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malikoda

“Malikoda”(马里固达),是东海岸阿美族丰年祭歌舞的统称。阿美族丰年祭之称呼各地并不一致,有下列诸种称呼:  Ilisin(依利信),东海岸中部的阿美族部落还普遍采用这个名称。  Malalikit(马拉立给),北部阿美族普遍用这个称呼。  Malikoda (马利固达),东海岸阿美族。  Kiluma'an(基鲁马安),南部阿美族的称呼。  月见际(Zukimisai),为日语称呼,花莲县全境普遍采用。  收获祭(Siukakusai),为日语称呼,在台东县內普遍被采用。  丰年祭,国语称呼,国內六十多年来习用之称呼。  阿美族人称舞蹈为Sacro,并将舞蹈分为 Malikoda(马力固达)和Misalukiaw (米沙鲁教)。东海岸阿美族Malikoda专指年祭歌舞,或男性歌舞;Misalukiaw包含一般歌舞,例如宴会、婚礼、男子从军纪念等情境唱跳的乐舞;另指女性歌舞。一般而言,女性可以学习唱跳Malikoda,但是男性则不习唱跳Misalukiaw。  据陈国钧先生〈花莲吉安乡阿美族〉载:“Paishen祭,即可称为丰年祭,过去参加者都是只限女子,系八岁以上至二十八岁,不分未婚与已婚,此因传说稻子是女子的象征,女子参加歌舞会使来年收获更加丰盛,不过现在也让男子们自由参加歌舞,乃是增加热闹的缘故。过去在未歌舞之前,还要用别族的人头来祭献一番,现在早已改用豬牛代替,主要的是整日歌舞不休。全村的男女都穿著古服盛装,在村內广场中心,或是临时搭成的舞台上,轮班跳舞,一边跳,一边唱。”  上述与我们现在对阿美族丰年祭的认知似乎不一样,丰年祭是以男子年龄阶级为主体的祭典,唯上述谓古昔丰年祭是以女子为主体,盖稻子是女子的象征,女子的歌舞会使收获丰盛,若以祝圣的立场似乎亦不无道理。唯现在丰年祭全由男子年龄阶层筹备,依照年龄职责分工合作完成神圣的祭典仪式,女子并不参与,唯已能参与歌舞,以增加热闹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