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人民币升值问题:政客们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态度越强硬,只会让人民币升值的时

【资讯百科助读】人民币升值问题:政客们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态度越强硬,只会让人民币升值的时间加倍延迟

前欧洲委员会主席:别再对人民币唠唠叨叨

  西方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就连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明也声援美国政府,要求把中国加入“操控汇率国”名单中。可是,前欧洲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Romano Prodi)却认为,这种向中国施压的做法是适得其反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counterproductive and doomed to fail)。前欧洲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认为外界不应该总是对人民币升值问题“唠唠叨叨”  据路透社报道,罗马诺.普罗迪在一个欧盟商会的午餐会上表示,政客们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态度越强硬,只会让人民币升值的时间加倍延迟,这基本上是一条数学公式。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周日否定了国际社会呼吁人民币升值的看法,认为中国将走自己的路,并且表示人民币的币值没有被低估。  可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四呼吁中国采取更为市场主导的汇率政策,让人民币升值。而在本周一,130名美国议员上书奥巴马政府要求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这130位议员联名在致财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的一封信中表示,“不能低估中国操纵汇率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保持其被低估的汇率相当于为中国企业提供补贴,并令与之竞争的外国企业处于不公平的劣势。”  “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可以做出这样的声明。”普罗迪说:“在你变得越来越有自信时,正如现在的中国,你可不可以任由局外人在对你指手划脚,并替你决定了自己货币的未来?”  普罗迪补充说:“如果外界继续向中国施压,人民币升值将永远不可能发生。”他表示,中国现在积累大量的美元储备,而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将直接转换为全球金融权力;所以,北京现在可以在国际金融舞台要求一个席位,并且让别人听到他的声音,“而G20集团的出现就是由此而产生的一个具体的,政治性的结果。”  全球金融海啸之后,包括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经济体的G20集团出现,取代了之前七大工业国的组织,中国是其中重要一员,成为了协调国际经济政策的高峰论坛。

经济学人:人民币问题 美国应闭嘴

  奥巴马再次拿人民币汇率问题做文章,他指责北京政府“蓄意压低汇率”,导致美国“流失数百万职位”。消息说,美国财政部下月或发表报告,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然后顺理成章推出更多反华贸易保护措施。 奥巴马与其一意孤行挑起人民币汇率骂战,不如冷静并闭咀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刊文说,美国上述立场大错特错。第一,很多美国人憧憬人民币升值将使该国经济大大受惠,这是美丽的误会。第二,就算美国真的想让人民币升值,最佳的办法绝非霸王硬上弓,而是冷静并闭嘴。  文章说,伴随2008年金融海啸的少数好事之一,是美国国会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投诉嘎然而止。尽管中国自当年7月起终止了人民币的升值进程,并将其紧钉着美元,但当时美国正处于战后最严重的衰退,国会议员不敢就人民币问题造次,让大家享受了短暂的安宁。  美国国会议员们当年罕有地克制,可归结于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恐惧,因为当时危机的严重程度,让最短视的议员都不敢忽略保护主义蠢蠢欲动的危险,一不留神,随时重演上世纪30年代保护主义浪潮席卷全球的惨况。  第二个原因是事实,自08年尾开始,全球投资者为了避险而纷纷买入美元,让紧钉美元的人民币也水涨船高,所以事实上人民币兑大部分外币都是升值了。此外,当时美国的进口总额大跌,自然没有立场去谴责“中国产品令美国人失业”。最后,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救市方案,的确提振了全球疲弱的需求,同时令本国的外贸盈余锐减。这三大事实,让所有想藉人民币问题大做文章的美国议员都语塞。   好景不常,全球渐从金融海啸中脱身,各国政府的目标由抗击衰退变为促进增长,在这情况下,人民币汇率问题再度成为箭靶,并势将引发重大争端。而这种争端,却是目前仍然脆弱的全球经济所不堪承受的。  奥巴马决心要在5年内把出口翻倍,并承诺会“更加强硬”(much tougher)地应对来自中国的“不公平竞争”。消息说,华府财政部下月或发表报告,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然后顺理成章推出更多反华贸易保护措施。当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7%,而中期选举又临近,反华(China-bashing)情绪在国会中也日益高涨。近来不少议员重弹旧调,要求美国商务部把中国的汇率政策定性为不公平的贸易补贴。  与此同时,尽管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月份出口猛升逾四成,通胀率也高于预期,但北京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丝毫没有让步的迹象。央行行长周小川本月初说,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不变是中国应对金融海啸的对策之一,而这些对策是“迟早要退场的”。周氏此言曾引起一些瑕想,但实际上,他同时不忘强调须提防过早退市,而人民币大幅升值看来更是遥遥无期。近日来,面对外国政府的施压日益加大,多位中国官员甚至更加挺直腰板,加重语气强调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性,并点名指责美国把汇率问题政治化。  文章认为,人民币脱勾美元对中国以至全球都有好处。首先,更富弹性的汇率有助中国应付通胀及资产泡沫,亦能增强国民购买力,从而提振内需并抑制对制造业的过度投资。同时,人民币升值会扯高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汇率,使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更加稳固。   然而,无论对中国抑或全世界,人民币升值都不是一服见效的万灵丹。中国经济改革绝不仅在于放宽汇率管制,更需要从税制到企业管治方面的各种结构性转变。另方面,更强势的人民币亦无助于美国创造大量职位,因为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绝大部分在美国本土早已不再生产。  在华盛顿,主张对中国强硬施压的人有两大理据,第一是他们认为日益强大的压力足以动摇北京政府的立场,第二是采取强硬姿态有助缓解美国国内的保护主义情绪。但文章认为,这两种理据都站不住脚。首先,中国政府至今的反应显示了,美国的喋喋不休让人民币短期内升值的机会变得更小--而非更大。其次,美国当局的强硬姿态更有可能是会刺激--而非缓解--国内的反华情绪。  文章最后说,美国与其一意孤行挑起人民币汇率骂战,不如冷静并闭咀,在多边层面好好商量,寻求中国与全球在退市战略及汇率问题上达成共识,这样反而会有更大收获,同时引发贸易战的风险也较低。(中评社香港3月13日电 记者 黄晓南编译报道)

外媒:人民币升值市场压力远逊于政治层面压力

  数据不会撒谎,既不会偏向中国,也不会袒护美国。官方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升值的市场压力可能远逊于来自政治层面施加的压力。因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和机构,正逐渐加入持有美元的队伍。  据中国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居民及机构所持国外资产在去年12月陡增3210亿元人民币,结束了连续八个月的减少势头,意味着在中国,除央行以外的全社会已开始增持美元,美元对中国居民及机构的吸引力正在增加。  分析师指出,中国居民及机构所持国外资产陡然大增,显示美元资产正愈发变得有吸引力。而对于人民币来说,这意味着兑美元大幅升值的可能性正在降低,这也给中国政府强调的“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一直以来,人民币总是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以制造业为主的利益代表认为,正是中国故意压低人民币汇率,才使中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了竞争力,人民币必须大幅升值。  但这种观点显然存在不少的片面性,因为商品的成本构成不仅只有汇率这一种表现形式,其他还包括资源、人工等各类成本。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两会期间就公开表示,如果把中国的资源价格及劳动力价格提高到同国外一样的水平,人民币汇率就不一定是被低估的。(据路透社文章综合整理分析 来源:南方都市报)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

  中评社香港3月10日电/英国《金融时报》3月9日载文《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摘要如下:  中国抵制外界要求汇率偏低的人民币升值的铁壁,出现了一条裂缝。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将人民币钉住美元称为一项抵御危机的政策,“迟早”要调整。  让人民币从目前1美元兑6.83元人民币的水平升值,对世界将是一件好事。这倒不是因为缩小中国的贸易盈余将显着提振全球需求(中国贸易盈余不到世界产出的0.5%),而在更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将遏制又一场廉价信贷“海啸”,前些年正是大量廉价信贷加剧了次贷泡沫。  但重要得多的是,让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毕竟,目前的荒谬现实是,一个穷国(去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约为3000美元)投入大量人力和实物资源,去生产让别国消费者享用的各种产品,而中国百姓却没有享受到这一努力的果实。相反,相当大一部分出口所得投入了储蓄,经过循环后,用于向西方富国放贷。  人民币升值还将有助于减轻有过热危险的中国经济所承受的压力。2009年,中国银行业放贷总额猛增至1.4万亿美元,这使得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衰退期间保持增长。代价则是灼热的房地产市场,其销售额比2008年几乎翻了一番。   中国领导人并非不明白这些论点。他们以前曾允许人民币逐步升值:从2005年至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了21%。不过,在政治上,他们承担不起被视为屈从外国压力的代价。在高层官员接连表示不考虑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周小川新调子的意义,也许是为允许人民币恢复升值作好政治铺垫。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一动向是可喜的。但这只是方程式的一小部分。汇率调整不能变更中国经济的根本结构。从根本上说,中国经济是为出口而打造的,缺乏必要的政治意愿来降低极高的储蓄率,将投资转移到更契合中国公民需要的活动,以及开始降低膨胀的外汇储备。只要重商主义的思维继续主导着有关人民币汇率的辩论,这种根本结构就不太可能改变。

打破人民币升值的固有思维

  中国又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无论最终是否升值,首先要打破人民币升值的固有思维,走出人民币升值的误区。经济观察报发表中信银行国际金融市场专家刘维明文章指出,中国外贸有所恢复、顺差持续扩大就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必然应当升值的看法是片面的,而捕风捉影炒作人民币升值的做法也是不负责任的。

·升值无法改变贸易不均衡

  文章分析,人民币兑美元以外货币的汇率早已与自由浮动无本质区别,惟独对美元汇率需要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安排合理且必然。  一国货币的升值或贬值,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绝不只是贸易数字那么简单。比如还有利率、通胀、政局等等。其中,国际收支是目前中美汇率问题的焦点所在。  中美两国间的总体国际收支平衡与否、其间差异如何,直接决定了两国之间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资金流动的路线,并最终左右汇率的运行方向。问题在于,人们在考虑人民币汇率时,往往只看到了中国对美国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但却忘记了国际收支除经常项目外,还有资本项目。  海关总署的统计数字表明,近20年来,除1990年至1993年中国对美贸易呈现逆差外,1994年-2009年均为顺差,且规模逐步扩大。 1990年至2009年对美贸易顺差总额约为1.07万亿美元,这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因此,很多人认为如此庞大的顺差理应促使人民币升值。但是,另外一个在其他地方被人们广泛提及的数字却在这里被忽略了,那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  众所周知,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主要为美元,并且这些美元大多数又购买了美国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表明,外汇储备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两百多亿美元上升到目前的接近2.4万亿美元。如果以保守的数据和世界平均储备标准来估计,假设其中的65%都是美元资产的话,那么在1990年-2009年的20年时间里,大约一共购买了1.56万亿的美国以美元计价的各类资产。这较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高出将近0.5万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对外贸易收入大多采用美元结算。虽然此间两国在直接投资等方面也有资金往来,但规模相对较小,近几年每年双方的规模都以十万亿美元计,轧差后所剩无几;另外,中国的资本项目尚未开放,人民币债券海外发行刚刚提上议事日程,因此美国对中国资本项目的投资也很微小。以上两方面数字可以忽略不计。  外汇储备需要央行发行人民币来进行冲销,因此,外汇储备的投资可以看作是人民币买入美元的行为。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在国际收支整体状况上,反而是处在逆差状态。打个比方来讲,美国人一共花了1美元来购买中国的人民币计价的商品,而中国人花了相当于1.46美元的人民币购买了美元计价的美国资产。从这个一进一出的角度来讲,人民币对美元反而应该有贬值的压力。  在这一过程中,中美两国构成了利益的双方面,贸易的正常化和资金流入的充足是双方的需要,从而,汇率的稳定势必符合双方的利益。  想要打破目前的汇率平衡让人民币升值,要么是中国对美国进口更多的商品,要么是中国卖出美元计价资产。前者需要美国努力而非中国,那就是美国必须放开对中国出口商品的管制,使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和先进技术能够进入中国,中国很愿意花钱购买这些东西;对于后者,如果美国希望这样做,中国到不妨认真考虑一下——既要求中国持续购买美国国债,又要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是滑稽的,这两个方面无法同时实现。在贸易现状无法改变的现在,如果中国减大幅减持美国债券,则将在金融市场掀起波澜,并推高市场利率,导致不可想像的连锁恶性后果。并且,外汇储备的管理需要以安全性和保证对外支付和市场干预为前提,在金融市场仍然不稳定和美元仍旧占据着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的现在,盲目投资于其它风险资产也是不可取的,有悖于中国国家利益。  人民币升值并非贸易不平衡的决定因素,而人民币即使对美元升值,也无法改变贸易不平衡的现状。

·对美元升值幅度已有风险

  文章表示,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将近18%。但是在同期,以美国主要贸易伙伴货币汇率加权计算的美元指数则从 88.93到目前的80.10累计只下跌了10%,也就是说,人民币在此间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要远远大于美国其他贸易伙伴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即便考虑到中美贸易顺差较大的因素,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也已非常可观。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由于金融危机后需求普遍疲软,国际贸易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此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持续缩窄。在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以及 2009年第四季度至今,美元在国际市场中均大幅升值,而此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却保持稳定,人民币正面临着被动和普遍升值带来的压力。  在未来,由于美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面临转变,而主权债务等问题可能在未来成为全球不确定风险的重点,这就使得美元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优势。加上复苏进程较领先所带来的利率上行压力和美国继续为赤字融资对美元地位及其汇率的客观要求,未来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不排除美元在国际市场中结束长达近10年的下跌转为上升的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人民币单独升值就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了。

·汇率稳定是各方利益需要

  文章认为,对于中国本身而言,目前正处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稳定的汇率对于经济的各个方面是弥足珍贵的。汇率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简单的升值论有害无益,一次性升值更不可取,那可能导致整体经济的混乱甚至休克,打乱宏观政策的各项计划和部署。  人民币升值诚然可以使进口物价有所降低,但成本下降的正面影响要远远小于对出口行业的打击、以及吸引热钱逐利导致资产价格上升的负面影响。能源和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价格,受全球整体供求关系影响,并非人民币升值就可以一劳永逸地遏制其上涨。我们需要考虑人民币升值多少才能够对成本产生实质影响(除非快速大幅度升值的,否则影响应将非常有限);还需要考虑如果人民币升值后,商品价格却仍然继续大幅度上涨该如何应对?就当前而言,能源和原材料在全球的产能整体处于过剩状态。同时,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疲弱,而中国正在展开严控新开工项目、淘汰落后产能、抑制地方政府借贷、发展低碳经济等行动,未来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难以快速膨胀。即使城市化对资源的需求是持续的,但时间周期则是漫长的,在此期间,商品价格将频繁波动。另外,全球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面临推出,也将抑制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这些因素可能使输入价格保持相对稳定而避免成本推动的通胀恶化。  在警惕通胀的同时,我们更需要考虑人民币持续升值可能导致通缩的长远风险。  通胀压力应从根本上来解决,而不是简单地使用汇率工具。我们很少见到哪个国家通过本币升值来抑制通胀,这种做法也是危险的。  对外部来讲,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不仅有利于刚刚有所恢复的世界金融体系保持稳定,也有利于全球通胀水平保持稳定,这符合各方面的利益。  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除对外进行有理有据的沟通、合作外,应进一步加强对热钱的监督、管理,堵塞漏洞,以减小外部冲击;帮助和鼓励一些行业扩大对外进口,争取话语权,促进贸易平衡;拓宽企业、机构、居民外汇使用和投资渠道,使更多外汇真正做到藏汇于民,减轻外汇占款压力;加强通胀及其预期管理,特别是资产价格的不健康飙升所引起的通胀预期被强化的管理,避免货币政策陷入被动;加强结售汇环节的管理,防止套利行为造成额外冲销压力;鼓励对外投资。  由于世界范围内的众多不确定因素 (包括经济成长、通胀、货币政策、债务等问题)的影响,以及目前中国国际收支整体现状要求,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2011年上半年前,都应该保持相对稳定。那些普遍存在于市场的美元汇率一定会持续下跌、商品价格一定会持续上涨、人民币汇对美元应该并且一定会单边升值的惯性思维需要被打破。

中国眼下“千万不能”让人民币升值

 奥巴马希望通过施压人民币升值来促进美国出口和刺激就业 中评社香港2月27日电/美国《商业周刊》网站2月23日载文《眼下,中国千万不能理睬人民币升值的要求》指出,美国人对人民币升值给美国带来好处所抱有的希望过高,而中国经济也无法承受人民币币值调整所带来的压力。摘要如下:  就在美国经济艰难前行之际,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却保持高增长,很多美国人指责中国采取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是众多批评者中的一个。几个月来,他一直在他的专栏和博客里叫嚣,称中国这个掠夺成性的重商主义者成心不让人民币升值。克鲁格曼声称人民币币值太低导致了140万美国人失业,他似乎就是蓄意要煽风点火,让美国打响对中国的贸易战。  尽管眼下美国的失业率还不足10%,但美国因为中国损失了140万个工作岗位——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好像更能抓住美国国会的注意力。然而,指责中国的人宣称,如果人民币升值,大量的制造业岗位便会立即回到美国来,贸易失衡便会消失。  其实他们的这种说法并没有根据,他们对人民币升值给美国带来好处所抱有的希望也过高了。  实际上,如果制造商发现中国制造业成本太高的话,他们只会将工厂挪到越南、甚至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国家去,而说什么也不会移到美国来。此外,克鲁格曼等人都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民币升值将会给中国低收入人群带来的冲击。中国政府在调整人民币币值这一问题上正面临来自制造商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