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磊猪猪 发布于 2022-10-02 10:12:20
- 分类:互联网百科
罗隐像 罗隐(833~909年),中国唐代文学家、诗人。本名璜,字昭谏,余杭人(一曰新登人)。“貌古而陋”、“乡音乖刺”,“恃才忽睨。众颇憎忌”,不为公卿所喜。自二十八岁至五十五岁,凡十次举进士均不第,遂改名罗隐,自号江东生。据嘉庆《余杭县志》记载,清代许广渊有《罗隐宅》诗曰:“废宅百年后,荒基一亩平。独怜新桧柏,谁识旧轩楹。闾里清风在,溪山秀气明。当时若吟夜,应使鬼神警。”余杭有其故宅,当是游寓所居,今无考。 罗隐与唐代文学家罗邺、罗虬合称“江东三罗”。罗隐恃才傲物,为公卿所恶。臥病长安时,京郊一带大旱,多有设坛祈神求雨的,耗费颇大,隐上疏劝禁。咸通十二年(871年),一度任衡阳主簿,为权贵所不容,去官。后又赴长沙、合肥、安庆、南京等地,均无人举用而南归。光启三年 (887年)谒镇海节度使钱镠,怕被拒绝,先以所作《夏口诗》投赠,其中有句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黃祖谩英雄。”罗隐终于遇到“知音”!钱镠阅后大笑,殊遇有加,授为钱塘县令,天复三年(906年)迁节度判官,又授给事中等,后迁著作郎。朱溫篡唐,隐劝镠举兵讨之,谓:纵不成功,犹可退保杭越,岂能事贼,为千古羞?唐亡,后梁授罗隐谏议大夫,隐不就,仍留吳越,任给事中。开平三年(909年)卒,葬定山乡(今属西湖区转塘)。沈嵩在《罗给事墓志》说罗隐“龆年夙慧,稚齿能文”,长大后“泉涌词源,云横笔阵”、“名宣寓县、誉播寰区。”民间传说罗隐出口成谶,言出必应,“讨饭骨头圣旨口”。 罗隐著作甚丰,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颇有讽刺现实之意。《唐才子传》说他“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其诗风在晚唐属于浅易明畅一派,善于提炼民间口语,读来有如白话,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自遣》)。有诗集《甲乙集》传世。鲁迅称为“几乎全部是抗爭和激愤之谈”。毛泽东对《甲乙集》所收诗浓圈密点的达九十一首之多,并认为罗隐是一位极有才华,又心系劳苦人民不可多得的古代好官。《毛主席圈点罗隐诗》一文发表在《诗刊》1988年第一期。隐著有散文《淮海寓言》及《谗书》。清人辑为《罗昭谏集》。罗隐评介
罗隐,字昭谏,馀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著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刺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吴越备史·罗隐传》记载:
据五代末吴越王钱俶的弟弟、镇东军安抚副使钱俨编撰的《吴越备史·罗隐传》记载: 罗隐,字昭谏,新登县人也。祖知微,福唐⑴县令。父修古,应开元礼。隐本名横,凡十上不中第,遂更名。初,从事湖南,历淮、润,皆不得意,乃归新登。及来谒王,惧不见纳,遂以所为《夏口》诗标于卷未云:“一个祢衡容不得, 思量黄祖⑸谩英雄”之句。王览之大笑,因加殊遇。复命简书辟之,曰:“ 仲宣远抚娄荆州,都缘乱世;夫子辟为鲁司寇,只为故乡。”隐曰:“是不可去矣。” 简辞,孔目官章鲁封⑹之词也。王初授镇海节度时,命沈崧草谢表,盛言浙西繁富,成以示隐。隐曰:“今浙西兵火之余,日不暇接,朝廷执政,方切于贿赂,此表入,执政岂无意于要求邪?” 乃请更之。其略云:“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 朝廷见之曰:“此罗隐词也。”及为《贺昭宗更名表》曰:“左则虞舜之全文,右则姬昌之半字⑺”,当时京师称为第一。隐性不喜军旅,惟与丞相杜建徽善。王初成西府,命宾僚巡览,顾谓左右曰:“百步一敌楼,足以言金汤之固。”隐徐曰:“敌楼不若内向。”及徐、许之乱⑻,人皆以为先见。一日,隐寝疾,王亲临抚问,因题其壁云:“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之材。”隐起而续末句云:“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隐由是以红纱罩覆其上,其后果无文嗣。隐累官钱塘县令, 寻授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授著作佐郎、司勋郎中,历谏议大夫给事中,赐金紫。卒年七十七岁。所著《江东甲乙集》、《淮南寓言》及《谗书》、《后集》并行于世。 ·《五代史》卷二十四《罗隐传》记载:
北宋初任门下侍郎平章事的薛居正,在他于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奉宋太祖赵匡胤诏监修的《五代史》卷二十四《罗隐传》中,有如下记载: 罗隐,以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尝览隐诗卷,讽诵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隐至第,郑女垂帘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唐广明⑼中,因乱归乡里,节度使钱镠辟为从事。开平初,太祖以右谏议大夫征,不至。魏博节度使罗绍威⑾密表推荐,乃授给事中。年八十余,终于钱塘。有文数卷行于世。 ·沈崧《罗给事墓志》:
与罗隐同在钱镠幕府为宾客的闽人沈崧,在他写的《罗给事墓志》中,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他的同事和好友罗隐: 家本新城,地临浙水,惟彼秀色,钟乎夫子。性直道古,艺高德美,退罢文场,荣归故里。 沈崧还在《罗给事墓志》说罗隐“龆年夙慧,稚齿能文”及长,“泉涌词源,云横笔阵”、“名宣寓县、誉播寰区。” ·《咸淳临安志》卷六十四记载:
罗隐性傲睨,好讥评人物,为词章有气力,工于诗,与同姓虬、邺齐名,时号“三罗”。 ·北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
北宋初曾任黄州刺史的富春孙光宪,在他著的《北梦琐言》卷六中,对罗隐的恃才傲物、讥讽时事,因而为权贵所忌,有这样的记述: 唐罗给事隐、顾博士云⒁俱受知于相国令狐公⒂。顾虽盐商之子风韵详整。罗亦钱塘人,乡音乖刺。相国子弟,每有宴会,顾独与之,丰韵谈谐,莫辨其寒素之士也。顾文赋为时所称,而切于成名。尝有启事陈于所知,只望丙科尽处,竟列名于尾株之前也。罗既频不得意,未免怨望,竟为贵子弟所排,契阔东归。 黄寇⒃事平,朝贤议欲召之,韦贻范沮之曰:“某曾与之同舟而载,虽未有识,舟人告云‘此有朝官。’罗曰:‘是何朝官!我脚夹笔可以敌得数辈。’必若登科通籍,吾徒为秕糠也。”由是不果召。 ·北宋《宣和书谱》记载:
罗隐的书法也很有名,尤善行书。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lll9~ll25年)的《宣和书谱》卷十一记载: 罗隐虽不以书显名,作行书尤有唐人典刑。观其《罗城记稿》诸帖,略无季世衰弱之习,盖自胸中所养,不为世俗浅陋所移尔。 《宣和书谱》还著录了当时御府所珍藏的罗隐四件行书书法作品:《外罗城记稿》、《三十一郎帖》、《喜慰帖》、《华阴樵寄帖》。除皇家御府藏有罗隐的书法作品之外,民间也有人藏有罗隐的书迹。元代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陆友在他著的《研北杂志》卷下,记载元代至元十八年(公元l28l年)曾任秘书郎,历两浙运司副使、翰林直学士的乔篑成(字达之,号仲山),也藏有罗隐的《与陈正字帖》,称此帖: 言简意尽,犹足见晋、宋间人物风度。今罗江东书,乃知风流逮唐末犹在。 罗隐的儿子罗塞翁,虽未能继承乃父家传,以诗文知名,但他独辟蹊径,着意于丹青,以善画牛、羊而闻名于吴越,是五代时以善画动物而著名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四记载: 罗塞翁乃钱塘令罗隐之子,为吴中从事。喜丹青,善画羊。精妙卓绝,世罕见其笔。罗隐以诗名于时,而塞翁独寓意于丹青,亦词人墨客之所致思。 罗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
罗隐像 罗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是唐末黑暗社会的反映、是揭露现实、批判现实的体现。他用辛辣的讽刺、犀利的笔锋抨击了唐末官场中的腐败,甚至直面昏庸的国君。他继承了屈原、杜甫等人忧国忧民的传统,发扬了白居易讽喻的精神。他以桀骜不驯的性格赢得了唐末民众对他的尊重。 ·罗隐流诗歌分类
1.怀古咏史诗。对沧桑变迁、兴衰更替、金戈铁马的历史题材的关注与思考,历来是古代文人的重要论题,更是古典诗歌的传统主题之一。罗隐恰逢唐末那个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乱世。诗人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既是自己感情的宣泄,也是对历史与人生的反思。“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馀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筹笔驿》。诗人仰天长叹为生不逢时的英雄落泪,为诸葛武侯“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感叹。也为自己命运坎坷而落泪。“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西施》罗隐打破常规对红颜祸水之说加以质疑,说明国家兴亡与红颜没有多大关系,如果说西施导致吴国灭亡,那么越国覆灭又该是谁的责任呢?诗人的立意新颖,说理充分。罗隐的怀古咏史诗大约有五六十首,占总数的十分之一还多。整体质量很高。 2.落第诗。罗隐自二十八岁到五十五岁十举不第,遂更名为隐。他一生也没有感受到金榜题名那一刻的欢愉。被受科举艰辛的他对这一切深有感触,他将自己的满腔悲愤诉诸文字。 “江边旧业半雕残,每轸归心即万端。狂折野梅山店暖,醉吹村笛酒楼寒。只言圣代谋身易,争奈贫儒得路难。同病同忧更何事,为君提笔画渔竿。”《江边有寄》落第失意的罗隐用诗歌反映他困窘的处境。屡受打击的痛苦心理,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讽刺了唐朝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性和人才不得重用的现实。这类诗还有《下第作》、《思归作》等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咏物诗。罗隐的咏物诗也是出类拔萃的,诗人通过描写一些自然景观、动物、植物等广泛的题材来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且表现手法多样,咏物抒情相结合,或言辞激烈,直言不讳,或委婉含蓄,含而不露。“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黄河》此诗托物以讽,表面上是赋咏黄河,而实际是讽刺当时的科举制度和官场的混浊黑暗。黄河之水以其混浊不清而著名,诗人抓住这一点而大作文章。用黄河之水的浑浊来暗指科举制度和官场的腐败。“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 《浮云》。诗人在对“浮云”的怨尤之中,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而楚襄王作为多情种子的象征,其中也隐含着诗人自己的影子。这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情况,正好突出地表现了诗人那难以平静、抑郁忧愤的情怀。 干谒诗。它是唐朝应试举子“行卷”、“温卷”的产物。事关名利,中晚唐时此风盛行。罗隐为了能早日金榜题名走上仕途而到处游历干谒,以期盼能有人推荐他。罗隐游历的地方很多,所以他写得干谒诗彼彼皆是,数量众多。内容多是对对方的称颂,对自己才华的展示并希望对方能推荐自己入仕。罗隐干谒诗除个别诗篇外整体成就不高缺乏艺术价值。 4.其他。罗隐诗歌按题材内容划分除了上述几种外其他的内容驳杂。包括怀人、送别、叙理等。多是感叹不遇,自伤怀抱之作。 ·罗隐诗歌艺术特色
1.语言平实。罗隐诗歌语言晓畅,明白如话。读来既意味绵长,韵浓如酒,又深为作者语言技艺的高妙所震慑;复杂纷繁的社会现象,在他手上,全都化为情趣盎然的市井俗语。通俗明晰。“如今赢得将衰老,闲看人间得意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当。”“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罗隐身当乱世,流离颠沛,常常是生计窘迫,囊底无钱,寄人篱下。上述这些诗,或描述人世沧桑,或感叹世态炎凉,或摹写众生百态,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却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运用修辞。罗隐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段来造成讽刺的效果。比喻是将讽刺对象同与它有类似性的别的事物进行比拟,使讽刺对象自身的不协调性和丑陋性更突出,更鲜明,更具体的一种讽刺修辞。罗隐运用得最多的就是它。如一般人认为“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罗隐的《黄河》却劝人“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诗作以即使用阿胶也无法将黄河之浑浊作喻,抨击社会如黄河一样浑浊,无可救药。 隐嘲,也叫反讽、反语,是一种正话反说的方法。作为一种双重意义结构,它的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是相反或相抵触的,深层意义常常是主体要表达的真意所在。‘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具是不如人”《偶题》。此诗表面上看是一别十余年,云英惊诧、揶揄诗人的不第,诗人以轻盈俏丽的云英亦未脱风尘为由为自己开脱,实际上却是诗人正话反说,强烈抗议封建社会的压抑人才。 映衬即对照,一般是在两两对照中,传达出滑稽或讽刺意味。如《钱》写道:“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此诗通过志士、小人与统治者对“钱”的不同态度,讽刺了小人靠金钱向上爬的卑劣以及富贵权势人家追逐钱财的虎狼本性。 拟人是将动物赋予人的性格、外貌,用夸张的笔调摹写人物心理和语言、外貌与行动,造成讽刺情势。在《鹦鹉》中,诗人借用鹦鹉“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劝说告诫自己要小心慎言。 3.比兴手法。罗隐继承了《诗经》的艺术传统,运用他自身的聪明才智,写下了许多运用比兴手法的诗歌。使他的诗歌生动形象,立意鲜明。如“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倾苍落偏饶。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雪》这首诗写得极为清新。头两句写雪的形态,飘飘扬扬的雪,大地一片苍茫。进而写巢居的鸟儿,他乡旅人的忧愁,以此说明雪是如何大。转而写到诗人自己,因为下雪,使野菜被冻上了,采摘不易;庭中枯叶需要扫到一起“带酥烧”。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是如何艰苦。 4.讽刺的艺术风格。罗隐的诗歌无论是咏物诗、咏史诗还是落第诗都具备很强的讽刺艺术风格。如;“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感弄猴人赐朱绂》。诗人十年苦读没有步入仕途,心中的苦痛与无奈无处释放。可是自己的一番努力还不如一个耍猴的人,仅仅凭借玩弄猴子竟能博得君主的欢欣。通过二者的比较辛辣的讽刺了君主的昏庸和自己怀才而得不到重用的窘境。 5.哲理化倾向。罗隐诗歌的哲理化倾向是十分明显的,包括对历史和人生的反思、对人的命运的思索。如:“汉帝后宫犹识字,楚王殿前更无人。”《送顾云下第》汉宫、楚殿、王图霸业昔日是多么辉煌,壮观。而如今却灰飞烟灭,片甲不留。留下的只有寂寞的野草,空旷的土地。再如:“满城桃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丁亥岁作》从眼前桃李的花开旧处,诗人悟透了:自己的失意困顿乃在于自己的出身微贱。对命运的不公表现出不满与愤恨。诗人对历史、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全都溶入他的诗歌当中。发人深思,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晚唐末期社会是一个全面陷入膏肓病态的社会,君主昏庸,朋党相伐,连年灾荒,赋税沉重,军阀割据,宦官专权,吏制混乱,科场腐败,一代王朝行将就木,无药可医。这一切都毫无遗漏的反映到罗隐的诗歌当中。 罗隐故事
唐末诗人罗隐,在江浙民间,几乎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千百年来,被讹为“罗衣秀才”或“龙游秀才”的民间传说,人们口耳相传,流传不衰。特别是罗隐“出口成谶”、“讨饭骨头圣旨口”,以智慧惩恶济困的故事,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罗隐的传说与徐文长故事,是吴、越地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故事之一,是吴越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吴越地区民间口头文学史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罗隐故乡的富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曾组织会员多次采风,搜集、整理了不少流传于富阳民间的罗隐故事,分别结集于《富阳民间文学集成》和《罗隐的传说》出版发行。为研究罗隐流传在民间趣闻轶事、传说故事,以及地域民俗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民间传说中的罗隐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智慧人物。他嫉恶如仇,乐于济困助贫;他机智幽默,出口成谶,言出必应;他富有才华,饱读《诗》、《书》,但怀才不遇,贫困潦倒,流落江湖。这些传说,大都把罗隐定格在人与神之间,既有凡人的喜怒哀乐和是非善恶的感情,又有神仙的呼风唤雨、遣鬼使神的本领,民间创作和杜撰的成分居多,其中不乏迷信和神话内客。只能姑妄听之,不能信以为真。 ·狂妄也有福
南方无法立足,罗隐又到了北方,路过魏博时他给节度使罗绍威写了封信,除介绍自己外,还排了辈份,称罗绍威为侄子。罗绍威的部下看了,非常生气:“罗隐一个布衣,还敢称王为侄子,如此无礼!” 罗绍威却说:“这个罗隐虽是落第的布衣,但名扬天下,王公高官他都看不起,今天能到我这里来,也是我的荣幸,不要计较!做他的侄子我也高兴,你们别说啦!”罗绍威在城外排开阵势欢迎这个叔叔,亲自接进城中。见了罗隐他便行晚辈的跪拜礼,罗隐毫不谦让,坦然接受了。 过了几天,罗隐要回浙江去了,罗绍威见留不下他,便给钱鏐写了封推荐信,然后又送钱百万给罗隐做行资路费。有了地方势力的保举,又是侄子,罗隐到了南方真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这次虽然有罗绍威的推荐信,但罗隐还是吸取了一点教训,将狂妄之气收敛了一些,他怕钱鏐不收留自己,就将自己的一首诗写在卷首,将信送进去。其中有两句“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漫英雄”,意思是说钱鏐度量大,容得下贤士,这是交际中语言最好的,使双方的优点都被肯定了,当然会有良好的结果了。钱鏐看了果然大笑,委以重任。后来钱鏐被朝廷授节度使之职,钱鏐让沈崧草拟谢恩表,大谈浙西的富庶,写成后给罗隐看,罗隐说:“现在浙西战乱刚息,自给还不足,朝廷当政之人正谋求贿赂,这表送去,当政人岂不趁机大加勒索我们?”钱鏐让他改改,改后的谢表中有这样的话:“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朝中的人看到后都说这肯定是罗隐所写。 罗隐在钱鏐那里做过钱塘令,掌书记,后来升为节度判官。但他狂傲的本性并没有改,时间一长,小尾巴又翘了起来。钱鏐也能写诗,他在以诗应答的时候也不给钱鏐面子,将钱鏐小时候拿着棍骑牛的事都抖出来了,但钱鏐度量很大,并不计较,一笑了之。 朱温建立后梁,也久闻罗隐盛名,用右谏议大夫的官职召他去,被罗隐回绝。同时他还建议钱鏐讨伐后梁,灭掉叛逆唐朝的朱温。他说:“王是唐朝之臣,发兵北伐义不容辞,纵使不能成功,也能保住杭州越州之地,称帝于东方。怎么能向北称臣,做羞辱之人呢?”钱鏐以为罗隐被唐朝长期压制,会怨恨唐朝,这时见他并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以道义为重,对他的人品很是钦佩,虽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北伐,但对罗隐更器重了。 ·劝谏钱鏐
有了钱鏐的器重,罗隐对钱鏐也时常进谏,有时是用他的诗规劝。当时西湖每天都要送几斤鱼给钱鏐,因为他爱吃鱼,鱼也得名为使宅鱼。碰巧钱鏐请罗隐为一幅垂钓图题诗,罗隐便写道:“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何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钱鏐看了,马上下令不让再送鱼了。 罗绍威后来归附后梁,他向朱温大大推荐了罗隐,朱温又一次让罗隐去做给事中、发运使,因为钱鏐向朱温称臣,所以罗隐只能答应,但他并没有去开封上任,一直住在杭州,直到他在七十七岁时寿终正寝。 罗隐以才气和傲气著称,有一次乘船,见到大臣韦贻范,他不知是谁,便叫着船夫的名字说:“那是哪个朝中的官!我脚指缝里夹着笔,可以顶他们几个人!”一句狂妄的话让韦贻范恨之不已,使他狂妄之名传遍朝廷,再应试时就很难考中了。有一次,唐昭宗想把罗隐录用在甲科,有大臣便举出罗隐的《华清宫诗》劝止:“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在称赞唐玄宗的同时也讽刺了他,见罗隐竟敢讽刺一百年前的先祖,唐昭宗便将罗隐的名字划掉了。 ·出众的才学
罗隐的才气还是非常出众的,也被当时的人所推崇,当初认他为叔叔的罗绍威,就很喜欢罗隐的诗,他自己还写诗,而且将自己的诗谦虚地命名为《偷江东集》。割据青州的王师范经常派人送信送财物给罗隐,求他赠诗,等得到后,大喜不已,爱不释手。有个朋友中了进士,罗隐写诗祝贺,朋友的父亲却说:“儿子及第我并不高兴,高兴的是得到罗公诗文一篇。”可见罗隐在当时的名气之大,但这名气也成了他及第的大障碍。 罗隐一生作品很多,著作有《谗书》、《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江南甲乙集》、《灵壁子》等。 罗隐的诗很有境界,对人生的认识也很深刻,如《孟浩然墓》批判了当时社会对书生的冷遇:“数步荒榛接旧蹊,寒郊漠漠雨凄妻。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坟墓的高低显示了人死后礼遇的高低。 还有比较出名的《自遣》,对他和当时一些有才华而不能报国的志士的无奈心理做了描述,有的句子至今还被一些人引用,但已经是断章取义了。罗隐在《自遣》中写道:“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其他的诗中也常有佳句出现,如《蜂》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筹笔驿》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将思想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诗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除了诗外,罗隐的文章也很出名,主要是《谗书》中的小品文,在序言中罗隐自嘲地写道:“我来到京城七年,饥寒交迫,几乎不像一个正常人了。丁亥年的正月,拿过这本书来自己骂自己:‘他人用书得荣誉,你却拿它自取其辱;他人用书取富贵,你却因此得贫困。’所以,我的书不过是自己谗媚自己罢了,就叫谗书吧。” 罗隐的儿子塞翁,官至节度使推官,擅长画羊,当时人视为一绝。罗隐的《谗书》中有一篇《题神羊图》估计就是在儿子的画上写的,他对当时的不良风气进行了讽刺,大意是:“尧的时候有神羊,是触不直辨是非的。后人却将羊角的形状画得怪异,以为这样才是神羊。哼!尧的羊和今天的羊本来就是一样的。原来的羊纯朴,现在纯朴之风已经败坏了,羊也变得贪婪狠毒,人也堕落了。所以现在的羊角歪了,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触不直辩好坏之人了。” 罗隐有才,但他初期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他太狂妄了,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好象天下除他之外再无有才之人,但失意使他的诗才朝着另一个讽刺的方向有了大发展。假如他稍微收敛一些,恐怕在当时会有更大的作为,但这样,那个有才气有傲气的罗隐就不会出现了。,也久闻罗隐盛名,用右谏议大夫的官职召他去,被罗隐回绝。同时他还建议钱鏐讨伐后梁,灭掉叛逆唐朝的朱温。他说:“王是唐朝之臣,发兵北伐义不容辞,纵使不能成功,也能保住杭州越州之地,称帝于东方。怎么能向北称臣,做羞辱之人呢?”钱鏐以为罗隐被唐朝长期压制,会怨恨唐朝,这时见他并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以道义为重,对他的人品很是钦佩,虽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北伐,但对罗隐更器重了。 ·萝卜解渴
一年冬天,罗隐讨饭来到沈家村口,肚皮又饥又渴,看见路边地里有一个老汉正在埋萝卜种,便走上前去讨个萝卜吃吃。老汉看他很可怜,就给了他一棵萝卜种。罗隐饥渴极了,来不及将叶子摘去就咬了几口,发觉萝卜很辣,就又向老汉要了一个,一吃,仍辣。这下他没办法了,只得尴尬地呆在那里。老汉知道了原因,就对他说:“辣萝卜时间放得长,炒起来味道好,不过生吃就辣了。”他看看罗隐实在饿得可怜,就将自己的点心分了一半给他吃。罗隐心里很感动,就对老汉说:“这两个萝卜种我已咬过几口,但你不妨再种种看,可能收的种子会特别好。”说罢就走了。 老汉将信将疑地将这两个萝卜种了下去,还有意做上记号。谁知,第二年开花时,这两棵萝卜种开的花特别旺盛,后来,收下的种子颗粒又特别饱满。这一年,老汉下种时有意把两种种籽分开,到收成时,这些半个萝卜的籽,萝卜特别大,并且保持了原来的辣味。 从此以后,萝卜削屁股下种的方法就传开了。 ·打县官
新城县来了一位新县太爷,他没上任时就听人说新城有个讨饭秀才叫罗隐,名气很大。刚到县衙,在听取师爷介绍情况时,又提到罗隐秀才。县太爷就说:“充其量不就是个讨饭佬么!有什么花头?要有本事,怎会老是京试不第呢?” 县太爷在往后的工作中,经常听人提起罗隐秀才,他就每每这么回答。话说多了,自然就传到了罗隐的耳朵里,罗隐听后一言不语。此后,罗隐每天都手里拿着一把剃头刀,在县衙门口的那棵大梧桐树下转悠。衙役问罗隐,为何老是拿把剃头刀围着树儿转?罗隐说,我想用这把刀砍这棵树。衙役取笑道:“你个罗秀才,真当是个书呆子。” 罗隐回答说“只要总根找到就可以很快砍倒这棵树的。”说话间,县太爷出来了,罗隐故意将口袋里的一把铜钱撒落到地上,随即就躺倒在地上慢慢地在捡铜钱。县太爷喝令罗隐赶快滚开,罗隐装作没听见,照旧慢腾腾地爬在地上捡铜钱。县太爷就吩咐衙役踏过他身上走过去。衙役就一脚跨越罗隐的身子。就在这时,罗隐立马起身一个猛背,县太爷从篼子里跌到了地上。罗隐走过去就给县太爷背上狠打几拳,他边打边说:“这些铜钱,历代皇帝都注在上面,你敢踩皇帝,我就敢打你!你说该不该打?” 衙役刚想发作,立即被县太爷制止了,县太爷马上装出一副笑脸,对罗隐说:“罗秀才,是我不对,请高抬贵手。”从此,县太爷再也不敢乱说罗隐的坏话了,而且待罗隐很好了。 ·扁担当床睏
一天傍晚,罗隐回家时走到松溪桥头,从后头赶上来一位挑私盐的大汉。大汉心情十分焦急地问罗隐:“你说我们还来得及进城吗?”罗隐见他着急的样子,就答道:“要是慢慢走的话,兴许还来得及!”大汉一听来了气,以为罗隐故意跟他瞎扯,就气呼呼地说:“难道慢腾腾走可以进城,快走反而进不了城吗?真是瞎扯蛋!”他心里嘀咕着,顾自迈开大步赶路。岂料,他走出不到一箭之遥,一脚踩上了牛屎堆,脚底一滑摔倒了,两筐盐也“哗”地撒在地上。大汉急忙一捧一捧地把盐往筐里放,罗隐也赶紧走过来帮他一起捧盐,好一会儿才收拾停当。 等他们俩赶到城下,城门早就关了。大汉好话讲了一大堆,里面把门的士兵丝毫不予理睬。大汉只好歇下盐担,苦着脸说:“进不了城,连个宿夜的地方也没处找,只有露天过夜了。” 罗隐摇头说:“露天过夜,要冻死人的呀!”他眼珠子骨碌一转,顿时有了主意,于是,轻声交代了大汉几句,两人就高声谈论起来。 大汉说:“今晚进不了城了,只有拿扁担当床睏了。” 罗隐接过话头说:“那么你睏在外床还是我睏在外床呢?” 把门的士兵听得奇煞了,怎么扁担上能睏觉,还能分出外床里床?他们打开城门,跑出来看稀奇。罗隐和大汉就趁机大摇大摆地进了城。 后来,这个大汉发迹做了吴越国王,觉得罗隐是个奇才,就亲自登门把他请了去辅佐朝政。·筛子成泉
新登三贤村黄家后山有一眼泉水很奇特,泉眼很多,就像一股股朝上喷涌的泉水,上面盖了一把筛子似的。据说也是罗隐的圣旨口封过的。 一天,罗隐来到三贤村黄家的岭上,走得口干舌燥腿发软,很想有口水喝。于是就向不远处一户人家走去讨口水喝。 那人家只有一个妇女在家,妇女说:“我们这里真可怜,下雨天,岭下还积点水,要是晴上几天,就要跑远路去挑水,现在家里水缸的底也朝天着,哪有水给你喝呀!”罗隐见说得可怜,抬眼朝她屋里一扫,只见门边的柱子上挂着一把用来筛炭的筛子,拿下来往山边一扣,对那妇女说;“你说没有水,这下面不是有水吗?”那妇女见罗隐好像有神经病似的,就说:“你不要开玩笑了。”罗隐道:“我没开玩笑呀!”说罢拿起筛子道:“不信,你看。” 那妇女见果真有很多股泉水直朝上涌,又惊又喜又奇又怪,直向罗隐跪了下去。这筛子泉现在仍在。 罗隐与巢湖名胜
大约856年,罗隐因羡慕东汉术士魏伯阳炼丹有方,寻踪觅迹到巢湖。逗留四顶山、游巢湖中庙、玩半汤温泉等地,并留有诗作。 罗隐曾逗留四顶山一周。四顶山朝霞寺寺主精通诗文,是个不得志半路出家之人。寺主与罗隐一见如故,相恨见晚。罗隐在四顶先后游览了“仙人洞”“钓鱼台”“炼丹炉”“炼丹池”后,晨观“四顶朝霞,暮赏巢湖夜月”。一日,醉后的罗隐想削发为僧,寺主劝阻:“千万不可如此,大丈夫鹏程万里啊!”罗隐闻后有悟有感,挥毫写下了情景交融的《游四顶山》诗:“圣境天然别,精兰入画图。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游人来此地,愿剃发和须。” 朝霞寺主亲送罗隐下山,话别后,罗隐只身登上湖矶凤凰台进入圣姥庙游览。圣姥庙,又称中庙,庙内供圣妃像。据《志书》载:碧霞无君是汉武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善士石守道之女,美丽聪慧,十七岁得道成仙。一日仙至“凤凰台”,以护江淮之民。十里八乡闻讯聚至,纷纷捐资建庙,遂成中庙。 罗隐在圣姥庙游览,得知是为纪念传说中的仙女普渡众生及焦姥在陷巢州时舍身济世的业绩时为之激动,也为之感动。在焦姥神翕前,在仙女神像前,目睹其颜,诗兴大发,脱口成著名诗篇《登巢湖姥庙》:“临塘古庙一神仙,绣幌花容色俨然。为逐朝云来此地,因随暮雨不归天。眉分初月湖中鉴,香散余风竹上烟。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 巢城东北十五里是半汤,有温泉,“汤麓温泉”,名列古居巢八景。《太平寰宇记》:“巢县汤泉,四时常热,凡抱疾者饮浴此汤,无不效验。复有一泉,半冷半热,名曰半汤。”《明一统志》:“山有二泉,一冷一热,合流其初,冷热仍异,数里之外始相混。鱼目冷泉,触热则亟回。 一日,罗隐归途东行,到了半汤山麓,听说半汤温泉为“九天福地”便小憩观赏,沐浴身心。罗隐目睹冷暖二泉,结伴合流,不禁触景生情。因想到人间世态炎凉,而自然奇观生趣,遂留下千古名联:“饮水鱼心知冷暖,濯缨人足识炎凉。” 在巢湖逗留数日后,罗隐便由含山古道进入扬州,再下浙江又开始了天涯飘泊。(资料来源:皖江晚报 作者:祝俊生)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