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写怀二首(杜甫 唐诗)

劳生共乾坤,何处异风俗。  冉冉自趋竞,行行见羁束。  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  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  鄙夫到巫峡,三岁如转烛。  全命甘留滞,忘情任荣辱。  朝班及暮齿,日给还脱粟。  编蓬石城东,采药山北谷。  用心霜雪间,不必条蔓绿。  非关故安排,曾是顺幽独。  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  曲直我不知,负暄候樵牧。  夜深坐南轩,明月照我膝。  惊风翻河汉,梁栋已出日。  群生各一宿,飞动自俦匹。  吾亦驱其儿,营营为私实。  天寒行旅稀,岁暮日月疾。  荣名忽中人,世乱如虮虱。  古者三皇前,满腹志愿毕。  胡为有结绳,陷此胶与漆。  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  君看灯烛张,转使飞蛾密。  放神八极外,俯仰俱萧瑟。  终契如往还,得匪合仙术。

作者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画像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 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今耒阳有 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作者详情,参见: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