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世界石油储量排名"北京发现世界最大油田"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很诧异,尤其是委内瑞拉石油储备量位居全球第一的位置,确实有点出乎大家意料,要知道委内瑞拉本身的国土面积很小,全国面积只有91.64万平方公里,在这么小的面积上却储备了将近3,900亿桶石油。本文将予以介绍:

图1,委内瑞拉地形图

一、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是位于南美洲北部的国家,首都为加拉加斯,被称为模特之乡、“瀑布之乡”和石油之国

图2,天使瀑布

委内瑞拉北临加勒比海,西与哥伦比亚相邻,南与巴西交界,东与圭亚那接壤。委内瑞拉是南美洲国家联盟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图3,委内瑞拉休达镇石油钻井平台

委内瑞拉全国地形可分为三个区域:西北部和北部山区,主要为安第斯山脉的东北分支梅里达山脉,是境内最大的山脉,顶部终年积雪,有冰川,经常发生地震。

图4,安第斯山脉

中部奥里诺科平原,平原的西半部为一片草原,平原的东半部为奥里诺科河口形成的三角洲沼泽地。

图5,加拉斯加

东南部圭亚那高原,海拔500~800米。世界上落差第一大的安赫尔瀑布(落差979米),位于卡罗尼河中游支流上。

图6,卡耐玛瀑布

二、马拉开波盆地

同样,研究石油,不得不说沉积盆地,那么世界石油储量第一的委内瑞拉也不例外,和石油有关的是马拉开波盆地。

图7,委内瑞拉抽油机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是世界上最富含油气的盆地之一, 盆地面积5万平方公里, 最终石油可采储量为761亿桶,已累计生产石油487亿桶,占南美油气总储量的16.8%。截止到2009年底,已发现17个大油气田 ,最终可采储量在5亿桶油。

图8,南美洲沉积盆地,Monod2010

裂谷阶段 (晚侏罗世) , 主要发育北-北东向线性正断层控制的箕状地堑。

图9,断层

被动陆缘沉积阶段 (白垩纪) ,全盆地接受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构造变形不发育,热沉降贯穿始终。此阶段沉积碳酸盐岩厚度的变化及分布受控于下伏前白垩纪构造,如位于盆地东南的梅里达穹隆的基底地形。

图10,鲕粒灰岩

前陆盆地阶段,晚白垩世至早古新世,纳兹卡板块与西哥伦比亚的弧-陆碰撞,使科迪勒拉山脉隆升,结束了马拉开波盆地被动边缘环境。

图11,安第斯山脉

晚古新世至早始新世,加勒比板块向南美板块的斜向俯冲,标志着马拉开波盆地进入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受俯冲影响,在盆地北部和东北部沉积向西增厚的河流-三角洲碎屑楔状体,成为全盆最主要的储层。同时,盆地北部和东北部的烃源岩达到生油窗,并沿活化的侏罗纪北-北东向走滑断层向上向南运移。

图12,油页岩

始新世中期,斜向碰撞引起的缩短导致加勒比推覆体前缘逆冲侵位。随着缩短量的增加,到晚始新世至渐新世,盆地抬升并大部暴露于地表遭受剥蚀,形成区域性的不整合。

图13,不整合

自新近纪以来,大规模的挤压作用引起西北部佩里哈山脉和东南部梅里达安第斯山脉的隆升,形成马拉开波向斜,盆地沉积中心移至中南部,中南部的烃源岩达到生烃高峰, 并向北运移。

图14,抽油机

三、烃源岩

马拉开波盆地地处梅里达安第斯山脉和塞拉德佩里哈山脉所包围的山间坳陷中,2~6 km厚的含油沉积序列分布在马拉开波地块内的稳定坳陷部位,已探明的油气绝大部分储集在第三纪碎屑岩储层中, 其中始新统油藏占总探明石油储量的50%,其次为中新统油藏,占40%,其他的主要储集于古新统、白垩系和基岩储层中。

图15,委内瑞拉盆地烃源岩,Summaa2003

始新统油藏主要沿南北走向的断层分布, 而中新统油藏集中分布在现今马拉开波湖的东、东北边缘 (玻利瓦尔海岸) , 其油气的形成和分布严格受马拉开波盆地构造演化的控制。

图16,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储量

马拉开波盆地与东委内瑞拉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均为晚白垩世被动陆缘沉积阶段形成的海相页岩和碳酸盐岩, 属Ⅱ型干酪根, 总有机碳含量高, 平均有机碳含量达2%~6%。此时期沉积的页岩和碳酸盐岩也是南美北部大多数含油气盆地的烃源岩。

图17,委内瑞拉天堂泻湖

两盆地的储层均为前陆盆地时期沉积的碎屑岩地层, 马拉开波盆地的油气主要集中在始新统和中新统河流相储集层中, 东委内瑞拉盆地则是渐新统和中新统陆相-海陆交互相储层油气最富集 。

图18,委内瑞拉石油管道

马拉开波盆地东北部深埋的烃源岩最早于古新世达到生油窗, 到晚始新世—渐新世已生成绝大部分油气。中新世后, 沉积中心由东北部转为中南部, 盆地烃源岩达到第二个生烃高峰。东委内瑞拉盆地烃源岩成熟较晚, 中新世时盆地由北向南依次进入生油窗 。

图19,委内瑞拉台球山

综上所述:马拉开波盆地构造演化对烃源岩的分布和演化、储、盖层及圈闭的发育和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古构造形态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 沉降中心的迁移导致了其多期生烃。

~w_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