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南管戏

台湾戏剧。在台湾地区所指的南管戏,包括梨园戏(七子戏)与高甲戏两类。    梨园戏采用南管音乐为主要曲调,腳色分生、旦、淨、末、丑、贴、外,故旧称“七子班”。梨园戏大约明代以前已经在泉州流行,又可分“大梨园”和“小梨园”两种,前者以成人演员为主,后者以童伶为主,大梨园又可分为“上路”和“下南”两种不同的班子。从郁永河《稗海记游》可知,梨园戏可能在明末清初传入台湾,并且当是以童伶为主的“七子班”。  高甲戏又名九甲戏、交加戏、交甲戏或戈甲戏,为闽南地区本土剧种,系以闽南的“粧人”、“粉阁”、“宋江阵”、“打花操”等民间游艺为基础,结合闽南民歌与七子班文戏身段唱腔,且采用北方武戏锣鼓,形成“南北交加”的演出方式。台湾高甲戏的起源有三种可能:一是闽南高甲戏班来台湾演出;二是闽南高甲戏班并未来台,而由移民至台湾的高甲戏班演员到台传授,高甲戏便在民间自由发展;三是梨园戏吸收台湾民间流传的高甲戏曲调,成为高甲戏班。  台湾的七子戏与高甲戏虽然源自大陆,但在两岸各有不同的遭遇与发展模式。以往台湾民间统称两者为“南管戏”,可看出许多兼演七子与高甲的团体,加上许多台湾艺人的创作变革,演出方式已有别于对岸。今日台湾“南管戏”极度衰微,七子班一直以来就沒有戏班,端靠政府主持的培训计画支持,高甲戏原本还有几个职业剧团,但老艺人迅速凋零,新生代又无法接棒,面临在台湾消失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