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提到:“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并不师从于一人,有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ān],这几位都是孔子的老师,这几位老师可能才学或影响力上不如孔子,但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所建树或影响力。
一、郯子
郯子(生卒年不详),己姓,郯国郯城(今山东省郯城县)人,少昊的后裔,春秋时期郯国君主。二十四孝“鹿乳奉亲”故事主人公。
当时二十六岁的孔子,其博学早已闻名鲁国,郯子见这样一个知名学者却能够如此虚心求教,十分感动,便倾其所有,全部奉告。离开郯子依然兴奋的孔子,还忍不住向人惋惜着感叹着:像郯子这样有学问的人,已经散落于四方了。
郯子治国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持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二、苌弘
苌弘,亦作苌宏,字叔(约公元前565年—前492年),古蜀地资州人。为中国古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其博闻强识,涉猎广泛,通晓历数、天文,且精于音律乐理,以才华闻名于诸侯,周景王、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曾为孔子之师。
在《论语·述而》中有“三月不知肉味”之句,据说就是因为孔子在苌弘那里听到了韶乐,而激动的载歌载舞。余音绕梁,让他魂牵梦萦,而后久久不能回神。
三、师襄
师襄,亦称师襄子,我国春秋时期音乐大师,擅击磬,也称磬襄。鲁国宫廷乐官,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在《孔家家语·辨乐》中有“孔子学琴”的详细记载,孔子作为一个圣人,在面对某些技艺长于自己的尚能虚心请教学习,作为如今的我们更要脚踏实地才是。
四、老聃
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影响深远。所以世人尊称他为“老子”,并认为他的成就和地位应该仅次于孔子。
(*^‧^*)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