杜拜,且阿拉伯联合大公国里,阿布达比即有能力救杜拜;但这次南欧的债信危机不同,即便欧盟想救援,但组织、政治、经济等因素恐使救援有困难。因此,此次欧元区的债信危机,显示了其特殊性与影响性,不可轻忽其后续发展。 欧元区的债信危机,也让欧盟即将面临许多难题。除了受金融风暴影响,冰岛、爱尔兰在当时已出现破产危机。而葡萄牙、西班牙、希腊等几个国家,也即将面临了国家破产危机。普遍外界对于此一危机的看法在于,若希腊财政赤字继续恶化,走上破产,除了可能会造成欧元严重贬值,届时可能引发如金融海啸般的连锁反应,让其他财政问题严重的西班牙、葡萄牙与意大利接连倒闭,对欧洲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身为欧盟第四大经济体的西班牙,对于欧盟所造成的冲击将会更大。此外,对于其他经济情况较佳的英国德国法国,更难以避免受到影响。 目前欧洲央行帮助希腊的方式,是接受希腊的银行以该国公债做为融资担保品。只要希腊维持其现行的债信评等,该国公债就可符合欧洲央行对融资担保品的规定。不过,碍于欧盟章程规定,欧洲央行及会员国央行不能拯救一个国家,但欧盟外交官称,个别会员国政府并无这制肘。然而,根据最新消息指出,欧洲政府原则上已同意援助财政赤字严重的希腊。这将会是欧元区成立 11 年来,首度纾困成员国。尽管目前还在考虑数个援助方式选项,尚未作出最终决定,但提供纾困的可能性相当大,预期以“双边援助(bilateral help)”将是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而欧盟外交官透露,任何直接拯救希腊的方案,涉资将达250亿欧元。 欧元区债信危机扩大成为二次金融风暴的可能性
这场危机扩散的速度出乎市场意料,从认为希腊有债信危机、但不会失控,到现在整个气氛已经转变到怀疑诸如比利时等一些经济情况良好,不会有问题的国家,也可能爆发类似危机;因此,外界现在担心如果欧元区债信危机继续扩大,以致于连欧元区经济表现较好的其他国家也感受到压力的话,将引发欧盟金融市场甚至是全球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此外,不只欧洲有主权债务危机,其他全球经济大国如日本和美国,同时也面临到国债过高的问题。万一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回到经济富裕国家,则欧洲债信危机引发全球经济二次金融风暴的说法,将即有可能再度袭击。 因此,除了需观察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南欧国家债信危机是否可获得改善外。另外,则是密切掌握冰岛、波兰、匈牙利这些国家,能否获得纾困,减轻财政负担,避免形成风暴。最后,则是关注其他经济状况较好的欧洲英德义法任何一国,是否能不被骨牌效应击倒,将成为引发第二次金融风暴的重要三个关键。当然,这次引发欧元区债信危机的南欧四国,和全球经济接轨的程度不及2008年金融海啸中美国金融业和全球挂勾的程度,在加上欧洲央行与IMF皆已表态正式介入,如果控制得宜,尽管需付出不小的代价,将风险限缩在欧元区内,或是锁定在个案层级,将可不致于引发新一波的全球金融风暴。(摘于《两岸三地如何携手对付欧元区债信危机》一文,作者为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兼副秘书长) 希腊和欧元区的危机已经成为了2010年开局以来令全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欧元区的危机仍然处于发展之中,其前景备受关注。以笔者的分析,欧元区的最终前途,无非就三种结局。这三种结局的任何一种出现,都会对世界的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的欧元区的局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那么最可能的结果就是欧元区解体,欧元成为历史博物馆的展物。虽然目前的主流声音认为,由于希腊经济规模小,其债务危机对于欧元区的总体影响不是致命的。另一种主流声音认为,欧盟诸国必然援助希腊,所以希腊危机终究会得到欧盟的有效援助。也就是说,主流的声音认为希腊最终会留在欧元区内,欧元区不会解体,欧元不会被废弃。 但是,这种看法有三个盲点,一个是没有看到留在欧元区内对于希腊等国的负面影响,第二没有看出欧元区的固有体制缺陷所带来危机的不可克服性,第三是没有看到欧元区的离心力量。首先,希腊加入和留在欧元区内,无非是享受强大的货币带来的低廉的借贷和发债成本,但是留在欧元区内,由于“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制约,完全丧失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应对危机困难重重。所以,一旦留在欧元区内弊大于利的话,希腊本身有可能主动退出。其次,欧元区的体制设计,使得各成员国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有膨胀的倾向,而且由于老龄化和福利社会的特点,使得这种倾向终于变成了单向化发展,从而使得欧元区诸多成员国的债务危机具有不可克服的趋势。再次,欧元区各成员国也有利益之争,历史宿怨也没有很好地消除,对困境中成员国的救援不容易获得政治支持。因此,欧盟的任何救援机制,都不是完全的、永远的可以依赖的。因此,笔者以为,欧元区的解体并非不可能,成为事实也许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第二种结局,就是欧元区甚至是欧盟的完全的政治一体化,即最终欧元区甚至欧盟统一为一个国家。统一为一个国家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可以相互配合,解决前述的难题。但是,统一为一个国家,现有各国各打各算盘,统一成一个国家难度非常大。欧元区历史进程中有诸多负面经验。在欧元区和欧盟的发展进程中,有关实质性的宪章或者是条约,曾经多次被各成员国否决,最后不得不妥协而删除那些实质性强的条款。所以,如果欧元区或者是欧盟要是朝政治一体化方面纵深发展,进一步统一为一个国家的话,那么现在的各成员国的议会不一定会批准,各成员国全民公决时,全体通过的可能性也非常小。所以,欧元区甚至是欧盟统一为一个国家,虽然看起来有点美,但是可能性极低。 欧元区第三个可能结局,就是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保持可进可出的灵活的、柔性的体制。这首先要建立很高的加入门槛,解决各成员国不同质的问题。这次欧元区在启动时,希腊就通过货币掉期互换等手段,掩盖超标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才加入欧元区的。而不符合加入条件的,实际上还不止希腊一个国家。其次是,要严格区内各成员国的处罚标准。而目前的欧元区,虽然规定了各成员国赤字和债务规模分别不能超过GDP的3%和60%的界限,但是在许多成员国纷纷突破这二个界限时,欧盟根本就无能为力。 未来如果有成员国连续几年不能达标,应该坚决将其开除出欧元区。第三,就是建立退出机制,让不再符合欧元区标准的国家有主动退出欧元区的选择。同时,欧元区和欧盟对于退出欧元区的国家,在短期内予以一定的帮助。对于各欧洲国家来说,在炼好内功后,加入欧元区,可以享受强大货币的好处,经济更上一层楼;而在影响欧元区的发展和局势时,选择退出,则不会拖累全体,也有助于自己解决困难。 欧元区三种结局中,最好的结局就是第三种,也是可能性比较大一种。也许未来欧盟会具备这种政治智慧。(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陈东海) 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11个月来首次下降
中评社北京(2010)2月19日电/新华社报道,欧盟委员会18日公布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经过10个月的回升后,今年2月首次出现下降。 调查结果显示,2月份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月份的负15.8降至负17.4,结束了10个月来的持续升势。与此同时,欧盟27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出现小幅下滑,从1月份的负13.1降至负13.6。 不过,调查同时显示,今年1月份,体现欧元区16国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乐观程度的经济敏感指数连续10个月回升,达到95.7,比前一个月上升了1.6。同时,欧盟的经济敏感指数比前一个月上升2.1,达到97.1。 欧盟委员会表示,尽管有迹象表明欧元区和欧盟的经济反弹步伐在放慢,但反映经济信心的经济敏感指数已恢复到长期平均水准。 EMA能拯救欧元区吗
中评社北京(2010)3月12日电/面对当前欧洲债务和货币危机愈演愈烈之势,作为欧盟引擎的德、法两国领导人正在牵头,商讨如何成立一个类似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欧洲货币基金组织”(EMA),来充当成员国陷入危机时的最后贷款人。 证券时报刊登宏观经济分析师刘涛文章称,2009年底,世界经济再次经历了两次强余震:一次发生在中东的杜拜,另一次发生在欧元区的希腊。杜拜是幸运的,因为它背靠的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尽管阿联酋的政治中心阿布扎比未必心甘情愿为杜拜的轻率和冒进埋单,但迫于外部压力最终仍妥协了,它实在承担不起造成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罪魁祸首的指责。而希腊则更具有悲剧色彩:随着主权信用评级一跌再跌,为留住投资,希腊不得不一再提高国债利率,但这毕竟只是杯水车薪;希腊若要真正走出危机,显然急需外部援助。然而,在过去四个月里,欧盟一直行动迟缓,除不断要求希腊削减财政支出外,各种决议和声明尽管不少,但大都缺乏具体措施。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也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财政或货币危机。 与欧洲相比,尽管东亚地区一体化水平不高,但经历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各国之间互助的意识反而更高。2009年,东亚国家还着手在“清迈协议”多边货币互换网络的基础上,建立总额高达800亿美元的“东亚共同基金”这样一个超级外汇蓄水池。 文章分析,欧元区成员国相继陷入困境,却求告无门,这就不能不让人反思欧洲一体化制度建设上存在的缺陷:长期以来,欧元区在经济方面将货币政策交给欧洲央行,这是一个硬约束;同时,它依靠《稳定与增长公约》来监管成员国的财政政策,这是一个软约束。欧盟原本是希望通过各国的财政自律,来实现经济平衡,因而并未赋予欧洲央行以对成员国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欧元区的创建者们甚至认为,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成员国的道德风险问题,使得其被迫实现财政自律。其结果就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半统一的财政政策之外,缺少了一个危机救援机制。 从博弈论视角看,欧盟与希腊之间的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解:其一是“希腊保持财政自律vs.欧盟不救援”,其二是“希腊不自律vs.欧盟救援”。就整体收益来看,第一个纳什均衡甚至比第二个更为可取。 但问题在于,双方并非一个同时决策的静态博弈;而是一个“希腊先走,欧盟后走”的序贯博弈。事实上,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加入欧元区后社会福利成本水涨船高、缺乏财政纪律传统、欧元区带来的分配效应不均等因素,加上次贷危机的冲击,希腊财政赤字严重失控是很自然的事情;并且,此前的博弈大大低估了希腊倒下可能带来的负收益——在希腊已不自律在先的情况下,欧盟坚持不救的唯一意义仅仅在于严肃纪律,以儆效尤;但不救所引发的后果更是灾难性的:如果希腊被迫沦为牺牲品,必将引发更多成员对欧元和欧盟的前景失去信心,甚至选择一走了之。如果欧盟和欧元区都不复存在了,再奢谈纪律和道德并无多大意义。 因而,对欧盟来说此时博弈已不再是一般的占优策略,而是演变成了一个所谓的“最大最小策略”问题,欧元区要想避免最坏的结局(希腊国家破产、退出欧元区),就必须改变已趋于僵化的机制设计。 不仅如此,欧元区制度上的弊端还表现在:第一,成员国让渡了包括货币政策独立性在内的部分主权,也就是说,它无法通过货币政策自救;第二,由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等欧盟早期法律法规反对强制动用其他成员国资源去救援某一成员国,使得在欧盟内部,也没有哪个国家有义务和意愿去接手这么大的一个烂摊子;第三,作为欧盟成员,向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如IMF)求救也不大可行,这只能证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失败,因而是无法接受的。 文章指出,希腊危机本质上就是一场“欧元危机”,它直指欧元的内在弱点:缺乏统一的政策支持。这一点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就暴露无遗,当时欧洲各国纷纷忙于自保,缺乏集体行动方面的有力举措。 文章最后说,欧洲各国的当务之急是超越欧盟现有法律和制度框架,商讨出一个有实质内容的应急办法,帮助希腊、英国等国渡过当前的难关,避免危机进一步蔓延,威胁欧元区和欧盟的经济稳定。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建立EMA,为成员国提供危机中的紧急融资渠道,吓阻投机攻击,才是更为有效的制度保障。但是,协调EMA和《稳定与增长公约》之间的内在矛盾也绝非易事。EMA若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对欧元区现有的经济框架进行重新设计。萨科齐向希腊伸援手 称欧元区在必要时将援助
中评社北京(2010)3月8日电/新华社报道,法国总统萨科齐7日说,欧元区国家政府将在必要情况下向希腊伸出援手,以帮助其渡过眼下的债务危机。 萨科齐当天在与到访巴黎的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会谈后对媒体说,如果希腊确实需要帮助,欧元区国家政府将会对其伸出援手,但目前希腊不需要资金援助。 萨科齐说,欧元区各国政府正在针对希腊债务危机研究一些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将给予希腊全方位的支持,而不仅仅是政治支持。不过,萨科齐未透露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 萨科齐强调,欧元区国家在出现困难时应当首先在欧元区内部寻求帮助,这才是欧元区流通统一货币、施行统一货币政策的意义所在。 帕潘德里欧说,他近来得到多个欧元区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支持。希腊希望能够在欧元区内部寻求解决其债务危机的方法,暂时尚未打算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 在希腊政府本月初接连出台财政紧缩计划和发行50亿欧元国债后,帕潘德里欧5日起先后访问卢森堡和德国,得到卢森堡首相容克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积极回应。法国之行后,帕潘德里欧还将前往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见面。 欧元债信危机下台湾的相应对策
对此,台湾所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主要可分为两部分探讨: (一)观察危机采取的程序步骤 台湾目前所应采取的危机处理模式,除了观察两牙ㄧ希的自救方案与观察欧洲央行的援助态度外,也须了解欧元区债信危机是否引起其他债信差国家的连锁反应。另外,欧洲在金融危机中第一波被IMF纾困的国家是否被波及,是否沦为再度需被救援的国家,以及观察新兴经济体除了中国之外国家的反应。最后,则是观察世界经济成长的火车头-中国的反应。 (二)目前台湾所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目前,就欧元债信危机,除了应该观察欧元区银行金融衍生商品的在台销售,避免如雷曼兄弟连动债所造成的后果。此外,清查本地银行曝险总量及个别的银行往来情形,应该及早拟定因应对策。而也需针对外销欧元区企业,要严加提防企业拨付款能力及程序。当然,也应密切观察欧洲央行对两牙ㄧ希的援助方案与欧盟核心成员国的态度,尤其是德法两国的介入。再来则是观察世界金融中心美国华尔街的反应。最后,台湾央行则应力求台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并检讨三千五百亿美元外汇存款中欧元所占的比例。两岸三地如何携手共度欧元区债信危机
面对欧元区债信危机,两岸三地又应如何合作,笔者将其分述为下列几点: 1速签ECFA,加速两岸经济一体化,避免台湾被边缘化。2落实两岸所签各项协议发挥信心乘数效果,减低两岸股市恐慌性卖压。3台湾与世界主要国家签订FTA,俟ECFA签订完成后,大陆应全线放绿灯通行,并给予必要协助。4两岸中央银行应签订相互支援协定,预防国际金融秃鹰突击。5两岸贸易货币清算机制应速以人民币计价,慎防美元波动。6ECFA签订后两岸应开启政治性协议,速订两岸和平协议及军事互信机制,避免因对立而让两岸可贵资源错置浪费。7加强两岸三地金融合作。两岸三地金融主要特色,香港国际化、自由化,大陆则是金融规模大、市场广,而台湾金融业规模小,但专业化、人性化三地金融可为互补。根据香港晶华证券总裁刘大贝认为,两岸三金融合作最佳步骤为(1)互相发展金融产品,例如ETF三地互挂,并增加种类(2)A+H+T被相互挂牌或新股在三地同时挂牌(3)港澳台证券所迈向相互参股。 欧元区债信危机的爆发,让全球金融体系随之震荡,也突显了上波金融风暴所造成的后续效果仍持续存在。此次南欧国家的债信危机,除了对欧盟各成员国造成不小的冲击外,也让其他先进国家如美日等,开始正视国债过高所可能引发的另一波金融危机所存在的风险。当然,欧洲央行与IMF不可能忽视其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已逐渐介入,避免危机的扩大。不过,仍须重视未来欧洲债信危机的三大指标。有鉴于此,台湾面对欧洲债信危机,除了可观察欧盟对此事件的态度与方案外,也了解对其他国家所可能带来的反应。当然,掌握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及最大世界经济成长火车头中国的反应,拟定对策。而台湾所应采取的对策中,除了应该观察欧元区银行金融衍生商品的在台销售,也应清查本国银行曝险总量及个别的银行往来情形,同时要严加提防欧元区企业拨付款能力及程序。最后,则是力求台湾央行维持台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及检讨外汇中欧元所占的比例,是目前台湾最直接的杀手锏。(摘于《两岸三地如何携手对付欧元区债信危机》一文,作者为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兼副秘书长)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