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狐叔叔 发布于 2022-09-30 05:11:26
- 分类:互联网百科
回族,亦称回回民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人口为982万人,总数仅次于汉族、壮族 、满族,居于第四位。 回族分布遍及全国。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北起黑龙江,南到海南岛,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东海之滨,都有回族居住。主要聚居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分布也较多。分布特点呈现“大分散、小集中”。所谓“大分散”,是说不单独集中在一个地区,而分散在全国各地居住。所谓“小集中”,是说在某一地居住的回回民族,总是居住在一定的乡村或街道里。全国共建立有1个回族自治区、2个回族自治州、11个回族自治县、4个市辖回民区和143个回族乡。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的传播和发展,对回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凝聚和纽带作用,并在回族的社会生活中影响特别深刻。“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其先民在唐宋时被称为“番客”或“大食人”,元明以来,称“回回”。 唐宋时期在中国侨居的“番客”,他们沿着古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从陆路和海路进入我国西北和沿海城市。在长安、开封、广州、泉州、扬州、杭州等地,从事香料、象牙、珠宝、药材等贩卖,并带回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和其他商品。后安家落户、娶妻生子,久居不归,成为华化的“土生番客”,中国人称其为“番客”“番商”和“胡商”,他们是回回民族的先民。 13世纪初,蒙古西征,一批批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突厥语系各族人及西亚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先后被蒙古军队签发或迁徙到中国驻军屯牧,以工匠、商人、农人、学者、官吏、传教士、旅行家的身份散布全国各地,被称为“回回”,是元代色目人中的一种。他们分布很广,遍及全国,于是造成“元时回回遍天下”的局面。明代时期,仍有大部分阿拉伯、中亚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迁居中国各地,与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通婚,学习汉语。并且经过长期的共同生产、共同劳动生息,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回回人口的数量。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基本完成于元末明初。明初,中国“回回”的先民们已经普遍地使用汉语,更多地使用中华文化中的概念阐释伊斯兰,姓氏也开始改为汉姓。回回人既有阿拉伯语名称(根据“圣训”,一个孩子出生后第七天,就应请阿訇给取一个“经名”),又有汉名汉姓。回族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长期交融互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穆斯林文化。 清初,随着回族人口数量的增加,在西北地区开始传播苏非派学说,兴起了“门宦”制度,同时伊赫瓦尼教派与“西道堂”兴起,形成了三大派别与四大门宦(哲赫忍耶、尕德忍耶、虎夫耶、库布忍耶)的新格局。 从以上可以看出,回族的形成与发展既离不开中国的土壤,但又并非中国本土化。它是依靠伊斯兰教信仰的巨大凝聚力,将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在生活习俗上,回族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主要表现在服饰、饮食、节日、人生礼仪等方面。 服饰。回族服饰根据性别分为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回族男子服饰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头戴白帽,规范的名称叫“号帽”,亦称“顶帽”“回回帽”“礼拜帽”,从颜色上看,主要有白、黑、绿三种。一般有威望的阿訇,头上还戴“戴斯达尔”(缠巾)。坎肩是回族传统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族男子一般是在白色衬衫上套一件对襟坎肩,黑白对比明显,干净利落,方便做礼拜时大小净。回族有练武的习俗,所以穿坎肩是很方便实用的。回族妇女的显著特色是盖头。盖头的样式一般都是从头套下,披在肩上,遮住两耳,将头发全部盖住,只许面孔在外。盖头的颜色依据年龄而定,少女和已婚妇女戴绿色盖头,中年妇女戴黑色,老年妇女则戴白色。在服饰上,回族妇女的传统衣服是右衽大襟短上衣和长及膝盖的袍子。中年妇女多着暗色,姑娘穿着打扮较丰富,色彩鲜艳,但忌穿短衣和裙子。回族妇女还喜欢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饰品。 在饮的方面,回族人普遍喜欢喝茶,有八宝茶、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锅锅茶等。喝法上最具特色的当数西北地区的“盖碗茶”,俗称“三炮台”或“盅子”,由茶盖、茶碗和茶盘三件组成,喝时左手拿托盘,右手拿碗盖,“刮”一下,喝一口。禁忌。回族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齐,灶具洁净。平时洗脸洗手用汤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吃牛、羊等反刍类的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宰食的牛、羊、鸡,只可言宰,不可言杀。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回族群众一般不抽烟,不喝酒。 人生礼仪,主要表现在取经名、婚姻、丧葬上。 取经名。回族出生后都要请阿訇取一个“经名”,如伊卜拉欣、尤素夫、穆萨、阿依莎、法图麦等。 婚姻。婚姻是每一个穆斯林的一项主命。回族的婚姻强调以双方都是穆斯林为前提,但回族的男子可娶愿皈依伊斯兰教的异族妇女为妻。回族青年男女结婚不看黄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阴历双日为佳期。在婚礼上要请阿訇念“尼卡哈”(证婚词),方可算正式结婚。 丧葬。回族的葬礼追求简朴,主张速葬,认为亡人“奔土如奔金”。回族称死亡为“归真”或“无常”,称亡者为“埋体”。亡者不分贫富贵贱,一律用三丈六尺白布裹埋体,不用棺木,不陪葬任何物件。 回族的民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开斋节系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意译。伊斯兰教法规定,穆斯林(男满12岁,女满9岁)在伊斯兰教历9月(俗称“斋月”)封斋1个月,在这一个月里,每日从天将破晓至日落,禁绝饮食、房事和任何非礼行为。斋月最后一天(伊斯兰教历10月初)见新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古尔邦节在开斋节后的70天,又称“宰牲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这一天,穆斯林要举行会礼,宰牲献主。圣纪节,传说穆罕默德诞生、逝世的月、日相同,时间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穆斯林在这一天聚会举行纪念活动
(来源:宁夏新闻网)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