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尊百科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南京市设立的旨在纪念1937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中遇害的约30万中国人的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区西南的江东门外日军集体屠杀的遗址附近,当地又称江东门纪念馆。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8月兴建,后经1994年至1995年,2005至2007年两次扩建,该馆占地面积约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馆内设立一室五部六个部门,即办公室、研究部、展览部、保障部、保管部、网络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下辖“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研究分会”)挂靠该馆。  纪念馆的大门左则刻着邓小平所书写的馆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包括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及史料陈列分三部份。   纪念馆新馆造型犹如一艘巨大的“和平之舟”:东部拔地而起的高大船头是陈列丰富的展厅,周边庄严肃穆的广场可容纳万人集会;中部是原馆的遗址悼念区;西部大片开阔区域是树木葱茏的和平公园;另外,还有十多座形态逼真、寓意深刻的雕塑点缀其中,整个展馆分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等4个功能性区域,是一座纪念性的遗址型历史博物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该馆先后获得“中国八十年代十大优秀建筑设计奖”、“中国九十年代环境艺术设计十佳”、“被西班牙《趣味》月刊评为世界十大“黑色旅游”景点”、新馆雕塑荣获“2007年度中国最佳雕塑群”、“建国60周年建筑优秀奖”、“2007-200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0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殊荣。 一位参观者从纪念馆的“灾难之墙”前经过一位参观者从纪念馆的“灾难之墙”前经过   多年来,本馆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对内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对外围绕和平反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工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截止到2009年年底,参观人数达到2000多万人次。先后接待了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李长春、刘云山、李源潮、李鹏、朱镕基、乔石、李瑞环、杨尚昆、荣毅仁、尉健行、宋平、丁关根、王兆国、李铁映等2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海部俊树、泰国前总理班雅拉春·安南、澳大利亚参议长玛格丽特·里德等十多位外国国家领导人。同时,本馆还先后引进了《纳粹屠杀犹太人展》、《日军侵华70年史实展》、《拉贝先生文献资料展》、《东史郎日记案资料展》、《日本画家镰田茂男先生油画展》、《“日本百名漫画家笔下的八一五”漫画展》等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临时展览。先后赴日本、丹麦、美国、意大利、菲律宾,以及国内的北京、上海、武汉、福州、长春、沈阳、广州等22个城市举办了展览,观展观众达100多万人次;还先后赴日本、美国、丹麦、德国、波兰等国进行和平友好交流。本馆与省内外80余家学校和单位签定了共建协议,配合学校和单位开展入党、入团、入队、成人宣誓、专题会、主题现场会、祭奠等活动。本馆还组织专家学者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先后赴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学院等大中学校,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作爱国主义教育演讲及南京大屠杀专题报告;还在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专、南京晓庄学院、琅琊路小学等学校,培养了一批学生义务讲解员,为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提供资料和场所。   在队伍建设上,建立和形成了一批以国内外大专院校教授、社科院、档案馆、博物馆研究员为主体的专家学者队伍;建立和形成了一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见证者队伍;建立和培养了一支以专职讲解员为主体的、若干大得五项国家级荣誉中、小学学生义务参与的讲解员队伍;建立和培养了一支乐于为基地建设努力奉献的员工队伍。   本馆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工会系统外事接待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六项国家级荣誉,连续四年被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被江苏省外办评为“江苏省外事接待先进单位”,五次被评为“南京市当年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之一。   随着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广泛宣传,该馆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很多国内外的游客都慕名前来参观和凭吊。他们普遍反映,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及日本广岛原爆纪念馆,均被列入世界文化保护遗产,而同样作为二战中世界三大惨案之一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要按照世界文化保护遗产的要求来规划和发展。全国、省、市政协委员也分别就加强该馆基本建设,在全国、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协会议上有过多次提案,均提出按世界文化保护遗产的规模来规划与建设。目前,该场馆扩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在积极议定之中。

纪念馆的扩建工程

  纪念馆的扩建工程于2005年12月13日正式奠基,2006年6月26日起为闭馆扩建阶段,2007年12月13日扩建工程竣工,扩建后的纪念馆占地面积由2.2公顷扩大到7.4公项。扩建工程总投资达4.77亿元。扩建后的纪念馆总建筑面积达22500平方米。扩建工 程拆除原馆围墙,调整了警世钟的位置,扩大了悼念广场,改造了老馆,对“万人坑遗址”进行隔水保护。扩建工程自老馆向东扩建了新馆,向西增设祭场、冥思厅 及和平公园等。建筑构思展现战争、杀戮、和平三个理念,空间布局寓意“铸剑为犁”,平面布局寓意“和平之舟”,新馆寓意“折断的军刀”。  新的纪念馆分成五个区域,包括集会、展览、遗址、和平公园以及馆藏交流。新展馆建筑总面积约为15900平方米,为刀锋状建筑,东端最高处离地面18米。建筑共三层,外墙南北两侧主立面采用10厘米宽的纵向锯齿面纹灰色石材外挂;斜屋面成阶梯形,面层采用花岗岩、级配碎石和草皮间隔铺装,屋面可以作为倾斜状集会广场。展馆尾厅,每隔十二秒就会有一滴水从空中滴下,同时侧面墙上贴有遇难者遗像的灯光会亮起后再熄灭。象征南京大屠杀中,平均每十二秒就有一个中国同胞遇害。

纪念馆主要组成

·广场陈列

  广场广场陈列由集会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室外展览场所组成。悼念广场上有一个形似十字架、刻有南京大屠杀事件时间表的石碑、“倒下的300000人”雕塑及“古城的灾难”等大型的艺术品;而祭奠广场上则有一面刻有馆名的纪念碑,上面分别用了中、英和日文刻上“遇难者300000”的字样。  2007年后,集会广场扩建,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由“冤魂的呐喊”主题雕塑、“灾难之墙”、主席台水池、十字架和和平大钟组成。“冤魂的呐喊”立于广场入口;作为背景墙刻有十三国文字书写的“遇难者 300000”的“灾难之墙”与主席台水池墙面、地面及和平大钟柱体均采用黑色镜面花岗岩敷贴;十字架、和平大钟分立主席台两侧,原集会广场的“残破城门”及卧地雕塑保持原状。

·史料陈列

  现展厅展陈面积为9000平方米。馆藏藏文物1万多件,其中3000多件对外展陈。包括历史相片、文献如约翰·拉贝和东史郎的日记等。也有在南京大屠杀时的美国牧师、时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以及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约翰·马吉所拍的4盘电影胶片及使用的16毫米摄影机,大屠杀时日军使用的军用品等。  主要陈列主题《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分为“南京沦陷前的中国形势”、“日军从上海攻向南京”、“日军入侵南京与中国守军南京保卫战”、“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日军在南京的奸淫与掠夺”、“日军在南京的焚烧与破坏”、“国际安全区不安全”、“日军毁尸灭迹与慈善团体掩埋遗体”、“对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战犯审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十一个部分,陈列面积4200平方米。 扩建后,融入新馆的“万人坑”遗址。 远处尚可见当年的水管扩建后,融入新馆的“万人坑”遗址。 远处尚可见当年的水管 次要专题陈列为:《胜利 1945》,陈列面积1700平方米;“万人坑”遗址陈列。  展厅中另设影视厅5个,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主要用于播放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抗战题材的纪录片、影视片。原有展厅现改造为临时展厅,面积约为800平方米。

·遗骨陈列

  遗骨陈列“万人坑”遗址内的骸骨于1985年被发现,而在1998年更发现多208副骸骨,它们现在被存放在棺椁状的遗骨陈列室内展出。2006年4月21日也发现了另外19副新的骸骨,经南京市文物局专家进行考古和史学鉴定后,确定这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