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一词是在1986年才被提出,为生物的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的简称,最早是指对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真菌及微生物物种种类的清查。此后,生物多样性在学术上的定义被扩充及所有生态系中活生物体的变异性,它涵盖了所有从基因、个体、族群、物种、群集、生态系到地景等各种层次的生命型式。另外,广泛定义上亦指各式各样的生命相互依赖著复杂、紧密而脆弱的关系,生活在不同形式的人文及自然系统中,也就是人和万物生生不息在地球的生物圈共荣共存。而生物多样性本身具有生态与经济、科学与教育、文化、伦理与美学等价值。  生物多样性工作是21世纪全球重大议题之一,亦是人类永续发展之基础。根据研究估计,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处于快速丧失之趋势,生物物种正以一百至一千倍的速率逐渐灭绝消失,人口以及资源消耗的增加,加以污染的结果、地球的暖化以及外来物种的引进,生物多样性的危机今日已经成为人类应面对的现实。为引起全球的重视及解決此重大问题,1992年6月在「地球高峰会议」之后,迄今已有180个国家先后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并积极展开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永续利用的相关工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约组织。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人类的演化大约溯自200万年前,在生态系整个演化史中,仅是地球上约1,000万个物种之一员,在自然生态中扮演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自从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在欧亚、非洲及美洲大陆各地发展出农业耕作社会之后,地球上的人口由一万年前的数百万急遽扩增,迄今已超过60亿。时至今日,在人口过多、消费过盛、且科技运用日新月異的状态下,我们消耗或浪费了地球上超过一半以上的可再生淡水,以及大约1/4至一半的生物生产力(陆上生物光合作用淨产能)。人类俨然成为地球38亿年生命历史中史无前例的生态优势物种,并且对大多数与人类共享这个星球的物种之生存造成持续的威胁。根据联合国对世界人口成长的估计,到公元2050年人类成长的规模将达85亿人,而到了21世纪末将跨越100亿人口大关。但是,我们不知道屆时要如何才能提供足夠的粮食及衣物给这麼多人,当然,我们更不知道怎样才能维持目前举世努力追求的生活水准。  近50年来,世界人口由25亿成长为60多亿的过程中,人类耗尽了地球上1/4的表土,以及1950年代的1/5可耕地和1/3的森林,并钜观地改变了大气的结构。很显然的,其中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生物物种的灭绝。将化石纪录显示的物种平均存活史与过去几世纪以来的物种灭绝速率的实況两相比较,我们可估计出目前的灭绝速率约为每年1,000种,是背景值的500到1,000倍,意味著演化出一个新的物种的同时,将有500到1,000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将全球棲地破坏之现況与预测速率和单位面积物种数目之关系合并考虑,我们预估在2050年时高达1/3之全球物种将灭绝或濒危,另外的1/3,也许将在本世纪末走向绝路。草蜥  尽可能地降低物种灭绝速率攸关著人类的福祉,如果人类坐视地球物种大量消失,加速物种灭绝速率若相较于当时发生地球上的生物发生钜变的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现在的我们卻沒有另一个演化过程期达500万至1,000万年之久的时间供地球恢复其原有的动力。然而,由于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极其有限,因为全球普遍对生物分类仅投入有限的关注,只有约1/6的物种业经科学的鑑识与定名,所以发现与描述新种的速率远远低于物种灭绝的速率,此一情況显得更加的严重。  人类所有的粮食、大部份的医药、建材及衣物织品的主原料、制造业所需要的化学原料、还有许许多多充实我们生活的要素,都是由各类的生物物种所提供的,人类的生存全然是倚赖著生物多样性。过去半世纪以来分子生物学的快速进展,使我们对生命系统的了解有了广泛的突破,而这些进展正宣示我们朝向一个基于永续发展的「生物学的时代」而努力时,生物多样性也将提供我们宽广无埌而不可预知的福祉。此外,生物多样性形成了生态系,提供了人类许多非常重要的环境服务,诸如保持表土、维护集水区、提供授粉的昆虫、益鸟及其他生物、決定地区性气候、提供各式各样有价值的产物…等等,并复原已被我们蹂躏的区域之生态所需的模式以及物种。除了上述这些生态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之外,我们还有道德上的义务维护这个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因为我们置身其中,完全仰赖它而生存,利用它来激发我们的艺术灵感,同时自许为地球管理人的我们,也必须承担确保它的前途之责任,以为自我保障的基础。  地球任何地区皆无法将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工作置身事外,同时也是自我文明前途的发展及达成永续性的一个重要因子,在永续自然生产力设定的范围內,能继续发展之核心要素。和任何其他地方一样,台湾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最适合当地的成份,并具有某种程度之独特性。生长在台湾的生物中,大约有1/4是全球任何其他地方所沒有的,而其他3/4物种的遗传特征也往往是非常独特的。了解、保护、并永续利用这个岛屿的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台湾的自然资源,乃是国民的基本义务,如果做得到,对未来之福祉、健康、及安全将可能提供重大的贡献。重视并身体力行保护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样性,同时特别将永续性做为贸易及其他相关事务的主要考虑因素,将是台湾身为地球村一份子所必须要尽的义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也就是保护文化的多元性,而寻求环境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才能使世人同时享有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平衡。

台湾的生物多样性

  台湾面积虽小,但橫跨了亚热带与热带,地势起伏,高山林立,垂直高差接近4000公尺拥有多样化的生态系,孕育出各式各样的生态系与生物种类,诸如河口、海洋、沼泽、湖泊、溪流、森林(包括高山寒原、高山箭竹草原、针叶林、阔叶林、热带季风林)、农田生态系,各种生态系孕育的生物不尽相同,据估计,台湾的物种多达15万种以上,其中近三成为特有种或亚种,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宝岛。台湾樱花鉤吻鲑  此外,台湾四面环海,各地海岸地形与地理等环境不一,形成礁岸、岩岸、沙岸、泥岸等海岸及珊瑚礁地形,其生物量亦甚丰富,据海洋生物学家的调查显示,台湾海洋生物种类高达全球海洋生物物种的十分之一。  植物资源方面,维管束植物有4,000种,苔藓植物约1,500种,真菌类有5,500种;动物资源估计有150,000种,已发现哺乳动物约60 种,鸟类500种,爬虫类90种,两棲类30种,鱼类2,500种,已命名的昆虫有18,000种。(资料来源:台湾生物多样性国家报告草案,2001第一版 , 并参考「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育策略之研究」)  台湾的粮食、蔬果、花卉、工业用与药用的种原也非常丰富且多样化,至今台湾保存的稻种超过4000种,此外,栽培于农业试验所嘉义分所之保存园中的果树,已超过500种。  不过,台湾由于地狭人稠,过度开发之下,造成空气、水、土壤的污染、地景系统的破碎化及棲地的劣质化,沿岸渔产的锐減、珊瑚与森林生态体系的破坏、物种灭绝、地层下陷、酸雨、污染以及土石流频繁等,这些都有碍人民生活水准的提升及国家经济的发展,极需全民与政府合作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