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前出塞九首(杜甫 唐诗)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作者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画像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作者详情,参见: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