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杜甫 唐诗)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  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  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  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  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  方丈涉海费时节,悬圃寻河知有无。  暮年且喜经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  飘然斑白身奚适,傍此烟霞茅可诛。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潭府邑中甚淳古,太守庭内不喧呼。  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  依止老宿亦未晚,富贵功名焉足图。  久为野客寻幽惯,细学何颙免兴孤。  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宋公放逐曾题壁,物色分留与老夫。

作者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画像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 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今耒阳有 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作者详情,参见: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