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步入中医之门"步入中医美容之门"

小编导读

中医诊病,望、闻、问、切,这“切诊”一步,很多人就仅仅做到脉诊,脉象摸得再准,小编也要说——

看了今天的文章,大家就会知道,有时候面对疑难杂症久治不愈,并不是自己水平不够,而仅仅是在切诊的时候忽略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步骤——


从病例说说切诊

我们通过一个病例,看看切诊在疑难危重患者中运用的重要性。这个病例是医院的一个老药工,副主任药师,男性,70余岁,时值盛夏,几天前住到我们科。这老药工4年来反复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腹泻10余天,接下来就便秘1周,然后又是腹泻。经长沙几家医院的纤维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1周前,腹泻再次发作,每日腹泻5~6次,纳食很差,渐感疲倦乏力益甚,经门诊输液等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遂转入病房。

4年病程也算个疑难病了,如何诊治?当然我还是强调,中西医各有所长,取其善者而用之。这种病用抗生素没什么用,就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吧,柳氮磺吡啶用了几年没效,反正在吃就让他接着吃。我把治疗的重点转向中医药。

当然还是辨证施治,前提还是要仔细地诊察病情,患者形体消瘦,轻度脱水面容,精神很差,腹泻前腹痛尤甚,泻则痛减,大便稀溏不臭,乏力倦息,舌质淡干少津,苔薄白,脉沉细。

视其以前所服中药方,皆为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抑木扶土等方药,但病情未见明显改善。我站在患者的床边久思不得要领。

跟我查房的学生说:老师,这患者腹泻前腹痛尤甚,泻则痛减,大便稀溏不臭,乏力倦息,是肝强脾弱的症状,用刘草窗的痛泻要方应该有效。

呵呵,能有效吗?前面的医生已经施用过本方,有效就不会拖上4年!望、闻、问做完了,接下来是切诊。大家不要忘了,中医的切诊不仅仅是诊脉,还包括肢体触诊、切肌肤等。早在《内经》里就有按“虚里”以诊察“宗气”的诊断方法,《伤寒论》中有“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的记载。古籍中描述的症瘕积聚其实也是通过切诊得来的。有关切诊的记载在中医古籍里可以信手拈来。因此,我们不可把中医的切诊仅仅局限于脉诊一途。

就这次切诊,让我发现了疾病的症结所在。虽在酷暑,患者的两下肢冰冷如铁,手捂上去时间久了,是越捂感到越冷!结合两脉沉细无力,尤以尺部为甚,我断定他是下焦肾阳亏虚,不能暖土。为什么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是寒积于肠,泻下则寒邪随便而减,故而泻后痛减。证属久病沉赛痼疾,当以大剂温阳益肾之品,佐以健补中土。方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真人养脏汤加减,首剂加制附子15g,患者服药后腹泻很快止住,感两下肢开始温暖。

老药工非常高兴,出院后守方自行逐渐加大附子的用量,一直加到每剂40g,连续服用真人养脏汤加附子20余天停药。随访半年,4年痼疾得以完全缓解。炎夏酷暑,1个月用附子逾1000g,不但没出问题,而且顽症得以痊愈。这老药工见人就说我的方子开得好。呵呵,我说,老前辈啊,您的病是您自己看好的,我只开过5剂,其他的都是您自己加的量啊。老药工说我服附子感到舒适,当然可以加量了,你还不信我这老药头啊,你摸到了我的病机,当然功劳算你的了。哈哈。

我给发热患者切诊的时候,常常握握患者的手背和手心,有同学不理解,其实这诊法来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一般手背热于手心多属外感发热,手心热于手背多属内伤发热。临床上诊察疾病,我也喜欢摸摸患者的前臂、手、胫部及足,感受一下患者的皮温,为什么?中医有个症状叫“四肢不温”,是鉴别阳虚、阴虚的要点,这四肢不温是摸出来的,不是患者说的,是个客观体征,你要当作主观感觉辨证可能会出错!

经此病例,我们可以看出切诊在疑难病诊治中的重要性,忽视切诊常常使我们遗漏了辨证的关键要素。切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脉象的变化。胸腹的痞块,皮肤的肿胀,手足的温凉,疼痛部位有无压痛,以及穴位、经筋、循经按诊等。我们要加以学习和掌握切诊的要领,以提高个人的临床技能。

小编有话说:

病例中药方是专业医生开具,患者也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药工,各位读者千万不要随意模仿,未经专业医生指导就擅自加大药量或调整药方是很危险的哟 !

疑难危重病的解惑宝典

《步入中医之门5》

本书是毛以林教授(网名:道少斋主人)临证诊治危重疑难病医案实录。全书共分24讲,以病案讲解为主轴,阐述了作者多年来诊治疑难危重症的临证心得。各案均有详细的四诊资料、辨证思路、临证经验、方药释义及诊治得失。与传统医案著作不同,作者力求还原就诊实景,以医话、医论、讲稿形式写作,使读者能在轻松、有趣的阅读过程中感受中医诊治疑难杂症的独特魅力,并从中受益,进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本书适合各级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步入中医之门5》(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毛以林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