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饮食疗法

利用饮食来调理身体的方法。简称食疗,原指依照中医学理论,衡量自身体质与四季环境、气候变化后,选择食用自然环境中的五谷果肉,以调整或强化体质,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观念或方法。现在食疗概念已被扩大,泛指有益于身体的各种饮食调理方法。  中医学认为食物均具有不同属性,对人体各脏腑器官、生理系统有不同的补强或抑制作用,会影响体质发展与表现。由于不同的季节与地域,生长不同特性的食材;长期或大量食用特定食物将会造成个人体质变化,甚至失衡而道致疾病,因此必须针对各种体质或疾病状态拟定不同的饮食內容。  药有药性,食物有食性。食性和药性都根据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四气(寒、热、溫、涼)与五味(酸、苦、甘、辛、咸)。药物的四气分类详细,食物只分成溫热性与寒涼性两大类,介于两大类之间者则归入平性,属不冷不热之类。饮食疗法的基本原则是食性与体质互补,如寒性体质者宜食用溫热性食物,热性体质者宜食用寒涼性食物,以达到身体寒热之阴阳平衡。  饮食疗法使用范围较广,药膳则较为狭隘,可以视为中药的一种特殊剂型,须由中医师针对个人的体质或症状进行分析后,运用食物配以合适的药物来强化体质或治疗疾病。  托名神农氏之《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药物学专书(成书年代推估于东汉),书中已经提到许多食疗的食物,如大枣、山药、薏苡仁与蜂蜜等。后代的中医本草学如唐代苏敬之《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著作,都对食疗材料陆续有所补充。元代太医忽思慧著作之《饮膳正要》是现存最早的饮食保健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