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陈仁炳

       陈仁炳(1909年12月15日~1990年12月9日),中国湖北省武昌人,基督教人士陈崇桂之子。中国历史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委员。1957年被打为右派分子。

生平简介

      陈仁炳幼年就读瑞典行道会所办的教会小学,1925年去北京,就读于基督教美以美会(美国差会)创办的北京汇文中学。1928年入上海沪江大学,在校期间曾任该校基督教青年会会长。民国21年,赴美留学,次年获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民国25年又获密西根大学社会系博士学位。回国后至武汉,受抗日救亡运动之影响,参加武汉合唱团,任领队。曾率队赴东南亚演出,宣传抗日救亡,义演募捐支援抗日。民国29年回重庆。曾任重庆广播电台总编辑,又任财政部秘书等职。先后为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上海师范专科学校社会学系主任和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院院长,并经周新民、李文宜介绍,加入了民盟。以后又参加了进步教授们组成的上海市大学教授联谊会(简称“大教联”),担任了“大教联”干事;同时,还协助创办中共地下党直接领导的《展望》杂志,并担任该杂志社副社长。民国37年5月22日,参加上海学联在交通大学举行的反美扶日万人大会,陈作演讲激励学生,遭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下令禁止他再执教鞭。是年10月,陈投身于转入地下的民盟上海市支部民运委员会工作,次年3月又被任命为民盟上海市支部解放工作委员会成员。建国后,陈仁炳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第二、三届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第二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兼副秘书长。在民盟中央一届四次全会上,陈仁炳被选为中央委员。1949年8月至1950年1月期间,因民盟市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刚候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去北京,由陈代理主任委员。以后,陈又被选为民盟上海市支部第一、二届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员会第三届市委委员、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同时,担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仁炳被选为民盟中央第五届中央委员、第六届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员会第九届委员会顾问。

余事

       一九八O年六月,有关方面决定复查爱国人士中的右派,但是章伯钧、罗隆基、储安平、彭文应和陈仁炳五人未获改正。除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储安平外,陈仁炳是当时唯一活着的一位。这给晚年的陈仁炳带来了难以言说的心灵上的打击。他多次同和他有着世交兼邻居关系的王元化聊及自己这一难解的痛楚,无法接受后者叫他“看得淡一些”的多次劝解。“陈仁炳是抑郁而终的”,王元化在向笔者回首往事时,两次强调了“抑郁”二字。不少熟悉陈仁炳的亲朋好友也都这么认为。陈仁炳对“文革”期间他的家庭和他的家族遭受的苦难痛心万分,他曾对友人称自己是“还活着的真右派”。而对前来采访的传记作家自称是“禁区”,叫后者不要来采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