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放天灯

台湾台北县平溪乡庆祝元宵节的特殊习俗。天灯也称“孔明灯”,相传为中国三国时代诸葛亮(西元181-234年)发明,是一种利用热力空飘的纸扎灯笼,原为军事通信之用,堪称是科技史上制作“热气球”的鼻祖。除了台湾,中国海南地区文昌、万宁与儋州一带的村庄也有类似的活动。  据传平溪乡因地处僻远山野,道光年间,汉人由中国福建惠安、安溪等地来此拓垦,不时遭受盜匪侵扰,居民往往躲入山区避难,等到平靜后,留守村中的壮丁以天灯为信号,通知村民返家。后来相沿成俗,村民于元宵节前后一同施放天灯,祈求上天保佑阖家岁岁平安。  一般天灯的制作,主体的灯罩是用棉纸或油皮纸糊成,圆口方顶,內部则以竹篾所组成的支架,基座十字交叉(支架与基座今或用铁丝),并在中心点绑上沾有煤油的粗布或金纸。施放时,先点燃煤油布、金纸,将灯座扶按于地面,等灯內的空气受热膨胀,多馀的气体排挤出外,使得灯內气体的密度降低,天灯便缓缓上升,直到底部煤油烧完,热力消散,天灯便随风降落。  施放者往往在灯罩上绘著各种图案、文字或姓名,借以许愿祈福。当天灯齐放,纷纷腾空飞起,犹如繁星缀满夜幕,逐渐飘渺于天际,仿彿将祈福者的心愿载达天听。而在观光文化产业的推波助澜下,每年元宵节湧进平溪乡施放或观赏天灯的民眾络绎不绝,坠地后的灯骸是否影响环境更一度成为舆论关切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