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专家话清明:一个“悲欢结合”的节日

【资讯百科在线助读】  中评社北京(2010)4月3日电/今天,全国人民将进入“清明小长假”,开始春节长假后的第一次三天的连休。   《人民政协报》报道,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在清明节期间,除了缅怀先人外,还有踏青的习俗。那么,今年清明小长假,您怎样度过?去扫墓?去踏青?在家调养身心?或是已将时间安排满了,每样活动都不落下?   无论您有什么样的计划,先请听听几位不同行业专家对清明节的解读,在他们的话语里,或许您会体会到如何度过更加有意义的一个清明节。

传统篇  主题:行走历史 莫忘先贤

  嘉宾:著名人文学家、第八至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   “清明节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纪念先人,带着悲伤的缅怀,另外一个是踏青春游,放松心情、接近自然,自古以来,清明都是‘悲欢结合’的一个节日,这也体现了阴阳的平衡吧。”作为将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积极推动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汉秋先生从传统的角度谈了他对清明节的一些体会。   “首先说缅怀先人。生者缅怀已逝的先人,慎终追远的同时,也希望后人将来能缅怀逝去的我们。这是一个接力棒,代表着家族甚至整个民族的传承。”李先生说,中国人有根深蒂固的敬祖、寻根思想,所以致使海外华侨、华人,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不管多么遥远,清明节总会有归乡祭祖的习俗。   李汉秋说,更应该提倡的是,在缅怀家族先人的同时,莫忘为我们国家、民族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贤。曾有北京网友提议,如果清明节不想走得太远,清明小长假就近走访一下名人故居是很不错的选择。四月的鲁迅故居,正是丁香胜放、刺梅飘香的时节,整个院落弥散着清淡的花香,更觉幽雅;茅盾故居可以看到茅盾先生生前种植的葡萄;郭沫若纪念馆可以听到郭沫若与“妈妈树”的故事……“我也想说,清明是我们民族传统的节日,一位先贤就是一段历史,就是我们民族文化中非常宝贵的精髓。”   李先生说,现在很多地方非常重视这一点,比如在北京,已经连续三年在清明节期间推出“清明时节 缅怀名人 走进故居”主题系列活动。“我很赞同清明小长假期间,借着春回大地的好时节大家走出户外去郊游,这有益于民族健康,有益于修身养性,可是如果能利用一天的时间,去凭吊一下我们的先贤,去感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甚至对人类所作的贡献,那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悠久的中华历史中,出现过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山河,可以说每一片土地、大小乡村都会有本土的先贤,对他们的怀念就是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就是对我们国家、民族的热爱。”   李先生表示,近期,很多地区有重兴清明传统文化之风,如开封以《清明上河图》为由头开发了清明上河园,更进一步推出清明文化节,还有清明节发源地的山西介休连续三年开展“山西介休中国清明文化节”,3月19日,上海首届清明文化节开幕,吸引众多市民前往体验扫墓踏青吃寒食的传统清明节文化,北京也将举办“祭先农 识五谷”、“清明诗文诵读”等活动。对于这些活动,李先生认为应该充分肯定、积极推广,“要把民俗活动搞起来,让民众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休养篇 主题:抓住好时节 修养好生机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姚乃礼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个意思就是说,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应该早睡早起,多出户外走动,适应自然的变化,调养人体的生发之气。”说起清明节,身为中医专家的姚乃礼委员首先引用了几段古籍中的话语,他说,中医学认为,天地间阴阳之气的消长,形成了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季变化,顺应这个自然变化,人也就理所当然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而清明作为春天来临的象征,更是修养身心的好时节。   “首先是精神的调养方面。由于冬天阳光较少,人们在室内时间较长,人体阳气内敛,气机的宣发疏畅不够,精神情绪容易有压抑之感。春天来临后,自然界除陈布新,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也进入旺盛之机,要充分利用、珍惜这个时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如何“宣发”呢?姚委员说,最好的方式是走出室外,增加户外活动。“清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光明媚,清和景明。清明节自古就是踏青和扫墓的节日,春天走出户外,同自然界融为一体,呼吸大自然带来的清新气息,抒发冬天郁积之气,排解忧郁,保持心胸开朗、乐观向上的心态。让人体适应自然的变化,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为一年的身心健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坚实的基础。   姚委员介绍,中医学认为春天属木,与肝气相应。所以,春天养生有利于调养肝脏生发之气。一方面要注意情绪的调畅,保持精神饱满,心情愉快,防止肝气郁滞,滋生肝火;另外饮食要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宜过食大辛大辣容易助长肝火之品或“发”物。同时还要注意慢性肝病以及眩晕、中风等病的防治,防止复发或加重。   另外,春天气候多变,易感风邪,所谓乍暖还寒,寒潮尚未完全褪尽,阳气并不旺盛,不宜太早减少衣物。所以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是十分有道理的。面对清明节即将到来的小长假,很多朋友选择出行,所以姚委员建议,要注意保暖措施,尤其郊游时要带好衣服,避免着凉,要多喝水,保持充足的睡眠,防止上火,可以减少感冒的机会,预防感冒发生。 出游篇

主题:小长假旅游 休闲而划算

  嘉宾: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系主任王衍用   “小假期的出现,春天的生机盎然,自然而然会让人们萌动旅游的欲望。结合扫墓、踏青的传统,很多人在清明节假期安排了出游。”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旅游业界知名学者王衍用教授作如上表示。   王教授说,清明小长假是个旅游、尤其是郊区休闲游的好时机。“桃李将开、杨柳吐绿,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会带给游客最大的放松。而现在生活条件逐步提高,自驾游的兴起让城郊游的半径扩大,以往我们说郊游可能限制在周边多少公里以内,现在则往往讲几个小时的车程,从北京出发,周边游到河北、河南、山西等地都是非常容易的。”   “尤其是现在比较‘酷’的郊区游,也许就是自驾车到乡村公路上,随意寻找一片空地,支上帐篷,露营、野餐,品味自然,这种‘无景点旅游’完全是为了休闲和放松。”王教授笑着说,有了后备箱,便可以载着帐篷很快地走进大自然。   而很多景点经历了天寒地冻的淡季,甚至是冬季停业休整后,刚刚正式开门营业,“清明是第一个小高峰,一些景点为了招揽顾客,推出诸多优惠措施,比如河南一些景点,甚至推出免费门票。”王教授说,相比于“五一”、国庆或者暑期的旅游高峰期,清明节期间景点人流不会过度集中,拥挤的现象不严重,交通、住宿等相关项目的价格也低得多,这会减少旅游成本,提高游览的质量。   更让人惊叹的是,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除了已有的航空、高速公路外,高铁也得到快速发展,这让远程旅游在清明小长假也成为可能。王教授说,有些游客希望利用清明假期,错开一年中的旅游最高峰去向往已久的旅游胜地,这也不失一个好的选择。“对于一个景点来说,以观光为主的游览,借助快捷的交通工具,三天的时间也可以完成。当然,要是有调休,增加天数,那相比于旅游最高峰时期的出游还是很划算的。”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