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0-21 05:14:42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出自《明史·文苑列传·唐寅》和明·杨仪《明良记》。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唐伯虎16岁时参加秀才考试,中了第一名案首。29岁参加乡试中了解元(第一名)。正当唐伯虎积极准备来年的京城会试时,却飞来横祸:在这次乡试中,有人事先经过贿赂,得了试题,事情泄漏后,考官被罢免,唐伯虎无辜受到牵连,不仅被剥夺了解元称号,而且还入了监狱,被释放后唐伯虎感叹道...
时间: 2022-10-20 15:10:04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历史上中国周边一些国家(越南、朝鲜、日本)除了有学子赴中国参加科举考试外,也在本国设立科举制度。宋代及以后的科举考试中,读书人先在县、府参加考...
时间: 2022-10-17 05:14:35
鸡鸣出东邑,马倦登南峦。 落日见桑柘,翳然丘中寒。 邻家多旧识,投暝来相看。 且问春税苦,兼陈行路难。 园场近阴壑,草木易凋残。 峰晴雪犹积,涧深冰已团。 浮名知何用,岁晏不成欢。 置酒共君饮,当歌聊自宽。...
时间: 2022-10-10 10:10:05
可以委任教喻、县丞、主薄等官职,可以做副县级待遇的官。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举人是参加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亦称作孝廉。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因其在秋季故又叫秋闱。乡试由进士出身的各部官员或翰林主考,由各省行政长官担任监考官。举人考上进士大约只有百分之五的机会,但是举人还是有做官的机会的,很多举人也是走的这条路。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公元606年隋...
时间: 2022-10-08 10:10:49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在唐朝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可以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个等级。院试也称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进行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通过乡试后称为举人。会试每三年(在乡试结束后的第二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通过会试后称为贡士。...
时间: 2022-10-08 00:10:36
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连中三元中是意思是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三元的意思是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在文科考试中做到“连中三元”,确实相当难。据史料记载,历代数下来,总共出现过17次“连中三元”的情形。连中三元三元指的是张又新、崔元翰...
时间: 2022-10-03 05:09:46
古代科举考试从宋朝开始就是三年一次,由于科举考试还分为不同的级别,有乡试、会试和殿试,所以科举考试举行的时间也各不相同,一般乡试是在秋季举行,而会试是在乡试结束后第二年春天举行,殿试紧随其后。 在古代,科举考试作为人才选拔很重要的途径,它跟我们现在的高考还不一样,不是每一年都会有机会的。对于那些寒窗苦读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等待三年才能够有一次,所以可想而知,每一次的科考落榜的人该有多么的失落。...
时间: 2022-10-02 05:08:39
古代科举考试的前三名,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不过这里的前三名指的都是殿试的前三名,也就是通过科举考试终极考核后的最后排名。在进入殿试之前,参加科考的人必须得先通过乡试和会试。科举考试就是古代的高考,也是古代读书人进入官场的唯一机会。科举考试要经过重重的选拔,最后能够进入殿试,接受皇帝考核的人,基本上都已经是人才中的人才了。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进入乡试的可...
时间: 2022-10-02 00:10:57
唐代一般每年都设科取士。而宋代科举考试就是三年一次,由于科举考试还分为不同的级别,有乡试、会试和殿试,所以科举考试举行的时间也各不相同,一般乡试是在秋季举行,而会试是在乡试结束后第二年春天举行,殿试紧随其后。在古代,科举考试作为人才选拔很重要的途径,它跟我们现在的高考还不一样,不是每一年都会有机会的。对于那些寒窗苦读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等待三年才能够有一次,所以可想而知,每一次的科考落榜的人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