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肯尼亚共和国

首都-内罗毕市一景首都-内罗毕市一景 肯尼亚共和国(斯瓦希里语:Jamhuri ya Kenya ,英语:Republic of Kenya),面积为582,646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交界,东南濒临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境内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全境位于热带季风区,沿海地区湿热,高原气候温和,全年最高气温为摄氏22~26℃,最低为10~14℃。  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公元7世纪,东南沿海地带已形成一些商业城市,阿拉伯人开始到此经商和定居。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了沿海地带。1890年,英、德瓜分东非,肯被划归英国,英政府于1895年宣布肯为其“东非保护地”,1920年改为殖民地。1960年3月,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简称“肯盟”)和肯尼亚非洲民主联盟成立。1962年2月伦敦制宪会议决定由上述两党组成联合政府。1963年5月肯举行大选,肯盟获胜。同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独立。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亚共和国成立,仍留在英联邦内,乔莫·肯雅塔为首任总统。1978年肯雅塔病逝,丹尼尔·阿拉普·莫伊继任总统达24年。

概况

肯尼亚国旗肯尼亚国旗

·国旗

  国旗是根据独立前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的旗帜为基础而设计的。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黑、红、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红色长方形上下各有一白边。旗面中间的图案为一面盾和两支交叉着的长矛。黑色象征肯尼亚人民,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绿色象征农业和自然资源,白色象征统一与和平;矛和盾图案象征祖国统一和为捍卫自由而斗争。

·国徽

肯尼亚国徽肯尼亚国徽  图案下方为山峰,象征非洲的第二高峰——海拔5199米的基里尼亚加峰;山坡上有咖啡、剑麻、菠萝等图案,象征该国丰富的农产品。山峰之上为盾徽,盾面上是国旗图案,中间有一只握斧的雄鸡,这是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的标志,也象征肯尼亚人民新的繁荣生活。盾徽背后有两支交叉着的长矛,两侧各有一头象征力量的雄狮,底部的红色绶带上用斯瓦希里文写着“共处”。

·人口

  3860万(2008年),人口增长率2.7%。全国共有42个民族,主要有基库尤族(21%)、卢希亚族(14%)、卢奥族(13%)、卡伦金族(12%)和康巴族(11%)等。此外,还有少数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斯瓦希里语为国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全国人口的45%信奉基督教新教,33%信奉天主教,1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首都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商业区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商业区  内罗毕(Nairobi),人口约300万。年平均气温17.7℃。

·国家元首

  总统姆瓦伊·齐贝吉(Mwai Kibaki,),2002年12月30日就任,2007年12月30日连任。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7个省(PROVINCE)和1个省级特区,省以下设区(DISTRICT)、乡(DIVISION)、村(LOCATION)。

·重要节日

  国庆节:12月12日。

肯尼亚国父-乔莫·肯雅塔

  肯尼亚国父-乔莫•肯雅塔 肯尼亚国父-乔莫•肯雅塔  初次访问肯尼亚的人,听到次数最多的名字很可能是“肯雅塔”—肯尼亚最大的机场名为“肯雅塔国际机场”,最大的会议中心名为“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最繁华的大街叫做肯雅塔大街,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肯雅塔日”,甚至最有名的国立医院之一也叫做肯雅塔医院,七所国立大学中还有两所以肯雅塔命名。从这些名字,足见肯尼亚人民对这个人的景仰和怀念。他就是肯尼亚国父:乔莫·肯雅塔(JOMO KENYATTA)。  肯雅塔是肯尼亚最大部族基库尤族人,1895年出生于邻近内罗毕的中央省基安布地区区。小时候,他一边帮家里干农活,一边在教会学校上学。后来到内罗毕工作,并崭露头角,逐步成长为基库尤族的青年代表,并加入了当时肯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压迫统治、争取合法权利的“基库尤族中央协会”。由于其出色的领导能力,肯雅塔被推举为该协会的秘书长,并赴英国为争取肯人民权利进行游说。肯雅塔在欧洲活动、学习将近16年,除了长住英国外,他还访问了苏联、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瑞士等近10余多个国家,增长了见识和才干,并通过广泛的交游在非洲民族主义运动中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威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肯雅塔于1946年回到肯尼亚,继续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以较为温和的方式为肯人民争取权利,呼吁允许当地人参与政治,拥有土地及其它财产,保存并发扬基库尤及其它本地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他首次从非洲民族大解放的高度来阐述肯民族解放运动的必然性和必胜前景,号召肯各民族团结起来,建立自我管理的政府。肯雅塔在肯尼亚各族人民中的号召力不断扩大,成为追求民族独立的领导人物,但同时也引起了殖民当局的注意和警惕。  随着肯尼亚人民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及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部分基库尤族青年开始以宗教的形式组织反抗活动,他们向肯尼亚山神“恩盖”宣誓,以武装方式驱逐殖民者,夺回被强占的土地和财产。上世纪50年代初,著名的反殖斗争“茅茅”运动兴起,多名殖民当局的官员被暗杀,引起当局的高度恐慌并采取武装镇压手段。肯雅塔虽然立场较温和,但其与独立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于1952年与多名肯民族主义运动领袖一起被捕。  1954年起,肯雅塔被监禁在图尔卡纳湖以西,邻近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洛基塔温格地区。当地的环境较恶劣,他后来回忆说,“我似乎处于沙漠之中”。且当时他已年近6旬,这一打击无疑是沉重的。他在狱内曾患湿疹,“整个身体充满痛楚和持续的搔痒,好像全身盖满了荨麻”,并因为年老而面临高血压等疾病折磨,后来还因为政见不同被狱中其它囚犯仇视并险遭暗杀,但肯雅塔并不灰心,一直保持着平静与乐观的心态。他在给女儿万布伊的信中写道,“我很好,没有什么麻烦。我仍然平静地生活,正如我长期以来所做的一样”。  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对独立自由的坚定信念,肯雅塔终于渡过了最为艰难的人生考验,迎来了自由的曙光。1961年,殖民当局终于在国内外压力下释放肯雅塔。同年,他被选为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主席。1963年6月,肯成立自治政府,肯雅塔众望所归地成为总理,并于1964年12月肯成立共和国后担任首任总统。 2001年10月20日,肯尼亚群众在内罗毕集会,庆祝“肯雅塔日”2001年10月20日,肯尼亚群众在内罗毕集会,庆祝“肯雅塔日” 肯雅塔的眼光总是向前看的,他在1964年向全国人民发言表示,“只有将来,才是活着的,过去是死的…让我们同意,再也不沉缅于过去,而是在所有的言行上团结起来,为了国家的重建、肯尼亚的将来而奋斗。”基于这个理念,他对肯各民族一视同仁,对外国人较为宽容,对曾参与殖民的白人亦平等相待,为刚刚独立的肯尼亚争取到了较为稳定的国内外环境。  肯雅塔致力于建设国家,提出了“哈兰贝”( Harambee,斯瓦希里语,意为团结、齐心协力)的国家重建口号,“我向你们发出号召:哈兰贝! 让我们同心协力为我们的国家-肯尼亚而努力工作,消灭愚昧、疾病和贫困这三个敌人”。在他的领导下,肯人民团结一致投身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使肯在60、70年代经历了发展黄金期,成为当时在非洲乃至全球发展水平较好的国家之一。  为人民做出牺牲和贡献的人,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直至今日,人们还亲切地称肯雅塔为“姆齐肯雅塔”(Mzee Kenyatta)。“姆齐”在当地语言中意为“长者”,但人们很少用这个词来称呼其它老人,似乎把它专门保留给肯雅塔,既体现了对他的尊敬,还表示他在人民心中,永远是一位坚定、睿智、宽容的“老人”。 

地理

 肯尼亚地图 肯尼亚地图  肯尼亚面积为582,646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交界,东南濒临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境内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全境位于热带季风区,沿海地区湿热,高原气候温和,全年最高气温为摄氏22~26℃,最低为10~14℃。  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为境内最高峰,亦为非洲第二高峰。西部高原区为非洲少数农产品收货量稳定的地区。  气候为热带干湿季气候。  肯尼亚地理的不同之处在于肯尼亚的海岸线是位在印度洋之上,而在肯尼亚里那宽广的平原上有众多的小山。西肯尼亚的中央描绘著伟大的Rift Valley。在肯尼亚附近有非洲上三座高山。有肯尼亚山(Mount Kenya)、艾利根山(Mount Elgon)和吉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  在西肯尼亚有一座卡卡玛加森林,东非的雨林里发现了一个遗物,更大的森林是玛森林(Mau Forest),在东非的这一大片热带草丛是一片巨大的灌木丛。

历史

肯尼亚民间舞蹈肯尼亚民间舞蹈  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到西元7世纪,东南沿海地带已形成一些商业城市,阿拉伯人开始到此经商和定居。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了沿海地带。1890年,英、德两国瓜分东非,肯尼亚被划归英国。1895年,英国政府宣布肯尼亚为其“东非保护地”。1920年,肯尼亚沦为英国殖民地。[1]1963年5月举行大选,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简称肯盟)获胜。同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独立,从而结束了英国长达70年的殖民统治。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亚共和国成立,仍留在英联邦内。

政治

  独立以来,肯盟长期一党执政,1991年改行多党制后,肯盟于1992年、1997年连续两次赢得多党大选,莫伊蝉联总统。2002年12月举行第三次多党大选,反对党联盟全国彩虹联盟(全盟)击败肯盟,齐贝吉当选总统,全盟获议会多数席位。   2007年12月27日,肯尼亚举行新一轮总统和议会选举。30日选举委员会宣布民族团结党领导人齐贝吉总统获胜连任,齐于当日宣誓就职。主要反对党橙色民主运动质疑选举结果引发全国性大规模骚乱及暴力冲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际社会对此予以关注并积极调解。2008年1月底以来,争议双方齐贝吉、奥廷加阵营在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调解下进行谈判。2月28日,齐、奥签署《关于联合政府伙伴关系原则的协议》,双方同意组建联合政府。3月18日,肯议会通过相关法案确认协议内容。4月13日,齐贝吉总统宣布联合政府正式成立,任命奥廷加为总理。17日,肯联合政府宣誓就职。 目前,肯政局稳定。

·宪法

  1964年颁布共和国宪法,迄今已历经大小30次修改。1982年6月,肯通过修宪确立实行一党制。1991年12月改行多党制,规定:肯为多党民主国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当选总统需在获得多数票的同时,在全国8省中的5省得票率超过25%;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和任免权,有权召集或解散议会;总统和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集会、结社和迁徙的自由。1997年以来,肯反对党以宪法不适应多党制要求为由,强烈要求全面修宪。1997年9月,肯颁布《修宪委员会法案》草案,开始修宪。 2001年6月,朝野双方就修宪程序性问题达成一致,联合成立修宪委员会,着手起草新宪法。2002年9月,修宪委公布新宪法草案,遭到肯盟主流派系的攻击。后因肯大选,修宪进程暂停。全盟政府上台后重启修宪进程。2003年4月30日,全国制宪大会开幕。2004年1月,制宪大会宣布取消新宪法草案中有关总统候选人年龄的限制。3月,制宪大会提交新宪法草案。但宪法草案并未就总统权限及是否设总理职位、其产生方式和权限等重要章节达成一致,各党派及全盟党内就修宪由国民议会议员协商完成还是由全民公决决定意见不一,修宪工作进展缓慢。2005年11月,肯就以“全权总统、无权总理”为基调的新宪法草案举行公投,未获通过。2006年2月,齐贝吉总统宣布成立新的修宪委员会,接替任期届满的原修宪委员会。2008年2月29日起,肯大选争议双方在安南调解下进入调解“路线图”第四议程(即解决“长期问题”,包括土地、修宪、民族矛盾等),将在一年内完成。2008年5月,双方表示就第四议程的谈判接近尾声,在土地改革、修宪、减贫等领域已基本达成共识。国家对话与和解委员会批准《肯尼亚修宪法案2008》和《肯尼亚宪法修正案2008》文本。

·议会

  国民议会成立于1963年,为肯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1992年底举行首次多党议会选举,议会中开始出现反对党席位。根据宪法,国民议会有立法、审议财政计划、通过政府财政预算、监督政府事务等职责,并有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及弹劾阁员或政府的权力。国民议会由224名议员组成,其中民选议员210名,总统指定议员12名,当然议员(国民议会议长和总检察长)2名。每届议会任期5年。本届议会成立于2008年1月,其中橙色民主运动党108席,民族团结党46席,橙色民主运动肯尼亚党17席。议长肯尼思·马伦德。

·政府

  实行总统制。本届内阁成立于2008年4月,由总统、副总统、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和总检察长共43名成员组成。内阁名单如下:总统姆瓦伊·齐贝吉,副总统卡隆佐·穆西约卡,总理拉伊拉·奥廷加,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乌胡鲁·肯雅塔,副总理兼地方政府部长穆萨里亚·穆达瓦迪,省级行政与国家安全国务部长乔治·赛托蒂,国防国务部长优素福·哈基,移民与人口注册国务部长杰拉尔德·奥蒂诺·卡伊旺,国家遗产与文化部长威廉·奥利·恩蒂马马,计划、国家发展与2030远景规划国务部长威克利夫·安贝察·奥帕拉尼亚,公共服务国务部长达尔马斯·阿尼扬戈·奥蒂诺,东非共同体事务部长阿马松·金吉·杰法赫,外交部长摩西·韦坦古拉,贸易部长阿莫斯·基蒙亚,司法、民族团结及宪法事务部长穆图拉·基隆佐,内罗毕都市发展部长恩吉鲁·吉萨埃,公路部长富兰克林·贝特,公共工程部长克里斯·奥布雷,交通部长奇劳·阿里·姆瓦奎雷,水利与灌溉部长夏丽蒂·卡卢基·恩吉鲁,地区发展部长弗雷德里克·奥穆洛·古莫,新闻与通讯保障塞缪尔·波吉西奥,能源部长基拉图伊·穆伦吉,土地部长阿格雷·詹姆斯·奥伦戈,环境与矿产资源部长约翰·米丘基,林业与野生动物部长诺厄·韦凯萨,旅游部长穆罕默德·纳吉布·巴拉拉,农业部长威廉·萨莫西·鲁托,畜牧业发展部长穆罕默德·阿卜迪·库蒂,渔业发展部长保罗·尼翁盖萨·奥图马,肯尼亚北部及干旱地区发展部长易卜拉欣·埃勒来·穆罕默德,合作、发展与营销部长约瑟夫·尼亚加,工业部长亨利·基鲁罗诺·科斯盖,住房部长彼得·索伊塔·希坦达,特别项目部长纳奥米·沙班,妇女与儿童事务部长埃斯特·穆鲁吉·马森格,公共健康与卫生部长贝斯·万布伊·穆戈,医疗服务部长彼得·阿尼扬·尼翁戈,劳动部长约翰·基永加·穆尼耶斯,青年体育部长海伦·杰普凯莫伊·桑比利,教育部长萨姆森·凯格奥·翁盖里,高等教育与科技部长萨利·杰普盖蒂奇·科斯盖,总检察长阿莫斯·瓦科。

·司法机构

  法院分为四级,即地区法院、驻节法院、高等法院和上诉法院。在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地区设伊斯兰法院。首席大法官埃文斯·吉切鲁(Evans Gicheru),2003年3月任职。

·政党

  目前,肯有合法政党40余个,主要政党有:   (一)民族团结党(Party of National Unity-PNU):政党联盟,成立于2007年9月。由肯盟、论坛肯尼亚党、论坛人民党、全盟—肯尼亚党、联盟党等10余个政党为齐贝吉总统寻求连任而组成。主要成员包括:   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Kenya African National Union):简称肯盟。成立于1960年3月,执政时期党员人数曾达400余万人。其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反对部族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歧视和剥削,致力于非洲独立、自由和解放事业。1963年肯独立后长期执政,2002年在大选中败北。该党主席乌胡鲁·肯雅塔。   (二)橙色民主运动(ODM):原为2005年注册小党,后于2007年8月由脱离反对派联盟橙色民主运动-肯尼亚党的自民党领导人奥廷加接掌。该党在2007年底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得议会一半席位,总统候选人奥廷加任肯联合政府总理,其竞选伙伴穆达瓦迪任副总理兼地方政府部长。   (三)橙色民主运动-肯尼亚党(ODM-K):前身为2005年底各反对党为反对政府公投修宪组成的联盟。主要成员包括肯盟、自执政党全国彩虹联盟分裂出来的自由民主党、劳动党等。2007年8月出现分裂。自民党领导人之一穆西约卡同劳动党主席奥齐安波联手取得该党控制权。该党在2007年底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得17席,总统候选人穆西约卡任副总统。

·重要人物

  姆瓦伊·齐贝吉:总统、武装部队总司令。1931年11月15日生于中央省涅里区,基库尤族,信奉基督教。曾在伦敦经济学院攻读公共财政专业,并获理学士学位。1960年参与创建肯盟,任该党全国执行书记。1963年当选议员。肯独立后,历任经济计划和发展部副部长、工商部长、财政部长。1979年至1988年任副总统和肯盟副主席。1988年至1991年底任卫生部长。1992年1月退出肯盟,组建肯尼亚民主党并任主席。曾参加1992和1997年两次总统选举,得票分居第3和第2位。2002年10月率民主党与其他13个反对党结成全国彩虹同盟,并被公推为总统候选人。在2002年底大选中获胜当选肯总统, 12月30日宣誓就职。2007年12月连任。   拉伊拉·阿莫洛·奥廷加:总理。1945年1月7日生于尼扬扎省马塞诺地区,卢奥族。其父奥金加·奥廷加是肯民族独立运动重要领导人之一、独立后首任副总统。曾留学东德,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92年当选议员,2001年6月任能源部长,2002年任公路、公共工程和住房部长。2007年底以橙色民主运动总统候选人参加大选,与齐贝吉总统就选举结果发生争议。2008年4月出任联合政府总理。

经济

  肯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实行以私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私营经济占整体经济的70%。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茶叶、咖啡和花卉是农业三大创汇项目。旅游业较发达,为主要创汇行业之一。工业在东非地区相对发达,日用品基本自给。肯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经济陷入困境,80年代中期得到恢复。90年代初因政局动荡、西方停援及自然灾害等原因,经济滑坡。1991年起实施结构调整计划并取得成效。1994年至1996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5%。1997年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腐败为由中止对肯贷款,加之受自然灾害影响,经济每况愈下。2000年经济出现负增长。2001年以来,肯经济止跌并开始微弱增长。2003年以来肯政府实行严格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加大调整财政政策力度,实施积极货币政策,深化结构改革,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2007年经济增长率达7%,增长主要来自交通和通讯(23.3%)、旅游业(16.4%)、批发和零售(15.7%)以及制造业(8.8%)。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含外国无偿援助)预计增长21.4%,达4721亿肯先令;支出预计增长39%,达4860亿肯先令。肯政府出台削减公共财政开支、加大发展投入、增加教育卫生支出等一系列政策,受到民众欢迎。2008年肯政府正式启动经济发展《2030年远景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旅游业、农业、服务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等重点产业,争取年均经济增长10%,到2030年将肯发展成新兴工业化和中等发达国家。受年初大选危机、旱灾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通货膨胀率升至10年最高水平。此外,债务沉重、基础设施陈旧及腐败严重和治安不良等问题仍制约经济发展,目前贫困率约50%,脱贫及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肯尼亚第二大城市蒙巴萨海滨肯尼亚第二大城市蒙巴萨海滨  2008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343.8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0美元  经济增长率:1.7%  通货膨胀率:26.3%  汇率:1美元=79.6肯尼亚先令(2009年4月)

·资源

  矿藏主要有纯碱、盐、萤石、石灰石、重晶石、金、银、铜、铝、锌、铌和钍等,除纯碱和萤石外,多数矿藏尚未开发。森林面积8.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林木储量9.5亿吨。

·工业

  独立以后发展较快,门类比较齐全,是东非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工业主要集中在内罗毕、蒙巴萨和基苏木三市。齐贝吉政府执政后采取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肯制造业年均增长5.5%。2007年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总产值6037亿肯先令,增长8.1%,净增产值1766亿肯先令,增长6.2%,从业人员26.13万,增长2.3%。较大的企业有炼油、轮胎、水泥、轧钢、发电、汽车装配等厂。85%的日用消费品产自国内,其中服装、纸张、食品、饮料、香烟等基本自给,有些还供出口。

·农牧渔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2007年肯农业增长率为2.3%,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9%,其出口占肯总出口一半以上。2008年受肯大选危机及旱灾影响,增长为-5.1%。全国75%左右的人口从事农牧业。可耕地面积10.48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8%),其中已耕地占73%,主要集中在西南部。正常年景粮食基本自给,并有少量出口,但2008年玉米产量从2007年的3250万袋减少到2600万袋,约1000万人面临饥荒。肯是目前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占据欧盟25%的市场份额,200年花卉出口量为19.22万吨,增长17.8%,产值增长51.3%。肯还是世界上除虫菊主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茶叶产量36.96万吨,增长19%,但产值由2006年的452亿肯先令下降到439亿肯先令。渔业资源丰富,大多来自境内的淡水湖泊,其中维多利亚湖产鱼量占渔业生产总量的90%。2006年渔业产量15.847万吨。

·旅游业

  支柱产业。2003年因受恐怖主义袭击威胁,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下降到13%。2005年来肯旅游人数增长25%,达83.3万人,旅游收入达5.79亿美元,旅游业职工占全国职工总数的9.1%。2006年旅游业收入562亿肯先令,2007年达654亿肯先令,增长16.4%,其中来自外国游客的收入达613亿肯先令,增长23.6%。2007年因政府加大对传统市场和远东市场的推广力度,来肯外国游客数量达181万人次,增长13.5%。2008年初受肯大选危机影响,游客数减半,旅游业增长为-36.1%。主要旅游点有内罗毕、察沃、安博塞利、纳库鲁、马赛马拉等地的国家公园、湖泊风景区及东非大裂谷、肯尼亚山和蒙巴萨海滨等。

·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2005/2006财年,政府实现税收3540亿肯先令。2007/2008财年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含外国无偿援助)增长21.4%,达4733亿肯先令;支出增长39%,达5992亿肯先令。截止2008年底,肯国际储备28.79亿美元,债务总额8603亿肯先令,以长期债务为主,其中外债4297亿肯先令,占GDP的21%。  截止2008年,肯共有42家商业银行、1家非银行金融机构、2家抵押金融公司、2家住宅协会和89家汇兑机构,其中四大商业银行——巴克莱银行、渣打银行、肯尼亚商业银行和肯尼亚国民银行业务总量占肯金融业的60%。2005年前5个月,肯金融业总资产同比增长11.8%,不良贷款减少2.1%。

·对外贸易

  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主要出口商品为茶叶、咖啡、花卉、水泥、剑麻、除虫菊、纯碱、皮革、肉类和石油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为原油、机械、钢铁、车辆、药品、化肥等。主要贸易伙伴是东部和南部非洲国家以及英国、美国、荷兰、欧盟、阿联酋、印度、中国等。

·外国资本

  肯自1963年独立以来,一向重视吸收利用外资。1964年政府颁布实施《外国投资保护法》。目前,英、美、德、法等国在肯设有数百家公司,投资领域遍及农业、工业、商业、旅游、金融、交通运输等部门。1997年以来,西方国家对肯投资减少。2002年,肯获外国直接投资5000万美元。2003年肯新政府上台后,外国投资有所增加。2006、2007年肯分获外国直接投资5100万、7.28亿美元。

·外国援助

  主要援助国和国际组织有日本、德国、英国、美国、法国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发协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非洲开发银行、欧洲发展基金和环球基金等。外援主要用于农业、军事、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电讯及社会发展项目。1995年至2000年,援助占政府财政收入的10%,年均2.3亿美元。2003年,肯政府共收到来自世行、非洲发展银行和欧盟国家的财政援助77亿肯先令。2006至2008年,西方国家及国际金融结构共向肯提供2207亿肯先令的发展援助。

·人民生活

  2008年,肯人口总数3860万,人口增长率2.7%。其中城市人口1158万,2000年,肯失业率高达21.7%,比1995年上升50%,职工实际年均工资约为280美元。2007年肯劳动人口1620万。全国贫困率45.9%,人均寿命54岁。2008年,肯人口中艾滋病感染者140万,成人感染率为7.8%。肯普通民众的就医状况较差,2006年肯有医疗机构5170家,增长5.3%;医疗系统从业人员7.9万人,增长9.2%。2007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将肯尼亚人类发展指数列为世界177个国家中的第148位。

交通运输

  以公路运输为主,2003年运输业产值为846.66亿肯先令,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2007/08财年,肯政府基础设施投入翻一番,达167亿肯先令,其中公路投入居首位。2007年公路运输产值占旅游业总产值的50.4%,同比增长9.7%。

·公路

  肯公路网总长6.4万公里,但其中仅9000多公里沥青路,且目前大多路况较差。齐贝吉总统执政以来,加大对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其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04年世界银行向肯提供2.07亿美元用于肯交通项目,欧盟也向肯交通项目提供了融资。2007年肯政府公路支出预算达8300万美元。2007年肯车辆注册量为85324辆,同比增长61.5%。

·铁路

  总长2765公里。2007年货运量230万吨,增长21.8%,运送旅客14000万公里,减少47%。

·水运

  蒙巴萨港是东非最大港口,有21个深水泊位、2个大型输油码头,可停泊2万吨级货轮,总吞吐量可达2200万吨。2008年8月起开始24小时运转。2007年货物总吞吐量增长10.7%,达1596万吨,其中进口货物量占81.1%。

·空运

  全国共有3个国际机场,4个国内机场和300多个小型或简易机场。肯尼亚航空公司开设16条国际航线,与30多个国家通航。2004年旅客总量561万人次,货运总量2.36亿吨。2006年肯航空管理局发表5年计划,拟投资1亿美元扩建首都和其他地方机场,将首都机场年运输乘客能力从250万提高到550万人次。2007年旅客总量703.9万人次,增长11.3%。

文化教育

肯尼亚儿童肯尼亚儿童  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近年来肯教育预算支出逐年上升,2007年占预算支出总额的1/3(GDP的7.4%)。教育体制分为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两类,正规教育实行小学、中学、大学“8-4-4”学制。非正规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和扫盲活动。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2004年成人识字率为84.3%。著名高等学府有内罗毕大学、莫伊大学、肯雅塔大学、埃格顿大学、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和马塞诺大学。另有30个职业培训学校,3所技校和12所私立大学。2003年1月肯新政府上台后,开始实行免费小学教育。

·新闻出版

  2003年全国各种英文报刊日发行总量约152.68万份,各种斯瓦希里语报纸日发行量约为9万份。主要报刊:《民族日报》,英文版,发行量约20万份;《东非旗帜报》,英文日报,发行量约7万份;《今日民族报》,斯瓦希里语日报,发行量约5万份;《肯尼亚时报》,英文日报,前执政党肯盟机关报,发行量约5.2万份;《每周评论》,肯最大的私营英文周刊,发行量约1.85万份;《东非人报》,英文周报,1994年11月首次发行,在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同时出版。斯瓦希里语报以《民族日报》媒体集团创办的《塔伊法》(意为“今日民族报”)最有影响。  肯尼亚通讯社为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63年,向内罗毕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刊提供新闻和图片。  肯尼亚广播公司,系英殖民者建立,电台于1927年开播,用英语、斯瓦希里语、印地语和15种非洲语言广播。1963年肯独立后将其收归国有,改名为“肯尼亚之声”。  肯尼亚广播电视公司,1987年成立,系肯目前规模最大、广播电视节目能覆盖全国的广播电视公司。“肯尼亚电视网”,1989年成立,肯第一家私营电视台,用英语播放。目前,肯有至少13个电视台和17个调频广播电台,但覆盖范围主要限于内罗毕、蒙巴萨等大城市。

军事

肯尼亚伞兵肯尼亚伞兵  1963年独立后建军。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由总参谋长、陆、海、空三军司令、省级管理和国家安全国务部长及主管军队财政拨款的总统府副常秘6人组成的国防委员会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向总统负责;总参谋部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总统通过总参谋长统帅全军。实行志愿兵役制。现役人数2.41万人,其中陆军2万人,海军1620人,空军2500人。1997年成立国防学院,培养上校、准将级军官以及高级警察和文职官员等。1998年5月,肯政府改组军队指挥系统,成立西部军区、东部军区和中央行政与后勤指挥中心。现任(第5任)总参谋长杰鲁米·姆·基安加上将,2005年8月任职至今。

对外关系

  奉行和平、睦邻友好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谋求地区和平与发展,反对外来干涉,重视发展同西方及邻国的关系,注意同各国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开展全方位务实外交,强调外交为经济服务。  肯是联合国、非洲联盟、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成员国,洛美协定签字国,也是政府间发展组织、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和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等次地区组织的成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总部设在内罗毕。截至2006年,肯同10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英国的关系

  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保持着传统的密切关系。英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访肯,肯前总统莫伊多次访英。2003年10月,齐贝吉总统访英,与布莱尔首相会谈,英方承诺增加对肯援助。英是肯主要双边援助国之一。肯独立到1994年6月,英援总额达7亿英镑。英是肯第一大投资者,2002年有60多家公司在肯驻有代表。2004年,英是肯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国。英每年向肯提供500个奖学金名额,目前肯有5000多名学生在英国留学。2007年底肯大选争端引发人道主义危机后,英国宣布向肯红十字会提供100万英镑人道主义援助。2008年7月,肯总理奥廷加访英,与布朗首相会谈,英方宣布向肯提供900万英镑援助,并承诺予肯更多援助和贸易优惠。

·同美国的关系

  近年来,肯美两国关系发展较快。2001年,美众议院议长哈斯特德和国务卿鲍威尔先后访肯;“9·11”事件后,莫伊总统与布什总统在美会晤讨论反恐等问题,2002年又正式访美。2002年2月,肯美在肯沿海进行代号为“尖槌”的联合军事演习。2003年1月和8月,美国助理国务卿坎斯坦纳两次访肯;10月,齐贝吉总统对美进行国事访问,美国务卿鲍威尔来肯出席苏丹和会。肯是接受美援助最多的黑非洲国家之一,2000年达1.34亿美元。肯自2000年成为美“非洲增长与机会法”的首批受益国以来,对美纺织品出口激增,1999年为1000万美元,2002年增到1.27亿美元。目前,美系肯第7大出口国和第5大进口国。2004年1月,肯美在肯拉穆群岛附近举行代号为“尖槌04”的联合军事演习。2005年6月,美要求肯签订不向国际刑事法庭提交美罪犯的协议,遭肯拒绝,美因此冻结对肯军事培训援助。2007年底肯大选争议导致局势动荡,美积极调解,国务卿赖斯、助理国务卿弗雷泽先后访肯,会见了齐、奥和安南并转达布什总统口信。2008年3月,美民众为肯人道主义危机捐款2500万美元。6月,肯总理奥廷加访美,美方宣布向肯追加9000万美元重建援助,并承诺两年内加大对肯援助力度。2009年5月,美国务院非洲事务助卿卡森和白宫国安会非洲事务高级主任加文访肯。

·同邻国的关系

  肯与坦桑尼亚关系友好,两国间的合作不断扩大。两国领导人均强调加强双边合作的重要性。双方同意建立联合委员会促进双边贸易和合作,并简化移民程序,为两国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流提供便利。2001年和2002年,坦总理苏马耶两次访肯,肯总统莫伊两次访坦。2003年6月,齐贝吉总统对坦进行正式访问。2004年1月,齐对桑给巴尔进行正式访问。2005年10月,坦总统姆卡帕对肯进行国事访问。2008年2月26日,非盟轮值主席、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赴肯调解肯大选争端。期间会见了齐、奥和安南,并见证了齐、奥双方签署《关于联合政府伙伴关系原则的协议》。 2009年5月,肯副总统穆西约卡访坦,双方同意在本地区印度洋海域联合打击索马里海盗。  肯和乌干达关系曾有紧张。1996年起两国关系得到改善。乌总统穆塞韦尼多次访肯,肯总统莫伊亦多次访乌。2003年7月,齐贝吉总统对乌进行正式访问,与穆塞韦尼总统会谈并发表联合公报,表示将消除双边贸易与投资中的障碍,加强两国在交通、通讯、水产和水利资源开发、边境安全、共同打击犯罪等领域的合作。两国经贸关系密切,乌系肯最大商品出口国,肯为乌最大的外国投资商。2004年12月,两国签署直达铁路运输协议。2006年4月,齐贝吉总统赴乌出席穆塞韦尼总统就职仪式。7月,穆塞韦尼总统访肯。2008年1月,担任东非共同体轮值主席的穆塞韦尼总统赴肯调解肯大选争端。近期肯与乌就米金戈岛归属产生争议,肯重申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但坚持以外交手段和平解决问题,双方同意通过联合勘界委员会解决争端。  肯积极推动索马里和平进程,先后于1994年3月、1996年10月、1998年4月三次推动索派别在内罗毕举行和谈未果。2002年10月,肯在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授权下在肯西部城镇埃尔多雷特主持召开新一轮索马里和会,与会的索政治和军事派别领导人签署了“关于禁止敌对及索马里全国和解进程的结构与原则的宣言”。2004年1月,索各派在肯就索宪章修正案和建立新国民议会签署协议。2004年8月以来,索和平进程取得积极进展,产生了过渡联邦议会、政府和总统。2005年6月起,过渡政府从内罗毕迁回索境内办公。2006年9月和2007年8月,齐贝吉总统会见索过渡联邦政府总统优素福。肯支持艾哈迈德当选索马里新总统并成立新过渡联邦政府,支持(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非盟和安会2009年5月发表公报谴责厄立特里亚支持索反政府武装,要求联合国安理会立即对其进行制裁。  肯主张和平解决苏丹内部冲突,曾先后十余次主持苏丹和谈。2001年5月,肯作为伊加特苏丹问题委员会主席国在肯主持苏丹和谈。2002年7月,苏丹政府与苏南方叛军代表在肯马查科斯镇签署和平框架协议。2003年4月,齐贝吉总统在肯主持苏丹总统巴希尔与苏南方叛军首领加朗的会晤。9月,在肯举行的苏丹和谈取得突破性进展,和谈双方同意苏反政府武装人民解放运动在苏南部保留武装自治,6年过渡期后就该地区是否独立进行全民公决。2005年1月在肯举行苏丹政府与南方反政府武装全面和平协议签署仪式,4月在肯进行苏南方各派对话。7月,齐贝吉总统出席苏丹过渡宪法签署及苏丹新政府成立仪式。2006年7月,苏第一副总统、南方政府主席马亚尔迪访肯。2007年5月,苏第一副总统基尔访肯。

中国同肯尼亚的关系

·一、双边政治关系

  中肯于1963年12月14日建交。近年来,两国关系发展迅速。  中、肯建交以来,肯访华的重要领导人有:莫伊总统(1980年9月、1988年10月和1994年5月)、齐贝吉总统(2005年8月、2006年11月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肯尼亚民族联盟主席阿马约(1986年9月)、阿亚外长(1991年8月)、戈达纳外长(1999年4月、2000年10月率团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国民议会议长卡帕罗(2000年4月、2006年8月)、国民议会副议长穆西拉(2007年7月)、穆西约卡外长(2003年9月)、姆瓦奎雷外长(2005年6月)、穆西约卡副总统(2008年8月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奥廷加总理(2008年11月赴南京出席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等。  中方对肯的重要访问有:姬鹏飞副总理(1980年8月)、赵紫阳总理(1983年1月)、田纪云副总理(1985年11月)、谷牧国务委员(1987年4月)、吴学谦国务委员兼外长(1987年5月)、孙起孟副委员长(1991年11月)、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1991年1月作为外长、1994年1月)、陈慕华副委员长(1992年4月)、江泽民主席(1996年5月)、政协副主席钱正英(1997年6月)、唐家璇外长(1999年1月)、彭珮云副委员长兼全国妇联主席(1999年11月)、李鹏委员长(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戴秉国(2000年4月)、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200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2001年10月)、朱镕基总理(2002年4月)、韩启德副委员长(2003年12月)、政协副主席白立忱(2004年9月)、吴邦国委员长(2004年10月)、曾培炎副总理(2005年2月)、胡锦涛主席(2006年4月)、成思危副委员长(2006年5月)、政协主席贾庆林(2007年4月)等。

·二、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自建交以来,中国为肯援建的主要项目有莫伊国际体育中心、沼气池、埃尔多雷特医院扩建工程、甘波基-塞勒姆公路等。近年来,双边贸易额大幅增长。中国对肯主要出口商品为:家用电器、工农具、纺织品、日用百货、建筑材料、药品等。从肯主要进口商品为:红茶、咖啡、皮革制品等。2008年,双边贸易额12.5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2.16亿美元,进口3400万美元。中肯互利合作始于1985年。目前有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四川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总公司和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等20余家公司在肯开展业务。

·三、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往与合作

  中、肯于1980年9月签署文化合作协定。两国于1994年签订高等教育合作议定书,中方向肯埃格顿大学提供教学科研仪器,并派遣2名教师。2005年,中方在内罗毕建成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1982年起,中国每年向肯提供至少10个奖学金名额。2008年肯在华留学生85人。中国新华社于1985年在内罗毕设立非洲总分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首家海外城市调频电台于2006年2月在肯首都内罗毕开播。

·四、重要双边协议及文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肯尼亚共和国建交联合公报》(1963年12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肯尼亚共和国贸易协定》(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肯尼亚共和国文化合作协定》(1980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肯尼亚共和国高等教育议定书》(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