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灭亡后,锦衣卫去哪了?原来他们一直存在,只是改了名字
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对于朝中的那些开国功臣,抱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处死了一大批曾经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在铲除这些大臣的过程中,朱元璋急需一些能够帮他收集大臣情报的帮手。于是在拱卫司的基础上,朱元璋又成立了锦衣卫。这个机构可以说是朱元璋的王牌打手,帮朱元璋干了不少阴暗的事情。
明朝那些开国功臣的死,背后多少都有锦衣卫的影子。在铲除掉那些开国功臣之后,朱元璋顺利的把曾经分给这些功臣的权力收了回来,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在朱元璋的手中彻底终结,达到了他独揽大权的目的。在完成这些目标之后,朱元璋随即就撤销了锦衣卫,并且在有生之年再也没有恢复这个机构。
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得皇位。因为燕王的皇位来路不正,是从他侄子手中抢来的。所以,虽然燕王成功的当上了皇帝,但是在朝中和民间,都有不少人对此事产生非议。为了保证自己皇位的稳固,朱棣再次重新设立了锦衣卫这个部门。
朱棣利用手中的锦衣卫,严格控制朝中大臣。甚至民间百姓的言论,也都处于锦衣卫的监控之下。而且,光有了锦衣卫还远远达不到朱棣的要求。为此,朱棣又设立了东厂。东厂的权力比锦衣卫还要大,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机构,通常都是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朱棣利用这两个秘密机构,完成了自己对朝政的掌控,稳固了他的皇位。
朱棣虽然也算是雄才大略,但是和他父亲朱元璋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朱元璋在利用锦衣卫完成自己铲除朝中重臣的目标之后,立马就裁撤了锦衣卫,并且在有生之年都没有恢复这个机构。因为他明白锦衣卫的权力太大了,如果锦衣卫的权力失控的话,会对皇帝的位置造成直接的威胁。所以,虽然锦衣卫用起来很顺手,但是朱元璋仍旧是将其裁撤。
朱棣在这一点上面,远远不如他父亲朱元璋有远见。朱棣光重设了锦衣卫还不够,后来又开设了权力更大的东厂。无论是锦衣卫也好,还是东厂也罢,这两个机构都成了悬在百官头上的利剑。文武百官和民间百姓对于锦衣卫和东厂都非常惧怕,哪里还敢说朱棣半点坏话。朱棣利用锦衣卫和东厂,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可是朱棣在完成目的之后,并没有像他的父亲那样把这两个部门撤掉,而是进一步的加大了这两个部门的规模。不得不说,朱棣原本以为自己给子孙留下了一个掌控天下的利器,结果去成为了后来皇帝的梦魇。明朝屡次出现宦官干政的情况,就是因为宦官手中掌控着东厂。而东厂的权力又比锦衣卫大,所以就算是锦衣卫都督,也都要仰东厂的鼻息生存。
东厂掌印太监的权力非常大,可以任意缉拿甚至杀害朝中大臣,而且对于锦衣卫都督的人选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例如明朝的大太监魏忠贤,他自己是东厂掌印太监,而锦衣卫的都督则是他的干儿子田尔耕。厂卫相互勾结,成了明朝的一大祸患。偏偏这种情况还是明朝皇帝自己造成的, 所以就算后来魏忠贤被除掉,明思宗崇祯皇帝依然要倚重厂卫。而且还振振有词的埋怨朝中大臣:“苟群臣殚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
崇祯埋怨朝中大臣不尽心尽力的辅佐他,导致他只能够倚重太监这样的内臣,实际上明朝的灭亡和宦官专权有很大的关系。只不过明朝皇帝对于这一点,始终没有觉悟。
那么,在明朝灭亡之后,锦衣卫去哪了呢?在清朝的历史上,好像并没有听说过锦衣卫的名号。原来在明朝灭亡之后他们一直存在,只不过改了一个名字,由锦衣卫改成了銮仪卫。在职责上也有了很大变化,和锦衣卫的前身拱卫司一样,专门负责皇帝的仪仗和安全工作。从这一点来看,清朝皇帝是吸取了明朝皇帝的教训,所以整个清朝数百年间,始终都没有出现过宦官干政的情况。
///^_^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