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被称为纣王,有2种说法,一说是谥号,一说是谐音。
1、谥号说
见于《吕氏春秋・功名》汉高诱注:“贼仁多累曰纣”。因为商纣王的各种凶横无道行径,“纣”这个字后背成为了暴君的代指,被付与恶义,所以将其认定为谥号也有必然的事理。
在中国古代,谥号是用于总结帝王,诸侯官员生平,并予以评定的一种称呼。而称呼的准则规定来自《谥法》,这部准则始于西周中叶稍后,相传为周公所创。
谥法中大概有一百多字,例如: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敬兵厚礼曰圣,果虑果远曰明。前者是对死者生平的总结,后者就是他的谥号。谥法分为上谥、中谥、下谥,其相当于表扬型、同情型、批评型。而纣王的“纣”就出自于下谥,也就是批评型。
谥法原文中说,“杀戮无辜,贼仁多累,残义损善曰纣”,纣王当皇帝时,残暴不仁,作恶多端这就与“纣”的定义很符合,故此后时就给了他一个纣的谥号。
2、谐音说
帝辛,子姓,名受。纣则是这个“受”字的谐音。对于帝辛的称谓有两种,《尚书》中称为“受“,《周易》、《礼记》、《论语》等典籍则称为“纣”,有名学者郑玄也认为,“纣”本名为“受”,凭据这种推论,“纣”或者只是“受”的误读,并非谥号。
《史记》中的檄文中,也有“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的记载,所以有一部门学者认为“纣”本为误读,其素质跟人名一般,后世之所以用“纣”做谥号中的恶谥,是因为商纣王风评欠佳,后世用以警醒。
→_→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