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南奥塞梯

南奥塞梯全境地图南奥塞梯全境地图  南奥塞梯(奥塞梯语:Хуссар Ирыстон,格鲁吉亚文:სამხრეთ ოსეთი,俄文:Южная Осетия),又称“南奧塞提亚”或“南欧希夏”,位于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北部,曾为前苏联时期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下的一个自治州。  南奥塞梯于1990年代与格鲁吉亚的冲突中宣布实质独立,成立“南奥塞梯共和国”(奥塞梯语:Республикæ Хуссар Ирыстон,格鲁吉亚文:სამხრეთ ოსეთის ავტონომიური ოლქი,俄文:Республика Южная Осетия),尚未被联合国与国际上多数国家所承认,联合国成员中仅俄罗斯、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和瑙鲁宣布承认其独立,俄罗斯于2008年9月9日与南奥塞梯建交。

概况

南奥塞梯地理(实际管辖区)南奥塞梯地理(实际管辖区)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面积3900平方公里,人口约19万,主要由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组成。南奥塞梯与俄罗斯北奥塞梯接壤。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    1991年11月28日,南奥塞梯分离主义政府宣布独立自格鲁吉亚,成立“南奥塞梯共和国”。  2006年9月11日,南奥塞梯共和国政府宣布将在当年11月12日,举行继1992年以来的第二次独立公投,以决定南奥塞梯“是否维持之前所宣称的独立状态”。 2008年8月3日,来自格鲁吉亚南奥塞梯的难民抵达俄罗斯北奥塞梯弗拉季高加索附近的塔米斯克村2008年8月3日,来自格鲁吉亚南奥塞梯的难民抵达俄罗斯北奥塞梯弗拉季高加索附近的塔米斯克村 这次投票并未受到国际各大组织与格鲁吉亚中央政府的承认。欧洲委员会(COE)秘书长特里·戴维斯在9月13日指出,将不会有任何国家接受此次公投的结果,他并希望南奥塞梯政府能尽快与格鲁吉亚展开谈判。同日,欧洲联盟的南高加索特使Peter Semneby在莫斯科指出,这次公投对于欧洲联盟将不代表任何意义,他也认为公投的举动对于南奥塞梯的和平进程没有帮助。  根据南奥塞梯茨欣瓦利当局的说法,本次公民投票的投票率超过95%,其中99%支持当地独立,96%则支持由爱德华·科科伊季来担任南奥塞梯共和国的临时总统,而且本次投票是在34个包括德国、澳大利亚、波兰等国际选举观察团的监督之下进行的。  2008年8月18日,爱德华·科科伊季的新闻发言人塔玛拉·克列赫萨耶娃透过电话向俄新社记者透露,未获承认的南奥塞梯总统爱德华·科科伊季18日解散政府,实行一个月的紧急状态。而鲍里斯·乔奇耶夫将会代尤里·莫罗佐夫担任总理职务。  南奥塞梯共和国希望最终能与俄罗斯的加盟共和国北奥塞梯合并,脱离格鲁吉亚成为俄国的一部分。

南奥塞梯问题

  南奥塞梯1992年1月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急剧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也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1992年6月24日,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最高领导人就和平解决南奥塞梯武装冲突问题首次举行会谈,达成有关实现停火、成立维持和平部队和监督委员会的协议,格奥冲突双方随后实现停火。根据协议,俄、格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由俄、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负责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使命。  十几年来,南奥塞梯当局一直初衷不改。2006年11月,南奥塞梯再次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公民支持南奥塞梯独立。但这一结果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近年来,南奥塞梯与格中央政府的冲突仍不时发生。  2008年8月,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对茨欣瓦利市进行炮击,使冲突地区局势骤然恶化。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南奥塞梯领袖提比罗夫签订了为期25年的合作条约,规定南奥塞梯军队、情报机构、执法部门等与俄方合并,俄罗斯将会和南奥塞梯共同建立联合防卫及安全地带,俄罗斯军方将会向南奥塞梯提供保安及国防援助,甚至包括其边界。

地理

  南奥塞梯占地3,900平方公里,位于高加索高原的南部,与俄罗斯人口较多的北奥塞梯之间被山岭分隔,与格鲁吉亚其他地区为库拉河所分隔。南奥塞梯是一个多山的地区,89.3%地区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经济以农业为主,大部份人口依靠农业维生,但整个南奥塞梯只有10%的土地是已开发耕地。农产品以五谷类、水果及葡萄制品(葡萄酒、葡萄干等)为主,亦有林业及畜牧业(牛及奶制品)。有少量工业,主要集中在首都外围地区。 气温方面、1月平均气温有4.5℃、7月平均气温达20.3℃。全年平均雨量有598mm。

历史

·中世纪与近代

    奥塞梯人起源于奄蔡(又称阿兰,但在宋朝时成为了两个国家),是萨尔马提亚人其中的一支部族。他们在中世纪时期受到格鲁吉亚与拜占庭的影响,成为东正教徒。由于匈奴人的统治,他们被逐出在现在俄国顿河以南的家乡,部分并越过高加索山脉,来到格鲁吉亚。来到格鲁吉亚的奥塞梯人分成了三部分:西部的Digor,受到伊斯兰的影响;南方的Tuall?g,形成今日的南奥塞梯;与北方的Iron,形成今日的北奥塞梯。北奥塞梯于1767年开始,就接受俄罗斯的统治。

·沙俄及苏联统治时期

  今日的南奥塞梯连同格鲁吉亚其他地方,于1801年被俄罗斯帝国吞并。俄国二月革命之后,奥塞梯人成立国家委员会,主张奥塞梯人的自治。国家委员会很快的被呼吁将南奥塞梯并入苏维埃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所控制。十月革命发生后,南奥塞梯成为了孟什维克派的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的一部份,但北奥塞梯却成为了布尔什维克派的泰历克苏维埃共和国的一部份。  1918-1920年间,南奥塞梯成为格鲁吉亚政府与受到苏维埃联邦政府支持的奥塞梯反抗军的战场。茨欣瓦利一度被奥塞梯反抗军占领并掠夺,格鲁吉亚人被屠杀。而根据国际智囊组织“国际危机组织”于2004年撰写的报告里指出:“ 格鲁吉亚的孟什维克政府指责奥塞梯人与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派合作。奥塞梯人在1918年到1920年期间的一连串叛乱事件里,意图使奥塞梯成为一个独立的地区。1920年,当格鲁吉亚的孟什维克政府派遣国民警卫及常规军前往茨欣瓦利镇压起义,引发了一场暴力冲突。奥塞梯方面的资料显示:战争中有5000名奥塞梯人被杀害,13000人因疾病与饥饿而死亡。”(The Georgian Menshevik government accused Ossetians of cooperating with Russian Bolsheviks. A series of Ossetian rebellions took place between 1918 and 1920 during which claims were made to an independent territory. Violence broke out in 1920 when Georgian Mensheviks sent National Guards and regular army units to Tskhinvali to crush the uprisings. Ossetian sources claim that about 5,000 Ossetians were killed and more than 13,000 subsequently died from hunger and epidemics)  在几次对格鲁吉亚的反抗失败后,奥塞梯人弥漫着同情苏联政府与布尔什维克的情绪。1921年,前苏联第11红军击败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并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许多奥塞梯人也参与了这次进攻格鲁吉亚的战役。格鲁吉亚苏维埃政府为了感谢奥塞梯人,于1922年4月20日成立南奥塞梯自治州,并以当时格鲁吉亚人仍占多数的茨欣瓦利为首府。虽然南奥塞梯有自己的语言(奥塞梯语),但俄语和格鲁吉亚语都是官方语言之一,在行政上通行。现时,俄语是其位于首都的分离政府内部唯一的行政语言,而在前苏联统治时期,在格鲁吉亚地方政府的管治下,奥塞梯语除了在整个地区通行,亦可在学校里教授和使用。

格鲁吉亚-奥塞梯争端

  1989年以前,南奥塞梯自治政府与格鲁吉亚之间基本上维持和平状态。但在1990年,正当格鲁吉亚开始迈出自苏联独立的步伐时,南奥塞梯议会却于该年9月宣布成立忠于莫斯科的南奥塞梯苏维埃民主共和国。格鲁吉亚国会的回应则是宣布取消南奥塞梯的自治地位。格鲁吉亚认为独立运动是苏联所煽动的,目的在于制造干预格鲁吉亚独立的借口,格鲁吉亚警察也与当地百姓爆发冲突,造成了死伤。1991年年底,该冲突逐渐扩大,造成约1000人的死亡,与十万名南奥塞梯人逃离家园,其中大部分的人进入了北奥塞梯。1992年1月,南奥塞梯举行全民公投,公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南奥塞梯居民支持独立。为了避免与俄国间的冲突进一步扩大,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南奥塞梯三方于当年达成达戈梅斯停火协议,双方暂时停止军事行动,并同意组成俄罗斯-格鲁吉亚-奥塞梯混合维和部队;11月6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派遣一个团队进入格鲁吉亚,以监督该部队所执行的各项维和任务。自此至1994年年中,南奥塞梯大体维持和平状态。2004年6月,局面因格鲁吉亚加强打击走私而再度紧张。一连串的军事行动造成了十数人的伤亡。格鲁吉亚政府也指责俄国的维和部队偏袒南奥塞梯政府,并希望以联合国部队取代之。  格鲁吉亚在苏联解体后,逐渐向西方靠拢,接受美国的军事与经济援助,并于2001年加入抗衡俄罗斯联邦的古阿姆集团。而自2003年11月经玫瑰革命上台以来,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一直奉行积极融入西方的政策,“亲美疏俄”,极力摆脱俄罗斯的影响,美国也依赖经过当地的巴库-提比里斯-杰伊罕油管(Baku-Tbilisi-Ceyhan pipeline),得以不经由俄罗斯领土输出蕴藏量庞大的里海石油至西方国家。该油管距离南奥塞梯只有55公里。格鲁吉亚是美国在反恐战争的盟友,除了参与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事外,更积极表达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意愿;而多方评论也认为,俄罗斯近年来凭其庞大能源蕴藏重新崛起,美国绕过俄罗斯,自格鲁吉亚输出里海石油至西方国家,将削弱俄罗斯对欧洲的影响力,俄罗斯为防止北约东扩,即以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牵制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进程。  2008年4月,格鲁吉亚传出可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消息,此举虽未成功,却引起俄罗斯的紧张。4月20日,一架格鲁吉亚无人驾驶侦察机在另一个自行宣布独立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上空被击落。格鲁吉亚指控说,他们所公布的一份录影画面显示,该侦察机是被一架俄罗斯米格-29战机击落的,这是对格鲁吉亚的侵略行为。俄罗斯对此则予以否认。  2008年7月15日,俄罗斯开始在包括北奥塞梯在内的南高加索地区,举行名为高加索边境2008(Caucasus Frontier 2008)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与此同时,在边境的另一边,则是格鲁吉亚与其他同为古阿姆集团成员之一的乌克兰、阿塞拜疆在格鲁吉亚首都提比里斯附近举行,由美国政府计划与资助,名为即刻回应(Immediate Response)的多国联合军事演习。双方演习升高了边境的紧张情势。

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

  2008年8月1日,南奥塞梯与格鲁吉亚双方在边境开始有零星军事冲突,双方互控对方违反停火协定。3日起,冲突加剧,南奥塞梯开始将首府茨欣瓦利居民疏散至北奥塞梯。8月7日深夜至8日凌晨,也就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正式开幕前夕,格鲁吉亚出兵突袭南奥塞梯,包围并炮击首府茨欣瓦利。南奥塞梯方面指责格鲁吉亚在冲突地区集结重型武器,并突袭该地,违反了几个小时前自行宣布的片面停火声明,也破坏了维和任务。西方媒体则认为,格鲁吉亚出兵原因在于俄罗斯违反维和的初衷,支持南奥塞梯政府长期挑衅格鲁吉亚,设置炸弹攻击格鲁吉亚警察,甚至暗杀亲格鲁吉亚的当地政治领袖所致。  在格鲁吉亚包围茨欣瓦利后,支持南奥塞梯的俄罗斯除派出上百辆坦克,逾万名士兵借道北奥塞梯进入南奥塞梯,与格鲁吉亚军队展开激烈交火,并对格鲁吉亚本土展开空袭。同时,同为实质独立地区的阿布哈兹也对格鲁吉亚宣战,俄军也同时派兵进入阿布哈兹,并以海军封锁格鲁吉亚港口。根据俄国官方的说法,有1500个平民与15个俄军维和士兵遭杀害。格鲁吉亚方面则表示,已经有两千人在战斗中丧生。双方彼此互控种族屠杀。  格鲁吉亚在8月10日下午表示,在俄罗斯猛力轰炸下,格鲁吉亚部队周日已经撤离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重新部署在其他地点。格鲁吉亚也宣布开始撤军,虽然格鲁吉亚部队依然留在南奥塞梯境内,不过已经退到上星期冲突爆发以前的防守线,希望交战双方能停止军事行动。而此时的茨欣瓦利经三日战火,已形同废墟。虽然同意停火,俄罗斯部队仍进一步越过南奥塞梯边境进入格鲁吉亚本土,占领交通要道戈里(Gori)并切断格鲁吉亚连结东西方的公路,且一度向首都提比里斯进军,也封锁了格鲁吉亚的主要港口波季。双方互控对方违反停火协议。  格林威治时间8月14日上午8时左右,俄军开始由格鲁吉亚边境重镇戈里(Gori)撤退。不过直至8月16日,俄军仍驻扎在格鲁吉亚首都提比里斯30公里之外的公路上,并控制了进入戈里的主要检查哨,该检查哨距离提比里斯约六十公里。21日,俄罗斯宣布将依照法国提出的六点和平方案,在23日前将部队撤离格鲁吉亚,不过俄罗斯认为在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冲突地带划定所谓供维和人员(即俄军)活动的缓冲地带是合法的,且不打算放弃这些位于格鲁吉亚境内的缓冲地带。而由于破坏了维和任务,格鲁吉亚没有道德权利或者其它任何权利提出条件,这些地区将不会有格鲁吉亚维和人员。格鲁吉亚则指责这些仍留在格鲁吉亚本土的俄国所谓维和部队,与他们成立的检查哨,破坏了六点和平协议。

南奥塞梯历史事件

  1991年11月,南奥塞梯宣布独立,并主张同俄罗斯合并。  1992年1月,南奥塞梯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与北奥塞梯合并加入俄罗斯。  1992年6月,俄罗斯、格鲁吉亚、南奥塞梯等各方达成停火协议。   1995年南奥塞梯当局宣布与格中央政府结束敌对状态,但一直未放弃独立企图。  2006年11月,南奥塞梯再次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公民支持南独立。  2008年8月,南奥塞梯再次爆发冲突。     8月8日:俄罗斯军队进入南奥塞梯地区      8月8日:格对南奥塞梯展开军事行动     8月9日:俄轰炸格 格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8月10日:格鲁吉亚向俄提出停火外交照会       8月13日:格俄就停火原则上达成一致    2008年8月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已签署命令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8月28日,格鲁吉亚通过决议和俄罗斯断交       8月31日,俄宣布外交政策五项原则    2008年9月10日,俄罗斯与南奥塞梯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2009年9月10日,委内瑞拉承认南奥塞梯为独立国家。相关资讯:

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再惹争议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星期二签署总统令,宣布俄罗斯承认格鲁吉亚境内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潘基文秘书长当天就此发表声明,对俄方此举可能对高加索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所造成的影响表示关注。俄方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的原因何在?英美西方国家将如何反应?冲突地区目前的局势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继俄罗斯议会星期一以全票通过决议、承认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星期二在南部城市索契召开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签署了总统令,并随后通过电视直播宣布了这一决定。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当天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潘基文秘书长在俄方正式公布消息前已接到俄外交部发送的声明文件。  丘尔金:"(英语)俄罗斯承认了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因为我们没有忘记我们所承担的责任,那就是保证情同手足的当地人民在第比利斯政权沙文主义政策下能得以生存。这一政策源自1989年加姆萨胡尔季阿提出的'格鲁吉亚是格鲁吉亚人的格鲁吉亚'这一口号,并随后于1992年试图通过武力剥夺阿布哈兹独立来实施这一政策。南奥塞梯从那时起就成为种族灭绝的目标。在当地人民的不懈反抗和俄罗斯政府的努力下,停止血战、实施停火才成了可能,并建立了机制推动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潘基文秘书长在随后发表的声明中指出,俄方的举动可能对高加索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造成广泛影响。他对在安理会内部寻求解决格鲁吉亚危机的努力可能由此出现复杂局面表示遗憾。潘基文重申了全面实施由法国提出、并得到俄罗斯认可的"解决格鲁吉亚问题"六点方案的必要性,并强调相关各方必须确保战区所有平民的安全。  英国常驻联合国大使索尔斯表示,俄罗斯之举无法“合理解释”。  索尔斯:"(英语)我们不明白俄罗斯为何在此时采取如此行动?安理会在接连通过的决议中重申尊重格鲁吉亚的领土主权。俄方此举违背了它做出的承诺,同时也破坏了解决冲突的六原则及相关约定。政治进程将由此中断。安理会在格鲁吉亚问题上达成新的决议事实上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虽然领土主权问题一直比较敏感。俄罗斯今天的行为无疑为安理会形成意见统一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与此同时,联合国相关机构对南奥塞梯冲突地区的人道主义局势继续表示关注。人道协调厅发言人比尔斯(Elizabeth Brys)星期二在日内瓦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实,人道援助物资目前根本无法从格鲁吉亚境内进入南奥塞梯地区。  比尔斯:"(法语)从格鲁吉亚进入南奥塞梯根本不可能。除了安全形势依然动荡之外,有关各方尚未就人道主义通道的开辟达成任何协议。但从8月24日开始,自发或有组织的流离失所人员返乡活动已经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当地安全形势正逐步好转。超过1万名因冲突而逃离家园的平民已经返回了戈里。人道协调厅的大批援助物资正陆续抵达。"  比尔斯同时呼吁国际社会慷慨解囊,为南奥塞梯冲突后流离失所人员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该署早些时候发出了5960万美元的募捐倡议,但目前只接受到了不到1000万美元。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2008年8月26日)  (来源:联合国电台 http://www.unmultimedia.org/radio/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