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中武将的传记,演绎的成分很大,说他是传奇小说一点也不为过,可信度很差,如果说可信,可能事件是存在的,但过程原因则怎么对人物有利怎么写(仅限于忠臣,奸臣则真好相反。)
很多武将几乎都成了战神级别的,除岳飞外,还有刘锜、杨沂中、王德等,如果只看这些传记,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不是高宗昏庸,秦桧挡道,金国早被灭了。
比如刘锜,顺昌大捷写的非常精彩,精彩的很难让人相信。
不就是一场城市保卫战吗?保卫战能守住城已经算不错了,怎么能重创金兵,甚至打的金军留下了控“刘”的后遗症。
看看下面的描写,《宋史刘锜传》:
1、这次战役,刘锜兵力不满二万,能够出战的仅有五千人。金军数十万人在西北扎营,绵亘十五里,。。。刘锜以逸待劳,因此获得胜利。
解析:这就是著名的刘锜五千“破”十万的说法的由来。
关键是“破”这个字用得好,比如说人们质疑岳飞八百破十万时,人们就好解释,破十万,不是歼灭十万,而是击溃十万,可以说把十万金兵打跑了,这和打的金兵横尸五十里一样,是典型的评书语言。
我查了宋史,此次战事,各方面军打的胜仗有二三十场,我就奇怪了,金军的主力都在顺昌,围攻刘锜,这么多胜仗是和谁打的。宋军真有那实力,直接集结顺昌和金兀术决战就行了,如果真能歼灭几万金军,历史就能改写,和议就不会这么屈辱。
2、当时出使金朝的洪皓在燕京秘密上奏:“顺昌之战,金人惊惧丧魂落魄,燕京的重宝珍器,全部转移到北方,准备放弃燕京以南土地。”因此人们议论说这时如果诸将同心协力,分路追击,那么兀..就可擒获,汴京可以收复;但是宋军忽忙撤返,自丧机会,实在可惜。
解析:顺昌大捷说到底就是一场保卫战,人家金兀术这次出兵的目的就是收复河南、陕西,没有深入江南的准备,围顺昌只是想围点打援,因为金兀术找不到南宋的主力。人家一看等不来南宋的援军,再加上天气不利,就撤军了,顺昌之围就解了,这就是顺昌大捷。
分路追击,谁敢哪?刘锜为什么不追,不是把金人打的惊惧丧魂落魄吗?
半年以后的淮西之战,开始柘皋之战据说南宋胜了,可金兵撤退时没人敢追,金军围攻壕州,没人敢去解围,后来收到假情报说金兀术大部队撤了,禁军首领杨沂中带领三万禁军赶到壕州,结果中了金军的埋伏,三万禁军被不到一万金军骑兵打的全军覆没。
问题是在宋史岳飞传中记载:金兀术从顺昌撤军后,其实是向河南集结,合围岳家军,这像是被打残的样子吗,金兀术连刘锜这个"软柿子"(兵少将寡)都捏不动,又跑去捏岳飞这个硬柿子,金兀术难道真是大脑有毛病;也只能这么理解,不然被岳飞打的在秦桧的帮助下才侥幸逃脱,半年后好了伤疤忘了疼,又敢来挑事(淮西之战)。
3、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犯之时,下令有敢说刘锜姓名的,罪不饶恕。历数宋朝诸将,询问部下有谁敢于抵挡,部下都随着姓名响亮回答,到刘锜时,没人敢于答应。
完颜亮说“:我自己亲自对付他。”但刘锜最终因病没能成功。
世上传说刘锜精通阴阳五行居住师行的吉凶,刘锜在扬州时,命令全部焚毁城外居民房屋,用石灰把城墙全部涂成白色,上面写着“完颜亮死于此地。”金主完颜亮性格多疑,看见之后十分厌恶,于是驻扎在龟山,人数太多难以容下,终于因此导致兵变。
解析:顺昌之战结束二十多年,提到刘锜名字还让金兵胆寒,金主完颜亮南犯之时,下令有敢说刘锜姓名的,罪不饶恕。这和金兵喊岳爷爷,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类似。
"用石灰把城墙全部涂成白色,上面写着“完颜亮死于此地。”这种写法是否感觉很熟悉。看来完颜亮是被刘锜咒死的。
刘锜比较长寿,如果顺昌之战结束后,刘锜就去世或被奸臣害死,那刘锜绝对比岳飞名气大,我们可以说,如果刘锜不死,如果刘锜不被召回,刘锜就可以直捣黄龙府。
因为当时出使金朝的洪皓在燕京秘密上奏:“顺昌之战,金人惊惧丧魂落魄,燕京的重宝珍器,全部转移到北方,准备放弃燕京以南土地。。。
我这种说法可能比较武断,好像没个好孙子也不行。
*@_@*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