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草堂(杜甫 唐诗)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  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  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  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  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  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  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  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  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  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  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  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  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  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复来薙榛芜。  入门四松在,步屟万竹疏。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  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  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飘摇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  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作者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画像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作者详情,参见: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