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工作之余,跟一位经常来医院就诊的患者朋友的交谈中,被问及这样的问题。
这位朋友跟我说:“我们全家现在没有一个人,敢吃味精了。”
“据说这味精吃多了会使人变傻,经常吃还会致癌。”
“你说这到底有没有依据,是真的吗?”
就目前来看,确实多数家庭,已经很少再把味精,作为调味品了。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不约而同的一致认为,味精对人体危害非常大,纷纷放弃使用。有人说“味精吃多了会变傻”,也有人说“经常吃会掉发”,甚至还有人说“味精会致癌”等等。
那味精到底有没有大家传的那么吓人,是不是真的会致癌?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重新认识它吧。
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味精是一种可以使食物和菜肴达到增鲜的鲜味剂。尤其是在与盐同时并用,其味道会更加鲜美。味精还能够缓和,碱味、酸味,以及苦味等,使这几种味道更容易让人接受。
制作味精可以通过多个渠道,比如可以用小麦面筋为原材料,加工而成;也可以通过淀粉或者是甜菜中富含的焦谷氨酸,制作而成;还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作而成。
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在进入人体后,能够参与蛋白质嗯代谢过程,促进氧化,对人体的脑神经,以及肝脏都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味精的由来,最初,在1908年,日本的一位化学家,池田菊苗。从海带中分离提取出中一种物质,并证实了,这种物质能够增加食物的鲜味。而这种物质,叫作谷氨酸。
而后,又经过进一步的研究配制,生成了谷氨酸钠,并命名为“味之素”,在1909年在日本投入生产并销售。
中国在1921年时,吴蕴初先生注意到了“味之素”,开始研发并生产出,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的味精。之后,我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味精生产大国。
为什么有人说:味精是“害人精”,不仅伤身还致癌?
味精加入食物中本可以提鲜,能够使人增加食欲。可又为什么被说是“害人精”,伤身还致癌呢?这还要从“中国餐馆综合症”说起。
1968年,一位叫赵浩民的美籍华人,在一封至新英格兰医学报的信件中称:他不管在任何时间,到中国餐馆进餐后,都会在餐后15-20分钟出现奇怪的症状反应,开始是在脖颈后方出现麻痹感,之后会逐渐放射至手臂,甚至是背部。并且同时还伴有心跳加快,体力不支等,各种身体反应。
随着这封信被寄出后,西方各大媒体大势宣传报道,消息便不断被传开来。味精从神奇的调味品,变成了“害人精”,甚至还被说成是会致癌。而事实上是,这种种说法,只是一传十,十传百的谣传,始终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味精致癌的说法。
味精并不是“害人精”
1.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是许多天然食材中本身存在的一种成分。
而当下生产味精多采用的生产方式,主要是细菌发酵。这种生产方式,与制作酸奶、酿酒和酿醋相似。所以说,味精无论是在成分上,还是制作工艺上,都可以说是安全放心的。
2.有一些人认为“味精会致癌”。味精致癌的说法,主要是认为味精中的谷氨酸钠致癌。其实,谷氨酸钠本就存在于许多天然食材中,常见的,比如豌豆、葡萄汁等。
并且,一些含有水解蛋白的食物,也含有谷氨酸钠的成分,比如酱油、奶酪等。其中,酱油中的谷氨酸钠成分含量,可达到1%左右。而奶酪中,还要更高一些。
3.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味精在加热至120℃以上,谷氨酸钠就会转变成焦谷氨酸钠。这种焦谷氨酸钠,可能是种致癌物。
谷氨酸钠确实在加热至120℃后,会转变为焦谷氨酸钠。但是,焦谷氨酸钠也并不会致癌,只是缺少了谷氨酸钠的鲜味而已。
多个国际权威机构,曾围绕味精的安全性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评估。最新评估结果认为:味精不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故在食品使用中并没有限制。
不敢吃味精的人,想必现在已经了解的很清楚了。总的来说,味精并没有谣传的那么吓人,大家尽可以放心使用,不必再担心味精会致癌的问题。
但是,考虑到味精含有较高的钠含量。所以,建议大家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味精,要适量
有关数据结果显示,建议60公斤左右的正常成年人,每日谷氨酸钠的总体摄入量,要低于1.8g。
2.不建议与醋并用
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遇醋后会生成,谷氨酸二钠。不但不会使食物增加鲜味,反而会多了一股奇怪的酸涩。
3.加了糖的食物,不要加味精
味精遇盐后,会增加其鲜味,使菜肴更加美味。而加了糖的菜,再加味精,不但达不到增鲜的效果,也会出现一种奇怪的味道。
4.自带鲜的食材,不用加味精
常见的如肉类、鸡蛋、蘑菇和海带等,这类食材中含有谷氨酸,谷氨酸遇盐加热,自然产生谷氨酸钠。完全可以取代味精的作用,自带鲜味。
现在大家可以放心了,味精只是被无辜的扣上了“害人”的帽子而已。只要在平时使用味精时,注意上面提到的几点,尤其要注意适量为宜。味精,还是可以很好的达到提鲜效果。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若有疑惑请去正规医院咨询)
(*^‧^*)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