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常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一个人无能,这个“阿斗”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的小名。受《三国演义》的影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刘禅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他之所以做上皇帝,完全是依靠着他父亲的遗泽和诸葛亮的鼎力相助。
其实这样的看法是不公允的,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刘禅生活在刘备和诸葛亮的阴影之下,他的历史功绩往往也会因为父辈的光辉形象而被遮掩起来。实际上刘禅说不上是明君,但是作为一个皇帝,基本的素养是没有问题的,有些问题处理得还相当高明。诸葛亮去世后,他连杀3位大臣,后面就看出了他的高明之处。
作为蜀国的肱股之臣,诸葛亮在公元234年10月8日去世,这对于整个蜀国来说,都是一件非常让人伤心的事情。刘禅为诸葛亮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不过也正是因为诸葛亮的去世,很多人的心思就“活络”了起来。比如大臣李邈,他是个政治投机分子,他认为诸葛亮一去世,蜀国的权力出现空缺,自己应该努力谋求一下。
于是他效仿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开始试探刘禅的口风。他首先是在诸葛亮的葬礼上面提议为诸葛亮建立巨大的庙宇来纪念诸葛亮伟大的功绩,但是这个时候刘禅还在考虑各种事务——以后的人事怎么安排,究竟该给诸葛亮什么地位等。所以他没有轻率地给出回答。然而刘禅的老成持重被李邈看成了刘禅早就受不了诸葛亮了,他觉得自己“大有作为”。
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话锋,在上朝的时候上了《丞相亮卒上疏》,把诸葛亮全盘否定,请求刘禅对诸葛亮的死进行庆祝。刘禅看到李邈的这篇文章就火了,不要说他本身对诸葛亮还是有感情的,就算是他真的为诸葛亮之死感到开心他也不能说出来啊!当时朝中哪一个不是诸葛亮的门生故吏,哪一个没有受过诸葛亮的恩惠?如果刘禅真的像李邈说的那样做的话,很可能他会被赶下台。于是他斥责了李邈,并杀死了他。
而与此同时,另外一位大臣也被刘禅处死,这位大臣又是谁呢?他又干了什么呢?这位大臣叫做刘琰,他在刘备做豫州刺史的时候就跟着刘备了,可以说为蜀国付出了汗马功劳,那么为什么刘禅要杀死他呢?起因是这样的,当时蜀国逢年过节有派自己的妻子前去向太后请安的风俗,刘琰派自己的妻子胡氏前去问安。
可能是太后和胡氏聊得非常开心,胡氏在皇宫里停留了一个月才回来,这引起了刘琰的警惕,到处传言:“胡氏有美色,玫疑其与后主有私。”那么后主有没有干过这件事呢?历史上记载刘禅贪玩、好色的都有,但是并没有记载他这么不讲礼仪的。而刘琰本人在《三国志》当中是这么写他的:
“车服饮食,号为侈靡,侍婢数十,皆能为声乐,又悉教诵读《鲁灵光殿赋》。建兴十年,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言语虚诞,亮责让之。”
可见他的品德是让人怀疑的。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刘琰被刘禅提拔为车骑将军,地位崇高,但是他却在没有证据的情况制造关于刘禅的谣言,极大地影响了刘禅在蜀国的政治形象。于是刘禅果断地处斩了他,以避免事态扩大。
而第三位被刘禅处死的就是那位在阵前辅助马岱杀死魏延的杨仪。杨仪自称受了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在班师回朝之前杀死了蜀国最后一员文武双全的猛将魏延。魏延是不是真的谋反了呢?这就很难查清楚了。但是魏延作为一个地位并不是特别高的武将,没有朝中的人支持他,也没有自己的基本盘,他为什么要谋反呢?闹着玩吗?所以刘禅对此事是保持怀疑的。
但是杨仪却没有察觉这件事情,他反而认为,自己除掉魏延替蜀国立了大功劳,应该得到刘禅的褒奖,丞相的地位也非他莫属。但是回国之后刘禅的举动让他非常不爽,因为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嘱让蒋琬主政,而杨仪则并没有拿到蜀国的大权。
没想到胆大包天的杨仪因为受到打击而愤愤不平,居然明目张胆的说:“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刘禅在仁厚,也不可能忍受自己的臣子公然宣传谋反的言论,于是把他的官职取消,贬为庶人。按理说杨仪说这样的话仅仅只是被贬为庶人已经非常仁慈了,可是杨仪却疯了一样,上书弹劾蒋琬等官员,并且直接骂刘禅是昏君,忍无可忍的刘禅终于杀死了他。
通过这杀死这3位元老重臣,刘禅一方面通过处死提倡对诸葛亮进行“全盘否定”的李邈安定了诸葛亮旧部的情绪,保证了自己的皇位稳定;另一方面通过果断处决对他进行造谣的刘琰维护自己的声誉;与此同时,他杀死杨仪则是进一步向底下的大臣们宣告:我刘禅也是有权威的,你们不能够因为有点儿功劳就为所欲为乃至于出言不逊。这一系列措施做下来,刘禅单独统治了蜀国29年!
所以由此看来,刘禅并不是什么扶不起的阿斗,他的政治素养是相当高的,政治手段也相当高明。
(+﹏+)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