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鹅喉羚

哺乳动物。鹅喉羚,又名羚羊,黄羊,或长尾黄羊,是一种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动物。体形似黄羊,因雄羚在发情期喉部肥大,状如鹅喉,故得名“鹅喉羚”。20世纪50年代初,鹅喉羚曾广泛分布于贺兰山东麓、西部半荒漠地区及东部鄂尔多斯台地。鹅喉羚     鹅喉羚  鹅喉羚是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级)。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亚科: 羚羊亚科 Antilopinae  属: 瞪羚属 Gazella  种: 鹅喉羚 G. subgutturosa 

概述

  鹅喉羚与黄羊的体形十分相似,差别主要有鼻骨的形状不同,没有眶下腺、鼠鼷腺等,稍微显著一点的就是它的尾巴比黄羊长,所以又被称为“长尾黄羊”。它的体长为85—140厘米,尾长12—15厘米,肩高为50—66厘米,体重为25—30千克。毛色与黄羊也有些不同,背部毛色较浅,呈淡黄褐色,胸部、腹部和四肢内侧都呈白色,冬天的毛色更浅。尾巴毛为黑棕色,靠近基部的一半为赭黄色。雌兽头上仅有大约3厘米高的隆起,雄兽头上有角,长度为22—30厘米,向上伸直而略微向后弯,尖端略向内上方弯转。除角尖外都有显著的环状横棱,环的数目随年龄而增加,最多为17条左右。上唇至眼平线为白色,喉部为白色,臀斑比藏原羚小,蹄子狭长而尖。颈部细长,雄兽在发情季节,喉部和颈部特别膨大,好像甲状腺肿胀似的,状如鹅喉,因而得名“鹅喉羚”。奇怪的是,无论是雄兽、雌兽,还是幼仔,在乳房的两侧、鼠鼷部的前面都各有1个大洞,洞口的直径约为4厘米,洞深也有4—5厘米,洞口周围的毛都朝着洞的方向生长,但洞内并没有毛,里面仅有一些粘泥状的物质,没有较为明显的气味。在这层泥状物的下面的洞底部,有2个白色的小乳突。其形态结构很象袋鼠类的育儿袋,但却比育儿袋小得多,而且袋口朝下。这个结构所具有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

生物特征

鹅喉羚     鹅喉羚  鹅喉羚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高原开阔地带。鹅喉羚是中等体型的动物,类似黄羊的野羊。有黑色的长尾巴,平时不停地摇摆,故人们又称它长尾巴黄羊。鹅喉羚体型似黄羊较小,体长约1~1.2米,肩高70多厘米,尾长15~18厘米。成羊体重约20--40公斤。雄羚在发情期喉部特别肥大,状似鹅喉,故得此名。雄羚长有一对30多厘米长的黑褐色角,微向后弯角尖朝内,角上有一圈圈的环棱,圈数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最多可达到17条。雄羚角较长,雌羚的角较短。鹅喉羚的头部、颈部、背部及四肢前面均为棕褐色,腹部、臀部白色,尾黑褐色。主要以荒漠中的猪毛菜属、雅葱属、蒿属及禾本科、黎科植物为食。资源丰富,但利用尚不充分。皮可制革,加工成外套;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品,比黄羊肉更鲜嫩。

地理分布

  鹅喉羚分布于亚洲中部、蒙古、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在中国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和甘肃等地。它是一种典型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种类,栖息在海拔300—6000米之间的干燥荒凉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平时常结成4—6头一起的小群生活,秋季汇集成百余只的大群作季节往迁移,有时还与野驴混群活动。雌兽产仔后与幼仔组成群体,雄兽单独活动,或者与其他雄兽结成小群。喜欢在开阔地区活动,尤其是早晨和黄昏觅食频繁,主要以艾蒿类和禾本科植物为食,但很少饮水,很耐渴。奔跑能力很强,善于在开阔地的戈壁滩上迅速奔跑或在沙柳丛中穿行。性情敏捷而胆怯,稍有动静,刹那间就能跑得踪影难寻。觅食的时候群体成员常将尾巴树立,并且横向摇动。雄兽则喜欢互相以角对顶,或以后肢支撑,作人立状,观察四周的动静。

生长繁殖

  鹅喉羚冬季交配,夏季产仔。每年11月至翌年1月发情,雌兽的怀孕期为6个月左右,每胎产1—2仔。1—2岁时性成熟。寿命为17年左右。

种群现状

鹅喉羚     鹅喉羚  据林业部门最近一次调查显示,新近发现鹅喉羚的地点为宁夏贺兰山三关口、青铜峡市西山庙山湖等地。随着全面封山禁牧、严禁猎捕野生动物等措施的实施,以及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扩界措施等,林草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 鹅喉羚重现种群数量大约在300只左右。  由于工农业开发、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及气候变化的影响,鹅喉羚栖息地遭到破坏,加上人为猎杀,导致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多年来鹅喉羚在宁夏踪迹难觅。林业局森林资源保护处副处长白庆生介绍说,除生态环境初步好转因素外,鹅喉羚重新现身宁夏境内,也不排除另外两个原因,一是别处的鹅喉羚种群增加,向外扩张领地;二是原生态环境破坏,迁徙我区寻找新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