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杜甫 唐诗)

中郎石经后,八分盖憔悴。  顾侯运炉锤,笔力破馀地。  昔在开元中,韩蔡同赑屃。  玄宗妙其书,是以数子至。  御札早流传,揄扬非造次。  三人并入直,恩泽各不二。  顾于韩蔡内,辨眼工小字。  分日示诸王,钩深法更秘。  文学与我游,萧疏外声利。  追随二十载,浩荡长安醉。  高歌卿相宅,文翰飞省寺。  视我扬马间,白首不相弃。  骅骝入穷巷,必脱黄金辔。  一论朋友难,迟暮敢失坠。  古来事反覆,相见横涕泗。  向者玉珂人,谁是青云器。  才尽伤形体,病渴污官位。  故旧独依然,时危话颠踬。  我甘多病老,子负忧世志。  胡为困衣食,颜色少称遂。  远作辛苦行,顺从众多意。  舟楫无根蒂,蛟鼍好为祟。  况兼水贼繁,特戒风飙驶。  崩腾戎马际,往往杀长吏。  子干东诸侯,劝勉防纵恣。  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  请哀疮痍深,告诉皇华使。  使臣精所择,进德知历试。  恻隐诛求情,固应贤愚异。  列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  赠子猛虎行,出郊载酸鼻。

作者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画像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 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今耒阳有 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作者详情,参见: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