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杜甫 唐诗)

昔没贼中时,潜与子同游。  今归行在所,王事有去留。  逼侧兵马间,主忧急良筹。  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  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雠。  朝廷壮其节,奉诏令参谋。  銮舆驻凤翔,同谷为咽喉。  西扼弱水道,南镇枹罕陬。  此邦承平日,剽劫吏所羞。  况乃胡未灭,控带莽悠悠。  府中韦使君,道足示怀柔。  令侄才俊茂,二美又何求。  受词太白脚,走马仇池头。  古色沙土裂,积阴雪云稠。  羌父豪猪靴,羌儿青兕裘。  吹角向月窟,苍山旌旆愁。  鸟惊出死树,龙怒拔老湫。  古来无人境,今代横戈矛。  伤哉文儒士,愤激驰林丘。  中原正格斗,后会何缘由。  百年赋命定,岂料沉与浮。  且复恋良友,握手步道周。  论兵远壑净,亦可纵冥搜。  题诗得秀句,札翰时相投。

作者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画像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作者详情,参见: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