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伟杰 发布于 2022-10-04 00:43:22
- 分类:互联网百科
剧情电影。1960年代台湾盛极一时的黃梅调电影先驱。有“中国《殉情记》”之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李翰祥道,凌波、乐蒂演),1963年4月23日起在台北3家戏院连续放映162天共930场,观眾达921,929人次,营收 8,403,679元,打破当时所有票房纪录,除创下国语片在台湾上映天数的纪录,也捧红反串梁山伯的凌波,同时掀起黃梅调电影的拍摄风潮。 1960年代香港“邵氏兄弟”和“国际电懋”两家公司间引发同类电影抢拍风潮,1963年,严俊离开“邵氏兄弟”自组“金龙”公司与“电懋”合拍古装黃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严俊道,李丽华、尤敏演),开拍后,“邵氏”急邀李翰祥抢拍并赶制,以致“邵氏”之《梁祝》上映时,“电懋”之《梁祝》仍未完成,后来的票房亦远不及“邵氏版”。 “梁祝”的故事取材、形式(分折进行)均来自地方戏曲,背景为东晉,梁家住会稽,祝家住上虞,祝家富而梁家贫,英台自小喜读书文,但传统中国社会,女性无法上学堂,英台只好女扮男装赴杭州求学,途中遇山伯结义为兄弟同往,杭州三年情深意浓,后来祝先归,梁朝思暮想,师母告知祝实为女子,梁兴奋前往求婚,但祝父已将英台许配富家马氏子,梁怅然归乡,自此闷闷不乐,终至病死,梁书僮将死讯报知英台,她悲怨不已,嘱将梁葬清道山下,英台于归日,花轿过梁葬处,祝以祭拜义兄为名,更素衣前往梁墓祭拜,倾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祝失声哀恸,梁塚忽裂开,祝投入塚复合,此为殉情故事梗概。 “梁祝”故事首见宋元戏文《祝英台》,元则有白朴之杂剧《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明传奇相同题材的有《牡丹记》、《两蝶诗》及《同窗记》(又名《访友记》)等,而后成为中国各地方戏常见剧目,其间多少或有变动,但梗概无異,《梁祝》更是台湾歌仔戏的四大剧目之一。 除1963年的两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电影外,1958年任剑辉、芳豔芬也拍过粵剧电影《梁祝恨史》,而台语片也曾在1959年拍过《英台拜墓》(蔡秋林道,林惠玉、庄玉盏演)及1963年的《三伯英台》(李泉溪道,蔡秋林编剧,杜慧玉、郑莺雪演),均极受观眾欢迎。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