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宋与夏两国关系的演变(西夏与宋双边关系的演变)

宋与西夏两国历史上曾经并存,两国实力最盛的时候,相互交战企图吞并对方,但他们当中的任何一方都难以一次消灭对方,在这样的局势下,他们只得相互妥协求得共存。

历史上,宋与西夏时而亲密,时而剑拔弩张,都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但西夏在一次次无节制的对外主动战争中,消耗了国力,造成后期与周边后起强国交往、抗衡中的无力。

从宋与西夏关系的变化中,就明显的看到在西夏与宋尖锐对峙的几年,西夏错过了国家实力积蓄的黄金时期,透支了国力,这也成为后期西夏无力与蒙古抗衡的重要因素。

1、 自李继迁抗宋自立后

早在西夏夏太祖李继迁的时候,宋夏就开始了为"国家名分"开始的争斗,而在李继迁去世后,从李德明一朝开始,夏向宋称臣,换来"白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两万贯"的赏赐,宋夏之间进入和平时期。
图片[1]-宋与夏两国关系的演变(西夏与宋双边关系的演变)-科普百科网
(图一,李继迁 画像)

确实,宋夏两国关系好的时候,宋与夏进行贸易,从西夏那边买来盐等生活必需品,再出口给西夏布匹、茶叶等日常用品,两国各取所需,促进国家发展,这是宋与夏和议传统的缘起,事情发生在景德年间,也被称作"景德和议"。

李德明去世之前就曾经告诫李元昊,宋为我们提供穿衣服用的布匹,这是宋对我们有恩,再看看以前太祖时期,连年打仗的时候,我们的子民生活多么困难!国家不能再经历战争了,要珍惜与大宋的友好。
图片[2]-宋与夏两国关系的演变(西夏与宋双边关系的演变)-科普百科网
(图二,李德明 石像)

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珍惜和平,德明是元昊的父亲,也许是从平常的交流中发现元昊未来可能是一个十分好战的君主,才会对儿子说这番话。

而元昊当即反驳父亲,整天就知道布匹,整天学宋朝哪些锦衣绸缎的风气,我们自己的文化呢?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是军队的战力,不是什么布匹。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元昊好战的价值取向。

2、 宋与西夏战事骤起

李德明死后,他的儿子李元昊即位,他在宋仁宗景祐五年自立西夏国,相当于公然宣布脱离宋朝的控制。不仅如此,李元昊还特地写信告知宋朝,朝野震动,朝中多数大臣十分愤怒,主张出兵西夏,挫挫西夏锐气。
图片[3]-宋与夏两国关系的演变(西夏与宋双边关系的演变)-科普百科网
(图三,李元昊 铜像)

宋朝在西夏脱离了控制、自立王国后的反应是十分强烈的,宋仁宗一度削去了李元昊官爵,两国禁止通商,还把李元昊的画像挂在边境处,可以斩李元昊者立赏。

这一招非常容易挑拨李元昊周围人的关系,有人看到大宋悬赏李元昊,自然可能想方设法刺杀他,用李元昊的人头换到一方爵位。这时候,如果一个帝王手腕不硬,很容易被周围人伤害。

但李元昊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不仅没有让西夏因宋的挑拨人心混乱,反而让难管的西夏人心更齐。他乱世重典,颁布了严格的命令,规定了独特的民族服饰、礼仪,甚至还创造了独特的文字——西夏文。
图片[4]-宋与夏两国关系的演变(西夏与宋双边关系的演变)-科普百科网
(图四,李元昊 石像)

这三年是宋夏关系最紧张的三年,北方民族给大家的印象常常是骁勇善战,事实也确实这样,北宋重文轻武,在军事上不敌西夏。

三川口战役、好水川战役、定川寨战役,哪个都是死伤惨烈,最惨烈的一场定川寨战役,宋军死亡九千余人,在古代,一场战争死伤近万,足以看出这场战争的惨烈。

李元昊也想过趁战争胜利直捣中原,但国内军事力量有限,另外一路去往甘肃的军队遭到当地军队的奋力反抗,西夏军大败,可以看出,两国实力不相上下、各有千秋,任何一方想吞并另一方都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

3、 宋夏和议

三次战争都以宋从惨败而宣告终结,按理说西夏在屡次战争中都获得了胜利,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候,为什么也愿意答应议和呢?

事实上不仅西夏愿意达成和议,甚至是李元昊亲自派出了使臣前往宋朝议和。大家别忘了,当时的局面是三国鼎立,不仅要考虑到宋的实力,还要考虑辽国的态度,大辽对西夏也造成了十分强大的威胁。
图片[5]-宋与夏两国关系的演变(西夏与宋双边关系的演变)-科普百科网
(图五,宋、辽、西夏局势图)

李元昊此人热爱战争,很有管理国家的天赋,不过缺点就是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有些穷兵黩武,连年战争也掏空了西夏的国库,刚刚建国不久的西夏难以继续支撑高额的军费开支,国内怨声渐起,所以,西夏也十分乐于和议。

宋夏议和的结果是,宋夏两方重新开启贸易,曾经的岁币政策也再度开启,这次宋朝开出的筹码是15万匹的绢、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相比李德明那时候的"岁赐"着实增加了好几倍。

这次和议史上称作"庆历和议",是因为和议的时间是公元1044年,仁宗的年号为庆历,所以这样

其实史书记载,这种名声上的折损对李元昊在国内的地位并没有什么损害,李元昊在西夏仍然自称为王,只是和议上有如此表达而已。

4、 宋与西夏的衰落

宋仁宗宝元至庆历年间的三场大战役也掏空了西夏的所有积蓄,战争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发动一场战争,要在王朝所完全可以负担范围之内。否则,如果穷兵黩武,过度扩张,最终会失去民心,自取灭亡的。

仁宗"庆历和议"后,宋与西夏也没消停,小规模的战争在后来的英宗、神宗甚至徽宗朝也时有发生,总体也是为了边境土地的争夺。

前面我们提到,西夏面临的周边国际环境十分复杂,辽与后来的金、蒙古都对西夏虎视眈眈,为了攻打宋而任性的耗用了国家的大部分力量,实际是十分不可取的,但西夏悔之晚矣。
图片[6]-宋与夏两国关系的演变(西夏与宋双边关系的演变)-科普百科网
(图六,西夏周边环境)

南宋时,金对南宋虎视眈眈,企图一口吞掉宋,金还曾经在蒙古攻打西夏的时候没有出兵帮助西夏,所以西夏与金也有些过节。所以后来夏还曾经主动联合宋攻打金,不过后来也是不了了之。
图片[7]-宋与夏两国关系的演变(西夏与宋双边关系的演变)-科普百科网
(图七,南宋时期宋与西夏)

这时候宋夏之间已经不再相邻,两国关系不再像北宋时期那样剑拔弩张,商业沟通也受到阻碍,不过早年见宋与西夏的争端,也为后来西夏国力的衰微埋下了祸根。

结束语:看看宋夏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就知道,战争是两国相处中最不理智的国家交往方式,如果两国可以早些放弃那些非原则性的分歧,互通贸易,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劳民伤财,或许西夏还能在后期战争中坚持的更久一点。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