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在太行山余脉翠微山北麓,隶属山西省忻州市代县辖区内,紧邻朔州市山阴县新旧两座光武古城。自古都是中原防御游牧民族重要屏障之一。赵国之李牧,秦代之蒙毅,宋朝杨家父子都曾在这里驻守。
雁门关的地形非常重要。
从蒙古草原南下,遇到的第一座大型山脉就是雁门关所在的恒山山脉。
这里山势非常陡峭,不是北部大同盆地那种相对低矮的山地。
沿着恒山山脉一线,只有三个天然的山隘,分别是雁门关、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所以,雁门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代,它又名西陉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
雁门关扼守山西南北交通的要冲,切断了塞北高原通向华北的一条重要通道。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想要杀入山西腹地,就务必攻占雁门关。
然而,因为雁门关这里地形特殊,因两山东西对峙,飞雁出于其间而得名。
它的东面连接紫荆关和倒马关,西面连接宁武关和偏关,均为明长城(内长城)上的重要关隘。
所以,汉人想要力保山西,也必须死守雁门关。
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修筑长城,设置雁门郡,命李牧常驻以防匈奴的进攻。
随后历朝历代,都重兵驻守雁门关。
元代时,因为蒙古人执政,北方草原威胁消失了,雁门关逐渐废弃,关城被毁。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吉安侯陆享修复了古西陉关,又在关址以东5公里处新筑了关城。此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和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都对关城和附近的长城段进行过较大的修整。
从古至今,雁门关一线发生过无数次打仗。赵国李牧曾诱敌深入,大破匈奴十万余骑。汉朝霍去病、卫青和李广先后由雁门关出兵,北讨匈奴。隋炀帝被困雁门关时,李世民献策用疑兵之计退去了突厥军队。唐末,沙陀(西突厥的一支)贵族李克用攻克雁门关,奠定了后唐的基业。宋朝时,杨业和杨延昭父子都曾镇守此关,与辽军展开多次鏖战。
直到抗战期间,雁门关也发生了大规模激战。
八路军在雁门关地区伏击日军运输队的战斗,也曾颇有斩获
~`o`~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