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温家宝到云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婉拒村民倒茶:不能多喝你们的水

【资讯百科在线助读】3月20日,温家宝来到陆良县德格海子水库干涸的库底察看灾情。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3月22日电【原题】温家宝婉拒村民倒茶:不能多喝你们的水 3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云南日报》报道,王存生告诉总理,虽然很困难,但村里民风很好,大家都互相谦让,没有发生过因水引发的纠纷。而且,县里、乡里的干部一直在村里驻点,帮助大家一起找水源、想办法。   “这说明你们这里干部好、群众好、民风好,再加上党的政策好,这‘四好’,就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总理的话赢得一片掌声。“哎呀,光顾着说话,连茶都忘了倒。”王老汉的妻子起身要去厨房给总理端茶,却被总理拉住了。   总理说,“你们运来这点水不容易,我们不能多喝你们的水。”   即使在“无灾不成年”的云南,这场灾害也实属罕见——旱魔已在红土高原肆虐半年多,平均降雨量比同期减少30%,水库蓄水量同比大幅减少,大部分地区旱情百年一遇!河水断流、田地龟裂、山塘水坝见底,3217万亩农作物减产或绝收,780万群众饮水困难,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70亿元。   “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来看望乡亲们,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力量。”灾情牵动中南海,3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赴曲靖,在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的陪同下,深入抗旱救灾第一线考察旱情,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慰问灾区干部群众,研究部署抗旱救灾工作,给予坚持抗旱救灾的全省干部群众巨大的鼓舞和坚强的信心。   在滇期间,温总理白天马不停蹄地调研,晚上进行座谈、听取汇报,每天都忙至深夜。在田间地头,他爬陡坡、越沟壑,走到奋战在抗旱一线的军民中间;面对饱受缺水之苦的乡亲,他真情流露,还未开口便已哽咽。那一刻,总理的心情,或许就如他最喜爱的诗句所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能不能异地育苗?再不行就水改旱

3月19日,温家宝来到陆良县芳华镇狮子口村万亩大麦示范田,实地察看农作物受灾情况。新华社  不顾旅途劳累,19日下午4时,温家宝一下飞机便乘车前往受灾最重的陆良县芳华镇察看农作物受灾情况。道路两边,原本应齐腰高的麦子只有一尺高,枯黄羸弱。总理面色凝重、眉头紧蹙地走进田间,蹲下身子,薅起一把麦苗仔细察看。   “正常的麦苗应该有9到11个侧根,你看这,一个都没有。”随行的农业部领导说。   “是啊,到现在都没灌浆。”总理捏着干瘪的麦穗,忍不住叹息。   “像这样的大麦有多少亩?”   “全市种了50万亩大麦,基本都绝收了。”曲靖市委书记赵立雄回答。   省委书记白恩培告诉总理,曲靖是滇中粮仓,粮食产量占全省1/5以上。“察看的这一片,是陆良县万亩高产农田示范基地,原本是最好的农田……”   总理没有说话,他蹲在地上,捏着板结成块的泥土,用双手使劲刨了几下——下层泥土同样没有湿润的痕迹。   “能不能搞异地育苗?再不行就水改旱。”温家宝总理说,虽然水源紧张,但不能放弃大春生产,因为它关系到全年的农业生产,也关系到旱情缓解后群众的生活问题。“要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抗旱品种的种植面积。”       听说芳华镇水河村用节水技术保住了部分小春作物,温家宝总理特地赶来查看。   水河村,一个充满“水乡”气息的名字。这个有231户人家的村庄,位于芳华河与普山河的交汇处,去年底以来,由于持续乾旱,两条河逐渐干涸。村里新近铺设了5.9公里管道引水到村,缓解了人畜饮水问题。  3月20日,温家宝在师宗县葵山镇大麦地村农民家的水窖里打水,了解村民饮水保障和卫生情况。新华社 田野里的风很大,总理在仅有30厘米宽、崎岖不平的田埂上行走着,突然一脚踩在田埂左侧一块松动的土块上,脚底一滑,差点跌倒,幸而被旁边人及时拉住。他理了理被拉歪的外衣,继续迈步前行。   陆良县植保所的技术员袁老冲正在地里教农民用地膜点灌的办法种植洋芋。他介绍,这种方法浇苗不浇地,40立方米水就可以灌溉2至3亩。“您看,花蕊已经长出来了,说明底下在长洋芋了。”   听到这里,温总理欣慰地说,越是乾旱的时候,越要发挥好科技作用,利用科技帮助农民提高抗旱技能。   水库的库容还有多少?总理对此十分关心。   20日下午,头顶烈日,他来到了原本有160万立方米蓄水、如今已干涸见底的大莫古镇海子水库。库底沟壑纵横,一条条巴掌宽的裂缝触目惊心。“什么时候干涸的?”“春节左右就见底了。”   省水利厅厅长周运龙介绍,目前全省有380多个小型水库、3800多个小坝塘干涸。全省水库只剩40多亿立方米库容,比正常年景少得多。听着这些,总理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在库底,面色严峻,久久没有说话。   随后,温总理察看了水库周边农田通过肥床育苗和营养袋育苗等方式点种包谷的情况。“缺水条件下,营养袋育苗效果很好,就是特别费劳力。”听完技术人员的介绍,总理蹲坐在草墩上,用饮料瓶将营养土倒进育苗袋里,不一会儿就倒满了一排,他的额头也渗出了汗珠。   “这么热的天气,总理还来看望我们,感谢您!”   “抗旱救灾的所有工作,都要依靠群众的努力。所以,应该感谢的是你们。”总理真诚地回应。

多打几口井,别让群众等得太久

 3月20日,温家宝在陆良县德格海子水库旁的田地里往塑料袋里添加营养土,培育玉米苗。(新华网) 总理最牵挂的是老百姓喝水难的问题,19日下午,他来到了陆良县蔡官营村。去年底,这里366位村民赖以生存的13米深的水井完全干涸了。   “有没有试过再往下打打看?如果下面有水,我们就再向下打10米。”站在井口,温家宝叮嘱村里干部要千方百计开辟水源,可以把井往深一层打,打到下一个储水层。   “岩溶地区还有打井的余地,只要地质勘探工作跟得上,还可能找到一些新的水源。如果找到一个大的岩溶地质构造,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小水库。”总理把随行的农业、水利、地质部门的负责人叫到一块,要求几个部门联合起来,帮助群众勘测新的水源。   考察的过程中,总理多次强调,在抗旱救灾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确保人畜饮水,把保民生始终放在第一位。   听说地质、水利等部门在师宗县葵山镇海子村打出了一口46米深的井,水质很好,温总理特地赶过去看。刚到海子村,就看见牛车一辆接一辆,从井口排出上百米远。   县水利局长介绍,这口井日出水量达72立方米,缓解了海子村等4个村小组1471人和402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总理一边走,一边和老乡们打招呼。听说因水流较小,有的人已经排了2个多钟头的队时,总理询问水利局长,这附近还有没有新的水源。   “这里是喀斯特地貌,以前是个小坝塘,应该还能打出地下水。”   听到这里,总理拜托他们:“再多打几口井,多找点水源,别让老百姓等得太久。”   当车队正准备离开时,总理乘坐的汽车突然拐进了旁边的村庄。原来,总理听说海子村还比较贫困,特地要求到农户家里看看。   走进村民李老四家低矮破旧的屋子,看着他家墙壁上还糊着报纸,爬上逼仄的楼梯,查看了储粮情况后,温总理严肃地说:“这里还比较贫困,又遭遇了这么大的灾害,老百姓生活更困难了,一定要落实好中央的各项扶贫政策,特别要做好对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的帮扶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各项保障制度。”   “旱灾的影响面很大,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作最坏的准备,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一个好的结果。”

运水不容易,我不能多喝你们的水

  21日上午,温家宝一行来到师宗县葵山镇大麦地村查看山区旱情。大麦地村是个依山坐落的村庄,环境十分优美。刚下车,就碰到村民张永生牵着牛车拉水归来。张永生说,自己凌晨6点就去4公里外的赵拱桥排队拉水,拉满了6桶150公斤水,到现在才回来。   总理摸着牛犄角问:“家里几口人,这是一天的用水量吗?”   “7口人,省着点够用。”他指着水牛说,这牲口一天要喝3桶水,拉来的水一半都归它了。   再往前走是78岁的王顺生家,老两口正从门口的水窖里挑水。“这口水窖能装多少?”“装满能有28吨。现在还剩20吨左右。”   总理接过他手中的水桶,握住绳子,熟练地将塑料桶在水面上一顺,便打起了一桶清澈的水。“不错,这水挺乾净的。”   “去你家看看吧。”总理提出建议。王顺生和老伴激动地拉着总理的胳膊,簇拥着走进小院,和总理挨坐在一块儿拉起家常。   “老人家,这样的旱情您以前经历过吗?”   “60多年前好像有过一次。那时候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不像现在,还是党和政府好。”   “粮食够吃吗?化肥、种子备齐了吗?孩子们在外面打工吗?”得到王顺生肯定的回答后,温总理高兴地点点头。他问大家还有什么困难?村党小组长王存生说,要是增加一些水利设施就更好了。“你说到点子上了。”温家宝肯定地说,“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不仅解决当前困难,还要从长远解决问题。”   主人端来瓜子,总理抓了几粒尝了尝,“3颗瓜子就有2颗是瘪的嘛。”总理笑起来,随即又沉默了:“没有雨,连葵花籽都不灌浆了。”   王存生告诉总理,虽然很困难,但村里民风很好,大家都互相谦让,没有发生过因水引发的纠纷。而且,县里、乡里的干部一直在村里驻点,帮助大家一起找水源、想办法。   “这说明你们这里干部好、群众好、民风好,再加上党的政策好,这‘四好’,就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总理的话赢得一片掌声。   “哎呀,光顾着说话,连茶都忘了倒。”王老汉的妻子起身要去厨房给总理端茶,却被总理拉住了。   总理说,“你们运来这点水不容易,我们不能多喝你们的水。”   临别前,温总理特地拉着王老汉一家人在屋前合影,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而背景里那棵苹果树上的花正悄然绽放。

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最宝贵

  “从根本上说,搞好抗旱救灾工作还得靠经济实力,也就是靠经济社会发展。”在考察陆良县召夸6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大地万亩核桃苗基地、大莫古镇工场化育苗基地时,温总理一再强调,云南要在抗旱救灾的同时,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增强核桃等优势产业的竞争力。   然而,短期的应急措施,在当前则显得更加迫切。   “如果老天继续旱下去,怎么办?”19日下午,在陆良县蔡官营村村口,温总理向正在挖渠铺管的老乡们提出这个问题。   他给出四条建议:一是想办法保民生,把保人畜饮水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千方百计搞好应急水源工程;二是想办法调结构,增加耐旱作物的面积,小春损失大春补;三是想办法增收,要组织群众多种经营、外出打工;四是从长远规划,兴修水利,努力让农田变得旱涝保收,让群众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我说的这几条,你们同意吗?”   “同意!”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在蔡官营村,在海子村,在戈依村……每到一处,温总理都会把战胜旱灾的信心和决心传递给大家。   “今年,云南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给乡亲们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在此,我向奋战在抗旱第一线的干部群众表示慰问。”在群众中间,温总理总是那样动情。他说,国家会给予受灾地区更多支持,但更关键的还是靠广大群众的努力。   “我们应该感谢子弟兵,他们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我们应该感谢人民群众,你们在困难面前顽强不屈;我们也应该感谢孩子们,他们和成年人一样经受着困难,但所有人都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这一点最宝贵。”   “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不畏艰难,就一定能够找到办法,战胜这场特大灾害!”   “总理辛苦了。”人群如潮水般涌上前来,各族干部群众大声向总理问好。总理迎上前,与乡亲们一一握手,与回族老人马升荣紧紧拥抱。真情的流露,让群众与总理的心贴得更紧。相关资讯:

亲踩乾地问民生 温家宝到云南指导抗旱工作

  中评社北京3月21日电/新华社报道,去年入秋以来,中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正值抗旱救灾的关键时刻,3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温家宝指出,目前全国旱情还在发展,北方地区和东部地区又出现低温寡照和雨雪冻害,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重视农业,切实做好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抓好春耕生产,千方百计保证今年农业有个好收成,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准基本稳定。   19日下午,温家宝来到陆良县芳华镇狮子口村万亩大麦示范田,实地察看农作物受灾情况。温家宝走进麦田,蹲下身子,拔起一棵大麦察看。由于持续8个月的乾旱,大麦只长了不到一尺高,麦穗乾瘪。他又抓起地里的土块,用手掰了掰,基本没有水分。温家宝眉头紧锁,神情凝重。当地负责人告诉总理,曲靖数百万亩农作物因旱绝收,正准备水田改旱田,异地育秧,种玉米、马铃薯,争取小春损失大春补。温家宝点点头。他叮嘱当地干部,乾旱还可能持续下去,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尽最大的努力,把群众生活安排好,把春耕尤其是大春生产安排好。   陆良县德格海子水库库容160万立方米,由于持续乾旱已乾涸见底。20日下午,温家宝来到这里,只见库底泥土裂开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缝隙,密密麻麻的泥块像梅花桩一样,让人触目惊心。温家宝踩着乾裂的土块走了100多米,弯腰捡起一个蚌壳,沉默良久。当地干部告诉总理,全省目前有580多条中小河流断流,310多个小水库和3600多个小坝塘乾涸。   温家宝十分关心灾区人畜饮水保障情况。19日下午,他走进芳华镇蔡官营村。许多村民和预备役民兵正在路旁挖沟,准备安装引水管道。温家宝在沟边蹲下,向村民了解抗旱救灾和生产生活情况,鼓励大家要想方设法打水井,修渠道。村子里,消防官兵送来了两车水,村民正在排队接水。温家宝走过去,向消防战士表示亲切慰问,并询问供水情况。群众告诉总理,政府为老百姓送水,每人每天供应25公斤水。温家宝叮嘱村民,这些水来之不易,要节约着用。他对围拢过来的村民说,今年,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大旱。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各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战胜这场旱灾。   20日上午,温家宝来到师宗县葵山镇海子村。今年1月,在水务部门指导下,村里打了一口40多米深的井,日出水量达到72立方米。许多村民正赶着牛车排队拉水。听说村民要等两个小时才能接到水,温家宝叮嘱当地干部要尽快查清地下水储藏情况,“再打一口井,大家就不用等这么长时间了。”山坡上,人们正用水泥修一个储水池,温家宝走过去,鼓励施工人员加快进度,争取早日投入使用。他对乡亲们说:“我相信,老天难不倒人,困难总会过去。”温家宝走进村民李老四低矮破旧的土坯房,询问生活情况。他叮嘱当地干部,遇到灾害,要特别关心五保户、低保户和其他困难群众。在陆良县大莫古镇戈依村,地勘部门正在施工打井。温家宝鼓励大家要依靠科学技术,多打井,为群众排忧解难。水利、农业和国土等部门要协同作战,寻找新水源。    20日上午,温家宝来到师宗县葵山镇大麦地村。74岁的村民王顺生正在水窖打水,温家宝走过去,拎起绳子也打上来一桶,看到水很清,他满意地点点头。在王顺生家的院子里,温家宝和村民围坐在一起,聊起抗旱救灾和春耕备耕情况。王顺生老伴起身,想进屋倒茶水,温家宝微笑着婉拒:“我们不能喝你的水,运来一点水不容易。”看到村民们饮水安全有保障、口粮充足、春耕用的种子化肥也都准备就绪,精神状态不错,温家宝十分欣慰。他问大家还有什么困难?村民王存生说,要是增加一些水利设施就更好了。“你说到点子上了。”温家宝肯定地说,“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不仅解决当前困难,还要从长远解决问题。”   召夸中低产田改造示范区是陆良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基地之一,目前已整理土地2万多亩。20日上午,温家宝来到这里,登上高处,俯瞰四周,只见成千上万亩红土地连成一片,一排大型拖拉机正在平整土地。当地负责人告诉总理,通过坡改梯、零改整,这里田成方、沟成网、路相连、渠相通,土地品质提高了,耕地面积也增加了,“今后可以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旱涝无虞。”看着眼前壮观的场景,温家宝欣慰地笑了。   20日下午,陆良县德格海子水库旁的庄稼地里,村民们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正用营养袋和肥床两种方式培育玉米苗,以便气候条件具备时随时移栽。温家宝认真观看育苗过程,询问有关情况,还在草垫子上坐下来,往一个个塑胶袋里添加营养土。他称赞大家为抗旱想了这么多办法。他说,面对旱灾,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是群众的努力更加重要。   19日和20日晚上,温家宝分别主持召开基层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汇报会和座谈会。他指出,受灾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干部群众抗旱救灾,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要毫不松懈地继续抓好抗旱救灾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措施:一是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这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要摆到抗旱救灾工作的第一位。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群众的生活用水。要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饮水解困方案,落实供水措施。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要组织运水、送水,不惜代价尽快缓解人畜饮水困难,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二是扎实抓好春耕备耕。要调整结构,推广抗旱技术,根据水源情况适时补种、改种农作物,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业补,努力夺取今年农业丰收。三是严密防范森林火灾。要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强火灾隐患排查,严密监测火情,完善应对预案,努力避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四是保持灾区市场和社会稳定。要保障粮油、肉类、蔬菜等的市场供应,搞好重要商品物资的运输调度,加强市场监测和调控,防止价格大幅波动。要加大对受灾群众特别是重点旱区、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他要求,要从长计议,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温家宝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抗旱救灾工作的领导,党员干部要深入一线,真正负起责任。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把各项抗旱救灾措施落到实处。要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