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黑鹇

鸟类(鸟纲)。黑鹇为雉科鹇属的鸟类,俗名鸬雉。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等地,主要生活于山地、低山及山谷间、箭竹丛以及林间草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黑鹇     黑鹇  黑鹇是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级)。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鸡形目 Galliformes  科: 雉科 Phasianidae  属: 鹇属 Lophura  种: 黑鹇 L. leucomelana 

概述

  黑鹇又名鸬雉 、黑鸡,中型鸟类,全长约58cm。雄鸟头顶和后颈及颈侧均紫黑。头上具有稍形直立的同色羽冠。背部蓝黑,下体大都黑褐,胸羽为披针状,除羽基外,呈白色而沾灰。脸部赤红。嘴黄褐,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北部、缅甸北部及西部。在中国相当罕见,仅分布于海拔2100~3200米的亚热带森林。

生物特征

  黑鹇属中型鸟类,全长约58cm。雄鸟头顶和后颈及颈侧均紫黑。头上具有稍形直立的同色羽冠。背部蓝黑,而具紫色光辉。初级飞羽的外羽片棕褐色,内羽片较暗。下背、腰及尾上覆羽深蓝,而具有宽阔的白色羽端。尾与背同色,但紫辉不著。下体大都黑褐,胸羽为披针状,除羽基外,呈白色而沾灰。脸部赤红。嘴黄褐,基部稍黑。脚灰或铅褐色。雌鸟上体大都红褐,羽缘淡灰。下体相似,但较淡。各羽中部稍暗,而具较宽的淡色羽缘。虹膜橙褐色;嘴黄褐色;腿、脚铅灰色。

生活习性

黑鹇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北部、缅甸北部及西部黑鹇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北部、缅甸北部及西部  黑鹇栖息于海拔1300~3300m的山地箭竹丛和林间草丛中或海拔2109~3200m的阔叶林和林中灌丛间,常成对活动或与幼鸟结群,善奔跑。食物以植物嫩叶、种子为食,兼食部分昆虫。数量很少,一个山头难得遇见1、2只。 鸟群分散时的联络叫声为低沉的kurr-kurr-kurrchi-kurr声。雄鸟叫声为响亮的咯咯哨音伴以两翼拍打身体声。争斗叫声为恐吓的koor koor声紧接尖厉的waak, waak声。告警时为重复的koorchi koorchi koorchi叫声或为whoop-keet-keet的喉音。

地理分布

  黑鹇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北部、缅甸北部及西部。 在中国相当罕见,仅分布于海拔2100~3200米的亚热带森林。指名亚种在西藏的南部及东南部,lathami分布于云南西部怒江以西。黑鹇分布于中国西南的云南、西藏,以及印度北部、缅甸、泰国、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

亚种分化

  黑鹇藏南亚种(学名:Lophura leucomelana lathami)。分布于不丹、印度、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邦锡耳黑特。  黑鹇指名亚种(学名:Lophura leucomelana leucomelana)。分布于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生长繁殖

  黑鹇的繁殖期在5-6月,筑巢于草丛中。每窝产卵5-15枚 (Walters 1980),卵深皮黄粉红色,大小为46. 1-53. 0mm × 27. 7-39. 0mm (Baker 1928)。雌鸟孵卵,孵化期24-25天 。

致危因素

  1、栖息地破坏:森林的砍伐等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导致其数量减少。   2、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黑鹇肉有补中益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