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遗鸥

   鸟类(鸟纲)。遗鸥是鸥科鸥属濒危候鸟,是人类认识最晚的鸟类之一。现其繁殖地集中在蒙古国(数处)、哈萨克斯坦(2处)、俄罗斯(1处)和中国(1处),其越冬地在中国和韩国亦有发现。近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发现比较稳定的繁殖种群,为世界已知最大的群体之一,应严加保护。  1931年,瑞典博物学家艾纳·隆伯格首次撰文提及其在中国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发现的遗鸥标本,但其认为遗鸥是黑头鸥在东方的一个变种。直到1971年,科学界方承认遗鸥的独立物种地位。遗鸥     遗鸥  遗鸥是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级)。  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科:鸥科 Laridae  属:鸥属 Ichthyaetus  种:遗鸥 Larus relictus

生物特征

  遗鸥是中型水禽,体长为40厘米左右。上体灰色。头、上颈黑色;眼上下各有一半圆形白斑;颈项、腰、尾白色。初级飞羽,以白色为主,具黑斑,次级飞羽银灰色。嘴和脚都是暗红色,前额扁平,夏季头部纯黑,就像围着一块黑色的头巾。眼睛后缘的上、下方各具一个星月型的白斑。背部、肩部为淡灰色,腰部、尾羽和下体为白色。飞翔时翅膀的尖端呈黑色,而且具有白色的斑。冬季头部变为白色,只是在耳区有一个暗色的斑,甚为醒目。另外,在头顶至后颈也有较暗的颜色。

生活习性

濒危候鸟——遗鸥  濒危候鸟——遗鸥    遗鸥喜欢栖息于开阔平原和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咸水或淡水湖泊中,在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滨湖生有泥淖沙洲和浸——漫水的寸苔草滩,湖周种植有沙柳、柠条的固沙林带。遗鸥每年春天都成群地来到这里,站立时头颈伸得很直。每当晴好天气的黄昏时刻,众多外出觅食的遗鸥纷纷归来,在岛屿及附近水面上嘻戏、欢娱,一片十分喧闹壮观的景象。非繁殖的个体则自行结群生活于繁殖地以外的其他湖泊中。虽然它在当地被称为“钓鱼郎子”,但事实上水生昆虫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等才是它的主要食物。筑巢于沙岛上,常与燕鸥、噪鸥、巨鸥的巢混在一起。以枯水草为材。叫声似笑声ka-kak, ka-ka kee-a。

地理分布

  遗鸥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中国产于陕西、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甘肃。遗鸥为世界濒危物种,近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发现比较稳定的繁殖种群,为世界已知最大的群体之一,应严加保护。现在已经证实的遗鸥繁殖地只有中亚哈萨克斯坦的阿拉库尔湖、俄罗斯的外贝加尔湖、蒙古和中国内蒙古地区等少数几个荒漠与半荒漠湖泊地带,数量很少。

生长繁殖

一只小遗鸥在巢中  一只小遗鸥在巢中    遗鸥的繁殖期为5―7月初,5月初即见有个体开始营巢。它们通常在海子的湖心岛上营建起成片的巢群,巢连着巢,巢间的最近距离有时仅有7厘米,主要由枯草构成,里面垫有羽毛。每窝产卵2―3枚,也有1枚或4枚的,孵化期24~26天。卵的颜色为白色,被有褐色或黑色斑点。刚出壳的雏鸟体重为50克左右,全身被有浅灰色的绒羽,嘴、脚均为黑色,趾间有蹼。出壳后的第二天就可以行走,在亲鸟的嘴里啄食,但十分怕冷,时常依偎在亲鸟的翅膀下面,10月南迁。

种群现状

  据统计,遗鸥在原苏联的繁殖种群数量在2000对以上,中国内蒙古西部的沙漠湖中发现的繁殖种群约1200多对,估计目前全球总的种群数量约有3000对左右。

致危因素

  1、过度捕猎:拾取鸟卵。   2、天敌动物:猛禽的活动对处於繁殖状态的遗鸥所造成的间接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湖周和沙丘上的中、小型食肉类可能对遗鸥更具危险性。   3、种内生物学特点:育雏期,雏鸟死亡现象时有发生,离巢走失的雏被其他巢的雄鸟啄死。此外,恶劣的天气,如暴风雨、冰雹等可能也是部分雏鸟死亡原因之一。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已将其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在中国把它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   在大量的物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今天,能够在自然界发现较大的遗鸥种群,是一件非常振奋人心的幸事,随着对遗鸥鄂尔多斯繁殖群体的研究的开展,对这一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加强和完善。现在在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湖畔已经建立起了很多标志牌,说明这里是珍禽遗鸥的重要繁殖地,使人们更加了解和爱护它们。在这一地区建立以保护遗鸥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以及推荐其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等工作也在积极筹划中。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的遗鸥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的遗鸥    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14′~109°23′、北纬33°25′~34°00′,属于高原内陆湿地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4 770hm2,核心区面积为4 753hm2,缓冲区面积1 627 hm2,实验区面积8 397 hm2。保护区始建于1998年,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遗鸥为主的83种鸟类。保护区植被稀疏,多为沙生植物。区内动物以湿地鸟类和草原动物以及爬行类动物为主。据调查保护区现有湿地鸟类83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遗鸥、东方白鹳、白尾海雕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有角鸊鷉、赤颈鸊鷉、白琵鹭、大天鹅、鸢、大鵟、红脚隼、蓑羽鹤、仓鹰、黑浮鸥等10多种。典型的草原动物主要有蒙古野兔、艾鼬、黄鼬、赤狐、兔狲、刺猬、蒙古黄鼬、五趾跳鼠、田鼠和草原沙蜥等主要优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