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西南旱情持续 18万军人支援抗旱

【资讯百科在线助读】 消防官兵为旱区灾民运水消防官兵为旱区灾民运水 中评社北京(2010)3月27日电/旱魃无情,大地干渴,西南地区数千万群众生产生活遭受严重影响。截至25日,中国已动员17.5万军警支援西南地区抗旱救灾。   人民网报道,面对罕见旱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云南、广西、贵州、重庆、四川五省区市党委、政府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紧急调拨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全力抗旱,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初步成效。   这一场人与自然灾害的艰苦较量,再度见证了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意志,也再次检验了党和政府及时动员、科学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执政能力。

部署早,力度大,集中精力抗旱救灾

  “一切都要体现‘快’字,用最快速度、最强有力手段,把资金物资下达到旱区”   “要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打赢这场硬仗。”面对百年一遇的大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郑重告诫全省干部,“任何一级组织,任何一个领导干部都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做到情况清楚,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云南省委、省政府2月23日召开抗旱救灾万人动员大会。云南还适时启动抗旱一级应急响应,目标只有一个: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   旱情让人揪心,而连日来云南抗旱的成绩令人欣慰:全省1249万人投入抗旱救灾,各级各部门下拨抗旱救灾资金27亿多元,较好地解决了440多万因旱新增缺粮人口生活,临时解决828万人和1890头牲畜饮水困难。   面对严重旱情,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启动抗旱一级应急响应。省委书记石宗源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求各地各部门坚定信心,坚决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石宗源和省长林树森等还深入黔西南、黔南等重灾区,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3月18日,成立由常务副省长王晓东任指挥长,由29个成员单位组成的自然灾害综合应急指挥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旱情迅速发展,14个地级市中已有13个市出现旱情,形成了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广西要求各级干部减少外出、减少会议、减少不必要的活动,集中精力抗旱救灾。3月25日晚,一次特别的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在南宁召开,与会者上至自治区领导、下至乡镇负责人。刚刚从受旱最严重的百色、河池赶回南宁主持会议的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说:“一切都要体现‘快’字,用最快速度、最强有力手段,把资金物资下达到旱区。抢在雨季之前,以最快速度把水柜、水池、水塘、水坝、水库设施建好,要把水留得住,需要的时候用得上。”   重庆市在春旱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修订了抗旱应急预案。同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直接指挥武隆、荣昌、巫溪等受灾区县启动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市水利局派出工作组,指导加强应急水源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当前抗旱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西南五省区市党委、政府纷纷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重中之重,把抗旱救灾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 

一个党支部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共产党员一面闪亮旗帜 “只要有党组织在,有党员干部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

  3月11日,贵州长顺县长寨镇包村干部、共产党员成名尧在组织群众抗旱保苗时,过度劳累引发消化道出血,经抢救无效殉职。   在特大旱灾面前,千千万万党员干部日夜奋战在第一线。广大群众纷纷表示:“只要有党组织在,有党员干部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   云南省启动“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一周内,全省“共产党员抗旱救灾特别捐献活动”捐款达1673.4万元,各级党组织还与受灾地区结对挂钩帮扶。   云南省巧家县蒙姑乡兴隆村党总支书记信和谦自家6亩甘蔗因旱还没有栽种,但他整天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为3条共长30余公里的引水渠疏通、修补奋战。   旱情发生后,重庆市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踊跃冲在抗旱救灾第一线。东铁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弃渣堵塞堰渠引发水源中断。年近六旬的武隆县长坝镇副调研员简胜明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调动挖掘机每天24小时施工。经过5天5夜的连续奋战,终于疏通堰渠1000多米。   广西旱区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成为抗旱救灾的中坚力量。在抗旱主战场河池市,当地采取了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领导包屯、干部包户的“五包”责任制,1536个基层党组织、5.7万多名共产党员参与抗旱救灾。

调整结构,推广科技,落实减灾措施 “农民不用投入一分钱,政府建设基地并派人负责技术指导” 

  在贵州第一产粮大县遵义县,石板镇乐意村建立了一个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示范基地。67岁的村民谢以乔说:“以往我们都习惯采用两段育秧技术,今年乡镇农技人员指导我们改为节水旱育技术。这里12亩育苗基地可以种植120亩水稻,农民不用投入一分钱,政府建设基地并派人负责技术指导。”    针对严重旱情,贵州省科技厅组织科技人员深入调查,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实用的抗旱减灾措施,派出186名农业科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抗灾救灾。   面对小春作物减产已成定局的情况,受旱地区党委、政府注重发挥科技作用,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结构,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补。   四川大力开展大春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在备耕、播种、管理等关键农时季节,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训大春技术129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35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490万份,比去年增加54万份。   云南省顺势应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力争实现水改旱面积300万亩,地膜玉米和晚秋粮食作物种植各800万亩以上,烟后套种秋马铃薯、秋玉米、秋豆类和秋蔬菜等300万亩以上。为此,省农业厅开展了“百日抗旱促春耕”活动,抽调农业专家组成16个指导组,分赴各市州协助制定减灾和春耕生产技术方案。   针对部分地区面临水源短缺、无水育秧的实际,重庆潼南县引导群众采取集中育秧、育商品秧的办法,解决农户育秧问题。   广西展开“十万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强基惠农服务大行动”,组织机关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实用抗旱高产技术,落实春耕春管技术措施。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3月26日,西南五省区市已累计浇灌受旱作物3200多万亩(次),补种改种作物400多万亩(次)。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