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鸡笼中元祭

每年农历7月,基隆地区为超度孤魂滞魄所举行的大型普度祭典活动。被行政院观光局列入台湾年度12大节庆之8月节庆活动;2008年1月被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指定为国家重要民俗。  鸡笼中元祭起源于1851年(咸丰元年)时,基隆在“鲂顶”(今南荣公墓)发生大规模漳、泉械斗,造成无数死伤。后来地方上为化解漳、泉二籍人士的纷爭,便联合宗亲字姓团体,收埋械斗中牺牲人士之遗骸建为义民祠,现称“老大公庙”,并自1855年开始,由11个字姓团体联合轮流担任主普。发展到1979年后,轮普单位扩大成15字姓迄今,依序为张廖简、吳、刘唐杜、陈胡姚、谢、林、江、郑、何蓝韩、赖、许、联姓会、李、黃、郭姓等。  基隆庆赞中元活动持续1个月之久,自农历7月1日下午轮值主普在老大公庙举行“开龛门”仪式后,一直到农历8月1日傍晚,再回到老大公庙“关龛门”后才告结束。传统的祭祀流程为农历7月24日迎斗灯、25日放水灯、26日普度;1952年政府实施“节约拜拜”后,改为农历7月13日迎斗灯、14日放水灯、 15日普度。  鸡笼中元祭重点集中在7月14与15日两天,14日晚间盛大的放水灯游行,是整个中元祭典的最高潮。游行队伍以水灯为主,花车、阵头参杂其间,绕行基隆市区主要的平面道路,如义一路、义二路、爱一至爱七路、忠一至忠五路,仁一至仁五路等,放水灯仪式在八斗子望海巷举行。15日晚间则举行普度仪式,普施后于 11时举行跳锺馗“押孤”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