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有哪些与虞世南相关的轶事典故(虞世南历三朝侍两帝)

初唐,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宛如襁褓之中的婴儿,每天都在成长。而在初唐这段历史之中,却出现了这样一位怪人,那就是追随过陈文帝、唐太宗两朝两位皇帝的虞世南,初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从最底层慢慢走上来,在其哥哥虞世基闪耀光环的对比下,虞世南还是在两朝更迭中顽强地活下来了,并且在庙堂之上、在诗文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淳朴如初的性格和本性,这也是他能够坚持到最后、走到最后的根本所在。
图片[1]-有哪些与虞世南相关的轶事典故(虞世南历三朝侍两帝)-科普百科网
虞世南画像

1.家风厚实但并不被重视
虞世南生于公元558年,出生在风光秀美的浙江余姚,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慈溪市。因其独特的功底和造诣,被后人评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在唐太宗时期,其逝世后又被太宗追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观其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在余姚,虞家是一个大家族,而且族内几代传承、名士甚多。从三国时期开始,就又吴国经学家虞翻、东晋天文学家虞喜等。虞世南的祖父虞检,任萧梁始兴王府咨议;虞世南的父亲虞荔,任陈朝太子中庶子,也都是当时的名士。

但虞世南似乎与这些并不沾边,首先他并不俊秀,特别是与其哥哥虞世基相比,更显得普通和平凡。因此,在《陈书》卷19中这样评价虞荔:"幼聪敏,有志操……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这段评语说明虞荔本身就自幼聪明,才貌兼具。这样的虞荔看当时并不出众的虞世南,也就少了很多喜爱,似乎他更看重的是其哥哥虞世基。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虞荔便将虞世南过继给膝下并无子嗣的弟弟虞寄。
图片[2]-有哪些与虞世南相关的轶事典故(虞世南历三朝侍两帝)-科普百科网
虞世南书法

2.笃志勤学但仍在哥哥光芒笼罩之下
虞世南虽相貌平庸,但生性沉静、意志坚定。虽被过继给叔父,但还是一样与其哥哥虞世基一道,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特别是在虞世南很小的时候,他与哥哥便一同被送到当时著名文学家顾野王门下读书。

也正是这样的一段经历,虞世南在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因其勤奋好学、精思不倦,因而对经学、文学都有了很深的造诣。

一样进步还有虞世基,而且光芒似乎始终也都在哥哥身上闪耀着,这似乎是一成不变的,甚至连虞世南自己似乎也都喜欢了站在哥哥的背后。有典籍记载虞世基:"幼沉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有高才,兼善草隶"。特别是当时的陈中书令孔奂还给与虞世基极高的评价:"南金之贵,属在斯人";少傅徐陵也称赞虞世基"真乃当今潘、陆"。

虽在哥哥的光芒之下,但虞世南仍旧坚持着自己的道路,特别是在文学和书法上造诣颇深。在文学上,虞世南效仿名家徐陵而深得其称赞;在书法上,他拜永智禅师为师,而永智禅师乃是王羲之后人,因而,虞世南的书法也得到了王羲之的真传,在当地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图片[3]-有哪些与虞世南相关的轶事典故(虞世南历三朝侍两帝)-科普百科网
虞世南诗作

图片[4]-有哪些与虞世南相关的轶事典故(虞世南历三朝侍两帝)-科普百科网
虞世南诗作

3.二虞入京但人生轨迹却已分道扬镳
陈文帝天嘉二年(561年),虞世南的父亲虞荔去世。开皇九年(589年),陈朝灭亡。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虞世南兄弟二人取道从建康来到了长安,当时的长安乃是隋朝京师。而兄弟二人的风貌才情享誉一时,甚至有人将他们比作西晋的陆机与陆云。

但刚刚经历亡国之痛,二人又初到长安,身无官职,导致生活一度穷困潦倒。也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兄弟二人的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差别和改变。

虞世南生性淡泊、随遇而安;虞世基却悲叹命运、怏怏不平。当时,隋炀帝杨广还是晋王,听到虞家兄弟二人名声,便将二人招至门下。

虞世南以母亲年老为借口,坚决推辞,后迫于无奈任了秘书郎,后升迁为起居舍人。但虞世南不善奉迎,且性子刚正不阿,这样的人自然得不到重用,因此虽在隋朝十年为官,但仍是七品。

虞世南还是那个虞世南,但虞世基已经不是那个虞世基了。他瞒报乱情,骄奢淫逸、贿赂公行,毫无素士之风。最后,随着与文化及江都兵变,虞世基随隋炀帝一同被杀。
图片[5]-有哪些与虞世南相关的轶事典故(虞世南历三朝侍两帝)-科普百科网
虞世南书法

4.人生开挂但其却充分认清自己
又一个朝代覆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对于虞世南来说,也许人生才刚刚开始。

隋朝灭亡后,虞世南被与文化及带到聊城任窦建德部下黄门侍郎;李世民灭窦建德后,虞世南又被引为秦府参军,后被授予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对掌文翰,成为当时的"十八学士"之一。太宗即位后,虞世南转著作郎,兼任弘文馆学士。

但虞世南深知伴君如伴虎,因此,他已年龄偏大为由申请告老还乡,但太宗惜其才学而不准,后又将虞世南提升为太子右庶子,但虞世南并没有接受。太宗无奈,只得给了他秘书少监的官,后晋爵县公。
图片[6]-有哪些与虞世南相关的轶事典故(虞世南历三朝侍两帝)-科普百科网
虞世南

5.刚烈敢谏但师出有名
虞世南性格刚烈,特别是随着在太宗朝下任职,他渐渐对太宗有所了解,对太宗李世民的戒心也慢慢消除。太宗闲暇时,会与虞世南讨论经史、谈论古今,虞世南都能够坚持做自己,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因势利导提出改进措施。

贞观八年,陇右地区山崩且出现大蛇,长江、淮河流域相继发生大规模水灾,虞世南直言进谏,向太宗说明山崩洪水等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只要实行德政,"修德以销变"。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减轻了灾民疾苦。

唐高宗李渊死后,太宗欲参照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模式,为唐高宗建造隆厚的陵墓,虞世南两次上疏进谏主张"薄葬",后被太宗采纳。

因虞世南直言进谏,唐太宗对其特别信任,曾对侍卫说:"朕固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并且,唐太宗称赞虞世南有"五绝":一绝为德行;二绝为忠直;三绝为博学;四绝为文词;五绝为书翰。《隋唐嘉话》中记载:"兼是五善,一人而已。"
图片[7]-有哪些与虞世南相关的轶事典故(虞世南历三朝侍两帝)-科普百科网
虞世南作品

6.造诣颇深成就传奇
虞世南在文学、书法等方面的造诣都非常高。

文学方面,其文章与徐陵相似,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也吟咏出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千古名句。清代沈德潜在评论《从军行》二首时就称《蝉》为:"犹存陈隋体格,而追逐精警,渐开唐风"。

书法方面,他继承王羲之、王献之传统,外柔内刚,圆融大气,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书后品》称赞其书法:"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绩娇春,鹤鸿戏沼,故当(萧)子云之上"。《书断》称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存焉。"《述书赋》云:"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

思想方面,虞世南崇尚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力倡学古今圣贤,身体力行修身养性,也因此被称为一代儒臣,且对儒学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贞观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38年,虞世南退休,时任官衔是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同年因病去世,享年81岁。太宗李世民下诏陪葬昭陵,追赠礼部尚书,赐谥号"文懿",追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图片[8]-有哪些与虞世南相关的轶事典故(虞世南历三朝侍两帝)-科普百科网

7.结语
一代文人,却成就了一代名臣;一个写诗写字的任,却经历了陈、隋、唐三个朝代。这就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奇迹。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坚持做了他自己。这足以说明,不忘初心、做好自己,就能有所成就。

最后,我们一起听一听那首《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图片[9]-有哪些与虞世南相关的轶事典故(虞世南历三朝侍两帝)-科普百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