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杜甫 唐诗)

心在水精域,衣沾春雨时。  洞门尽徐步,深院果幽期。  到扉开复闭,撞钟斋及兹。  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  把臂有多日,开怀无愧辞。  黄鹂度结构,紫鸽下罘罳。  愚意会所适,花边行自迟。  汤休起我病,微笑索题诗。  细软青丝履,光明白氎巾。  深藏供老宿,取用及吾身。  自顾转无趣,交情何尚新。  道林才不世,惠远德过人。  雨泻暮檐竹,风吹青井芹。  天阴对图画,最觉润龙鳞。  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  夜深殿突兀,风动金锒铛。  天黑闭春院,地清栖暗芳。  玉绳回断绝,铁凤森翱翔。  梵放时出寺,钟残仍殷床。  明朝在沃野,苦见尘沙黄。  童儿汲井华,惯捷瓶上手。  沾洒不濡地,扫除似无帚。  明霞烂复阁,霁雾搴高牖。  侧塞被径花,飘飖委墀柳。  艰难世事迫,隐遁佳期后。  晤语契深心,那能总箝口。  奉辞还杖策,暂别终回首。  泱泱泥污人,听听国多狗。  既未免羁绊,时来憩奔走。  近公如白雪,执热烦何有。

作者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画像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作者详情,参见: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