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国际组织里的华人面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资讯百科在线助读】   在活跃于国际舞台的各种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中,中国人正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其中的角色,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喜欢——因为挑战

  “联合国驻华系统有大约500名中国员工,世界卫生组织大约有40名中国员工。有些员工是某一领域的专家顾问,有些员工从事管理工作,有些员工从事行政工作。”世界卫生组织的新闻官陈蔚云介绍。  “在秦岭地区,熊猫的分布是每100平方公里约7.8只,在这样的分布情况下,你居然能看到一只熊猫,而且当时它离你只有5米远,心情非常地激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分会对外联络部主任荆卉回想起刚工作时去秦岭熊猫保护区野外勘察的这段经历时,依然记忆犹新。  荆卉在WWF工作5年多了,她在部门中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发起公众对于环保的更进一步认识,同时通过他们的行为改变来支持环保事业。“通过一个活动来提升大家的环保意识,并不难。但是怎样把环保的意识转化成环保的行动,这是我们作为公关宣传部门面临的一个挑战。”  梁兵来自山东枣庄,在北京国际(SOS)救援中心任技术主管。他曾经在枣庄图书馆工作两年,2001年来到北京学习网络技术,毕业后恰逢机遇进入了该中心,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时以英语为主,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短短几年间,他从最初的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现在独当一面的技术主管。他说,喜欢这种充满挑战的工作。

选择——源于公益

  李红是国际助残组织中国项目区支持部总监。她说,当时只是带着好奇感来参加面试的,“与其说是一次面试,其实不如说那是我对非政府组织(NGO)的第一次了解,以前根本不知道还存在NGO。”原本想做一名审计师,或者做一个中型企业的财务总监,然而“更愿意做公益性的事情”,使李红基于偶然的机会和个人兴趣加入了国际助残。  李红的工作是负责项目运营方面的一些支持工作,包括财务、人事、融资、公共关系交流、采购。“我们所能做的,更多的就是让这个社会能倾听残疾人的想法,尊重残疾人的意见,然后倡导社会去改变残疾给他们带来的生活障碍、行为障碍。”她用思考的神情继续说:“因为国际助残在中国的目标群体是农村的残疾人,所以我们的下一个阶段希望把试点的经验形成一个模型,倡导给政府或者残联,让他们进一步推广。”   在国际青年成就组织中国部担任项目经理的丁琦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青年成就作为全球最大的致力于青少年职业、创业和理财教育的非营利教育机构,在大中小学开展经济、商业、创业、理财、职业、品格培养等课程。工作5年来,丁琦一直专注于手中的工作,负责和各所学校协商安排学生的课程,有时也负责承办一些大型的比赛。“尤其是在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应该学习更多的经济学知识,这是青少年应该必备的素养,也是让我们很有成就感的地方。”说到这里,丁琦露出愉快的笑容。

快乐——来自感悟

  第一次走进国际青年成就组织中国部的办公室,就看见一只毛茸茸的黑色熊犬在摇头晃脑,很温和的模样。据丁琦介绍,这只熊犬在办公室很受欢迎,是大家的开心宝,工作之余大家就会逗它开心。同时,青年成就中国部还有一个读书会,开展“每周一窍”的讨论,大家很开心地融入其中,共同分享工作学习感悟。  类似的活动,梁兵所在的救援中心也有,那就是隔一段时间大家会分享一下自己最近有趣的事情。当有人过生日时,还会组织“庆生会”。据他介绍,他们还组织了一个“国际足球队”,像南非、英国等足球强国的员工都有参与,而他本人就是球队的一员,到周末时大家会相约踢一场。  “我们有员工俱乐部,会组织大家打羽毛球、看电影。我很喜欢俱乐部会把一些有意义的片子在午餐时间给我们放。”荆卉笑着说,“几天前的一次午餐,就放了黄海生态学家拍的一个片子,讲黄海地区鱼虾类面临的一些危机以及当地百姓的生活。我们与专家进行了对话,获益匪浅。”  “以前寻求一份工作是带着一份索取的心态,但在这里是带着贡献的心态,却会更加的快乐。人在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这个非常重要,能决定整个工作的态度和职业的发展。”李红说。  “在NGO从事公益事业,应该基于自己的意愿,要有兴趣,不只是善心和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责任心。”荆卉坦言。(曹建华 赵明霞 吴宇潇)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