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连材是慈禧很信任的一位太监,为此她还将寇连材安插在光绪身边,监视光绪的一举一动,以便自己更好的控制光绪,但就是这样一个心腹太监,最后被慈禧以“干预朝政”为由处死了。让人不解的是,寇连材这样一个不足挂齿的小太监,被慈禧处死后,有很多的正义人士竟为他痛哭惋惜?
寇连材北京昌平人,在入宫做太监前,他已经结婚了,并且有了3个孩子,但是在他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他的父亲寇士通和财主打起了官司,导致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财主夺去了,父亲也因此含恨而终。这让寇连材的生活陷入了困顿,他为了能活下去,经太监介绍,入宫做了太监。
寇连材幸运的做了慈禧的身边太监,负责为慈禧梳头。寇连材本身聪明能干,再加上他懂得迎合、讨好慈禧,所以很受慈禧喜爱,给寇连材的待遇也十分优厚,寇连材将这些赏赐都托人带出宫给了自己的妻儿。
慈禧是一个很有权力欲的人,但光绪也不甘做傀儡,想通过励精图治来改变国家落后的局面,这就让两人产生了矛盾,慈禧为了更好的控制光绪,所以就将寇连材安插在了光绪的身边,做自己的耳目。
开始的时候,寇连材很尽职尽责,将光绪的一举一动都报告给了慈禧。
这一切让慈禧很满意,但寇连材在光绪身边待久了,他的态度就发生了很大转变。
光绪是一个明君,他为国为民,日夜操持,反观慈禧,掌握着实权,却只知道吃喝玩乐,满足个人贪欲,完全不顾国家的前途和未来,这让寇连材很同情光绪,同时也开始讨厌慈禧的所作所为了。渐渐的寇连材不愿将光绪的一举一动告诉慈禧,反而会将慈禧的一些举动透露给光绪。
寇连材是一个很有家国情怀的人,他看到清朝陷入亡国灭族之危时,感到深深的忧虑,因此数次劝谏慈禧以国事为重,不要贪图享乐。慈禧不是一个能听进忠言的人,即使她是一个能听见忠言的人,但被一个“奴才”说她的种种不是,她也难以接受,所以每次都会将寇连材呵斥一顿。
开始的时候,清朝只是和英法等西方列强打,败给他们国人还稍微能接受,但甲午中日战争后,败给日本人,国人更加不可接受了。这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耻辱,同时也给国人带来了更多的挫败感。
寇连材看到这一切是更加的忧心如焚,他有一天很早就跪到慈禧床边痛哭,将熟睡中的慈禧吵醒了。寇连材趁机再次劝说慈禧以国事为重,勤于治理国家,不要再贪图玩乐了,慈禧听到这一切后,非常气愤,将寇连材大骂了一顿赶了出去。
寇连材所做的这一切,足以让他死无数次,但慈禧只是痛骂了他一顿,并没有过多责罚他,也体现了慈禧此时的矛盾心情。慈禧作为大清的统治者,她知道清朝所面临各种危难,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作为是错的,但她没有能力改变,光绪或许有能力改变,但她不愿意放弃权力,所以她陷入了一种矛盾之中。
慈禧只能这样浑浑噩噩地继续下去,她在临死前想过挽救大清,例如规定以后女性不许干政等,但那时候已经晚了。
寇连材多次劝说无效后,他决定书面劝谏慈禧,但他也知道这样做对他意味着什么。太监不得干政是很多朝代都有的规矩,他口头劝说慈禧,因为曾经给慈禧梳过头,慈禧会看在这些情面不处死他,但书面上奏,就违法了太监不得干政的规矩,也可能会激怒慈禧,这样他就基本难逃一死。
在做好死的准备后,寇连材回家了一躺,跟家人做了告别,然后回宫后,又将财物散给了身边的小太监。了无牵挂后,寇连材给慈禧写了一份奏折,总共列了十条。内容包括还政给光绪、不要修建圆明园、不要挪用海军军费等。
寇连材奏折中的每一条内容都指出了当时清朝面临的问题,但他的核心观点是要还政于光绪,这是慈禧不能接受的一点,所以她收到奏折后,勃然大怒,以“太监干政”为由将寇连材处死了。
寇连材的气节令人感动,所以得知他为了国家而被慈禧处死后,很多有识之士都为他掉下了眼泪。
( ◔ ڼ ◔ )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