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中国唐代诗人。早年担任玄宗的三卫郎,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永泰中期,授京兆功曹,升迁为洛阳丞。曾任滁州、江州刺史。安史之乱后闭门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写有《西塞山》、《滁州西涧》等名篇,与刘长卿齐名。其诗清幽静寂,寄托深远。诗作今存约五百六十余首。

简介

 韦应物画像韦应物画像 韦应物(737?—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15岁时靠门荫成为唐玄宗的三卫近侍,生活放浪不检。安史之乱起后,他折节读书,进士及第,于广德元年(763-)出任洛阳丞,大历十年前后任京兆府功曹参军,建中四年(783)夏,出任滁州刺史,贞元元年(785)秋,调任江州刺史,贞元四年(788)出任苏州刺史。贞元七年(791)罢职,寄居苏州城外永定寺,约卒于贞元八年(792)。后人称他为韦江州、韦左司、韦苏州。他的诗作今存约五百六十余首。   韦应物少年时任侠负气,其作品中不乏慷慨大志,如《寄畅当》云:“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诗中的豪情,很有盛唐之风。但是,这样的激情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诗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而一去不返。韦应物后期写过《骊山行》、《温泉行》、《逢杨开府》、《燕李录事》、《酬郑户曹骊山感怀》等一系列作品追怀开元盛世和自己的早年经历,但其中所萦绕的已经是盛世不再的今昔之慨。   韦应物后期的作品表达了对战乱后的社会现实的忧虑与失望,《睢阳感怀》、《经函谷关》、《登高望洛城作》等诗,嗟叹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像《经函谷关》还涉及藩镇割据的问题。他有不少作品表现民生疾苦,特别是农民的苦难生活,如《规田家》不但写出了“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始”的田家劳作,更写出了“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的贫困。《采玉歌》、《夏冰歌》写被生活所迫的采玉人,凿冰人的痛苦生活,《长安道》、《贵游行》讽刺豪门贵族的腐败生活。   韦应物长期担任地方官,他有不少作品表达了自己为民父母而不能出民水火的痛苦自责,如《始至郡》、《寄李儋元锡》、《高陵书情奇三原卢少府》、《答崔都水》。其中“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深刻地传达了内心的愧疚之情,历来为人称诵。   作为大历时期能自成一家的著名诗人,韦应物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是颇能说明问题的。他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约生于开元二十五年(737),父亲韦銮和伯父韦鉴都是有名的画家。他少年时期任侠负气,15岁时成为唐玄宗的三卫近侍。安史之乱起后,他曾入太学折节读书,于广德元年(763)出任洛阳丞。在他早期所写的一部分作品里,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其《饯雍韦之潞州谒李中丞》说:“酒酣拔剑舞,慷慨送子行。驱马涉大河,日暮怀洛京。前登太行路,志士亦未平。”《寄畅当》云:“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这种气势壮大的诗作,明显地带有刚健明朗的盛唐馀韵。韦应物的绝大部分诗歌,作于因秉公执法而被迫辞去洛阳丞一职之后,尤以大历中再度出仕任京兆府功曹,至罢滁州刺史的十馀年间的吏隐诗作见称于世。在他后期的作品里,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所谓“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 (《温泉行》)。所谓“乡村年少生离乱,见话先朝如梦中”(《与村老对饮》)。令人眷恋的盛世已去而不返,一切有如梦境,诗人对从政已感失望,感情退回到个人生活的小天地里,欣赏山水之美和闲静乐趣,从中寻求慰藉。

关于韦应物的世系

  京兆杜陵韦氏,是关中的世家大族。所以,有关韦氏先祖世系的材料比较丰富。韦应物墓志所记叙其先祖至逍遥公韦夐,与史籍及历年所出韦氏家族墓志所载基本相同,不再赘述。关于韦应物五代祖韦世冲。韦应物墓志载:“逍遥公有子六人,俱为尚书。五子世冲,民部尚书、义丰公,则君之五代祖。”而《新唐》表四却说:“夐字敬远,后周逍遥公,号逍遥公房。八子:世康、洸、瓘、颐、仁基、艺、冲、约。”这就是说,《新唐》表四所记逍遥公的儿子比墓志所载多了二人。韦应物五代祖韦世冲是第五子,而新表却记为第七子。这条材料是以前所未曾见到过的。   关于韦应物的高祖韦挺,新、旧《唐书》皆有传,所载官职与墓志大体相同。但韦应物墓志对韦挺因居官失职,被贬为象州刺史一职未提。志文说:“皇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黄门侍郎、扶阳公(挺),君之高祖。”笔者推测,很可能因“为尊者讳”而有意不提。另,墓志所记韦挺任刑部尚书,而非《新唐》传中所载曾任吏部侍郎,应以墓志为准。  韦应物的曾祖韦待价,新旧《唐书》有传,武后时任宰相,与墓志所载相同。韦应物的祖父韦令仪,《新唐》表四说曾为宗正少卿,《元和姓纂》则记为司门郎中。宗正少卿,从四品上;司门郎中属刑部,从五品上。韦应物夫人元苹墓志载:“祖银青光禄大夫、梁州都督,袭扶阳公讳令仪。”韦应物墓志也说:“皇梁州都督令仪,君之烈祖。”银青光禄大夫,散官从三品。梁州,唐时为山南西道所辖,后因“梁”与“凉”声相近,曾几次改名(见《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梁州所管户数三万七千多户,应为中州,梁州都督应为中都督,正三品。  韦应物的父亲韦銮,《姓纂》与《新表》均未载其官职。据傅璇琮先生考证,韦銮在当时是一位善画花鸟、山水松石的知名画家,韦应物从小就生长在一个富有艺术修养的家庭(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韦应物系年考证》)。韦应物、夫人元苹、子庆复三方墓志均称韦銮官“宣州司法参军”,弥补了史料的不足。唐时宣州属江南西道所辖,管户十二万多,辖八县。按唐制,上州司法参军,从七品下。宣州即今安徽省宣城、泾县一带,历来是较富庶之地,盛产文房四宝,著名的宣纸就是因宣州而得名。韦銮的品阶虽然不高,但在这样的环境里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当在情理之中。  关于韦应物的排行。据《新唐》表四,韦銮只有应物一子。但据韦应物志文:“君司法之第三子也。”由此可以确知,韦应物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兄长。  关于韦应物有几个子女。《新唐》表四载,韦应物有子二人,长名庆复,幼名厚复。但据韦夫人元苹墓志载“一男两女,男生数月,名之玉斧,抱以主丧。”韦庆复志文说“公讳庆复,字茂孙,少孤终丧。”如果未理解错的话,“玉斧”应为庆复的乳名。而韦应物志文也只字未提其原配夫人病逝后再婚生子的事情。由此带来一个问题:韦应物到底有几个儿子?从志文看,韦应物只有一子庆复,而《新表》却载有两个儿子,还有一子名厚复。这个问题牵涉到晚唐时期著名诗人韦庄的世系。按《新表》,韦庄的曾祖就是韦厚复。如果厚复非韦应物之子,则韦庄的世系就成为一个有待研究的难解之谜。当然,墓志上没有提及韦应物再婚生子,并不等于事实上的不存在。从墓志志文可知,韦妻卒于大历11年(776),韦应物于贞元七年(791)葬,其间有15年时间。我们不能排除在此期间韦应物有再婚或蓄妾的可能。唐代世家大族择妇多重门第族望,或许因为此等原因而不便于记入志文,也未可知。  据韦应物志文:“长女适大理评事杨凌。次女未笄,因父之丧同月而逝。”可知,杨凌是韦应物的女婿,未成年的二女儿与父同月而丧。韦应物曾几次赠诗给杨凌,并与杨凌互有唱和。其中一首是《送元锡杨凌》(见《全唐诗·韦应物四》),从诗意看,这首五言诗是杨凌结婚时所赠。韦诗中还有一首为后人所称道的五言诗《送杨氏女》,诗意表达父亲送女出嫁时难以别离的复杂心情。情真意切,读后令人感动。诗中自注:“幼女为杨氏女所抚育。”此前不知杨氏女是何许人,现在确知,杨氏女乃韦应物长女,因嫁给杨凌,故称“杨氏女”。杨凌在当时就很有文名(《新唐书》卷一六○杨凭传:“与弟凝、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傅璇琮先生据《柳河东集》考证,柳宗元是杨凌兄杨凭之婿。柳宗元对杨凌的文章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全唐文》卷五七七柳宗元《大理评事杨君文集后序》:少以篇什著声于时,其炳耀尤异之词,讽诵于文人,盈满于江湖,达于京师。……学富识达,才涌未已,其雄杰老成之风,与时增加。由此可知,韦应物择婿,既重门第,又重才学。杨凌是弘农杨氏望族,又有文学才能,真可谓佳婿。

评价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 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生平年表

  玄宗开元25年(737)生于京兆  14岁 玄宗天宝九年(750)本年前后以门荫补右千牛  15岁 玄宗天宝十年(751)在“三卫”为玄宗侍卫。     改羽林仓曹,正八品下。     授高陵尉、廷评。  20岁 玄宗天宝十五年(756)本年8月在京兆府昭应县成婚,夫人元苹16岁。  23岁 肃宗乾元元年(759)安史乱后撤出三卫,后数年在长安,曾一度在太学读书。  27岁 代宗广德元年(763)本年秋冬间为洛阳丞。  29岁 代宗永泰元年(765)仍为洛阳丞,后为河南兵曹。永泰中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后弃官闲居洛阳。   33岁 代宗大历四年(769)本年前后,从洛阳至长安。  38岁 代宗大历九年(774)任京兆府功曹,正七品下。  40岁 代宗大历十一年(776)朝清郎,正七品上。九月夫人卒,十一月葬。  42岁 代宗大功十三年(778)本年秋已为户县令。  43岁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六月自户县令除栎阳县令,七月以疾辞官。  44岁 德宗建中元年(780)在长安闲居。  45岁 德宗建中二年(781)四月,迁尚书比部员外郎。从六品上。  46岁 德宗建中三年(782)仍在尚书比部员外郎任。  47岁 德宗建中四年(783)夏,由前任领滁州刺史,秋到任,正四品下。  48岁 德宗兴元元年(784)仍在滁州刺史任上,冬罢任。  49岁 德宗贞元元年(785)春夏闲居滁州西涧,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正四品下。  50岁 德宗贞元二年(786)在江州刺史任。  51岁 德宗贞元三年(787)本年赐封扶风县男,食邑300户。入京为左司郎中。  52岁 德宗贞元四年(788)七月,由左司郎中领苏州刺史,从三品。  53岁 德宗贞元五年(789)仍在苏州刺史任上。  54岁 德宗贞元六年(790)本年春仍在苏州任上,后罢刺史任,闲居苏州永定寺。  55岁 德宗贞元七年(791)去年冬或本年初卒于苏州官舍。后运回长安,十一月归葬少陵原祖茔。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本年十一月廿七日与夫人合葬。 【主要作品】滁州西涧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着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曹 寄李儋元锡秋夜寄丘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