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一系列建国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其中国旗、国歌、国徽等工作备受瞩目,它们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容不得半点马虎,牵动着国人的心。
当时为了选出最优秀的国旗国徽图案,新政协筹备小组广发“英雄帖”,公开向民众征集意见,在短短一个月内收到了多达2992幅国旗设计图。
哪副图可以成为新中国的国旗图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多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毛主席也亲自参与了国旗遴选工作,选出了两幅比较喜欢的图案:一副是红色旗面,左上角有一颗大红五角星,下方有三横杠;一副是当今的五星红旗。
▲当年呼声很高的国旗图案应征稿之一,蕴含了长江黄河珠江
毛主席问:“哪幅比较合适?”大多数人偏向第一幅,因为五角星可以寓意中国共产党,三条杠可以寓意长江、黄河和珠江,体现中国特征,唯独毛主席不以为然,他更喜欢第二幅,即五星红旗图案。
毛主席在会上公开阐述了自己的意见,陈嘉庚、梁思成等人纷纷表示赞同,经过一致讨论,最终五星红旗被选中为新中国的国旗图案。
▲曾联松
当时设计出五星红旗图案的人,名叫曾联松,既不是美术家,也不是设计者,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员。
为什么曾联松可以设计出五星红旗?毛主席为什么要选五星红旗作为国旗?除了五星红旗,当时还有哪些呼声很高的国旗设计图?
关于五星红旗的故事,先从设计者曾联松开始讲起。
▲曾联松的五星红旗设计原稿
一、屈居小城瑞安
曾联松1917年出生于浙江瑞安,父亲从事水利工作,母亲在家相夫教子,家庭条件中等,从小接受了比较良好的教育。
1932年从瑞安县立初级中学毕业后,曾联松追随正在南京工作的父亲,辗转到江苏省立南京中学高中部读书。
1936年夏天高中毕业后,曾联松顺利被国立中央大学录取,选择专业的时候,没有听从父亲希望选理工专业的意见,执意选了比较冷门的经济系,因为觉得读经济可以更全面了解中国。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曾联松随学校西迁至重庆,次年5月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不过不幸的是,1940年秋因为白色恐怖形势严峻,曾联松被迫“脱党”,成为了他的终身遗憾,为日后参与国旗设计工作埋下伏笔。
▲曾联松
从1940年到1945年,曾联松的工作经历其实并不顺畅,一直都徘徊在家乡瑞安附近,先做过经济研究工作,后做过木刻工作,还当过一段时间历史老师,种类繁多,但都比较受局限,发挥不出很大的作用。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一心做点实事的曾联松决心走出瑞安小城,到大城市发展,在朋友介绍下,他来到上海的“现代经济通讯社”担任秘书,虽然职位很普通,但至少是充满希望的。
此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离创造历史只差一步之遥了。
▲1949年上海解放
二、上海阁楼里诞生第一面红星红旗
1949年,是一个值得被载入史册的伟大年代,这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国民党军队的千里防线,2天后南京解放,悬挂在总统府上空的青天白日旗被一举扯下,蒋家王朝正式覆灭。
5月12日,解放上海的隆隆炮声被正式打响,至27日上海正式宣告解放。当时32岁的曾联松带着妻子和年仅6岁的儿子,正住在上海华山路446号的“现代经济通讯社”的职工宿舍。
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曾联松很高兴,因为他身在祖国的心脏,见证了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的历史时刻,心里期待着为新政府做点实事。
▲1949年7月~8月,《解放日报》连续刊登国旗国徽征稿启事
7月15日一大早,曾联松刚到单位,就被桌上的《解放日报》吸引住了,一行醒目的标题写着:“新政协向海内外征集国旗国徽国歌启事。”
看到这则新闻,曾联松心里泛起阵阵涟漪:“我能不能试试?”自从1940年被迫“脱党”之后,曾联松心里一直有个心愿,盼望能重新入党,如果这次能参与国旗设计工作,也算是为党为国效力了。
这个念头一出现便再也无法停止,曾联松当天下班一回到家,二话不说就跑到小阁楼上,打扫、整理,收拾出了一小块空地,决心在这方寸阁楼里畅想心中的国旗图案。
▲带阁楼的上海老建筑
其实曾联松敢独自一人挑起设计国旗的重担,并不是冲动,也不是蛮干,他有这个实力,且不说以前有过党内工作经历,单说在绘画上,曾林松其实具有良好的美术基础。
首先在瑞安中学读书时,他曾师从于温州著名花鸟画家金作镐,在他手把手指导下,曾联松从小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功底和美术基础。
“我能设计出五星红旗,从小接受美术老师金作镐先生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多年后曾联松接受采访时说。
其次在国立中央大学读书的时候,曾联松除了专业必修课,还选修了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教授的美学理论课,当时这门课很火爆,有时去晚了没位置坐,曾联松就站在窗户边听完整堂课。
天赋加上努力,让曾联松在美术绘画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水准,为他日后设计红星红旗,打下了良好的美术基础。
▲曾联松上海旧居
“那时上海刚解放不久,夏天很热,他晚上就钻到阁楼上写写画画,我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每天早晨,我从阁楼上都扫出一堆剪得很乱的油光纸,有红色的、黄色的。他这个人不愿吭声,不像有的人事还没办先张扬出去。直到后来中央来信了,证明了国旗是他设计的,我才知道那些日子他是在阁楼上画国旗。”
这是后来曾联松妻子的回忆,当时为了集中精力创作国旗图案,曾联松连妻子也没有告诉,每天一下班就闷声不响待在阁楼里,直到妻子三催四请才下去吃饭,一吃完饭又立刻跑到楼上,直到凌晨才休息,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一个月。
当时,曾联松的国旗设计工作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研究毛主席著作,包括《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企图从毛主席作品里寻找灵感。
二是研究征稿启事里提出的4个规定,即体现中国特征,比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体现政权特征,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图案为长方形,长宽比为3:2,庄严简洁;色彩以红色为主,可用其他配色。
三是研读诗画、美学方面著作,比如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唐代大画家王维的《王右丞集》,郑板桥的《郑板桥集》和《全唐诗》,从古人的智慧里寻找灵感。
万事开头难,曾联松的设计过程并不一帆风顺,一开始熬了十几个晚上后,眼睛都熬通红了,思路还是一片模糊,他也曾想过放弃,也曾怀疑过自己,不过一想到这是为党为国出力,马上又重振旗鼓。
在小小的阁楼上,曾联松借着微弱的灯光苦思冥想,直到某天晚上,他呆坐在窗前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看到窗外月光皎洁,想起了一句民谣:
“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中国共产党...”
星星,对!星星!曾联松在心底不断地重复这个词,仿佛突然间他开窍了,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想着想着,五星红旗的雏形便浮现在脑海里...
因为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提出了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曾联松决定用四颗小星星代表四个阶级,用一颗大星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小星围绕大星寓意着人民永远团结在党的领导下。
有了五星红旗的创意后,曾联松非常激动,接连熬了几个通宵,终于完成了草图,8月中旬,距离征稿截止日期只剩5天的时候,曾联松寄出了自己的设计稿,附带了一份设计说明书。
▲曾联松的国旗图案原稿,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院
寄出之后,曾联松终于松了一口气,当时他根本没想到自己的设计稿会被选中,很快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去,担任上海市供销合作社调研科副科长的职务。
之后也许是新工作过于忙碌,他渐渐忘了国旗应征稿的事情。
三、五星红旗从2992幅作品中脱颖而出
8月22日,第一次国旗图案评选会议在北京饭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2992幅作品,被放置在413个房间里进行展示。
这其中除了曾联松的五星红旗,还有很多知名人物的设计稿,比如当时朱德总司令也曾亲自设计了一副国旗图案,是在红旗的左上方四分之一的位置,设计成蓝色长方形嵌入一颗大红五角星的图案,寓意中国共产党光辉照耀中华大地。
▲朱总司令设计的国旗图案
除了朱德,著名文学家、爱国民主人士郭沫若先生,也给出了自己的国旗设计稿,红色旗面左上角绘制一颗大红五角星,代指中国共产党,中间是两条横杠,代指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
▲郭沫若设计的国旗图案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国旗图案当时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比如著名教育家吴玉章先生设计的文字“工”加麦穗图案的国旗设计。
所有这些作品都统一接受评选,最终经过商议,大家从2992幅作品中选出了38幅,进入到最后的党中央领导人筛选环节。
为了便于毛主席、周总理比较,评选小组特意将38幅图案定制成册——《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每幅图下面都附上设计者的说明,曾联松的五星红旗图案被排在第32号。
▲曾联松的复字三十二号
9月25日晚,距离国庆节仅剩5天时间,毛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了最后一次国旗定稿会议,周总理、郭沫若、沈雁冰、黄炎培、陈嘉庚等18位各界代表都参与了评选。
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普遍对两幅图印象深刻,一个是五角星加三条杠的图案,一个是五星红旗图案,大多数人支持第一种,因为都希望国旗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唯独毛主席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拿出曾联松的32号图案,说:“过去我们老想在国旗上画上中国特色,因此画上一条杠代表黄河,其实许多国家的国旗也不一定有该国的特点,比如苏联之斧头镰刀也不一定代表苏联,英美之国旗也没什么该国的特点。”
他指着五星红旗图案说,这个图案表现了人民大团结,现在就是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他赞成这幅五星红旗的图案。
▲毛主席
毛主席说完后,陈嘉庚、梁思成等很多人表示了同意,另外还有人提出,第一种方案的三条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分裂”,这不利于民族大团结,因此比较下来,确实是曾联松的五星红旗图案更合适。
最终,在毛主席倡议下,大家一致同意采纳曾联松的设计稿,去掉原设计稿中的镰刀斧头图案,调整五星的大小和比例,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正式诞生了。
▲五星红旗
四、迟来的荣誉和奖励
9月29日,《解放日报》等媒体正式向外界公布了新中国国旗图案,彼时曾联松正在上海市愚园路的单位里工作。
当看到这幅图案的时候,曾联松一下子呆住了,半天都说不出话来,这和自己设计的图案几乎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只是少了镰刀和斧头,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设计稿被选中了呢?
曾联松一想到这里十分激动,可仔细阅读文章后却发现,文章并未提及设计者的信息,这该如何是好?
当时除了一两个好友,没有任何人知道曾联松设计了国旗,更没有人知道他的设计稿和报纸上刊登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要不要告诉别人这件事?要不要给中央写信问一问呢?曾联松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五星红旗图案被刊登在《解放日报》上
仔细考虑后,曾联松放弃了原先的想法,决心将这件事埋藏在心底,既然中央没提也许是难言之隐,抑或许有人也想到了五星红旗的创意,总之他没有和任何人讲起这件事,和往常一样继续忙碌在工作岗位上。
唯独不同的是,曾联松每次看到国旗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有兴奋,有自豪,有惋惜...
他本以为这件事会逐渐被人淡忘,万万没想到,一年之后,喜讯还是传来了。
▲全国政协会议上通过当选的五星红旗
1950年9月27日上午11点05分,曾联松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电话,作为五星红旗的原创设计者,他被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诚挚邀请去北京参加建国一周年纪念活动。
收获这样巨大的荣誉,曾联松激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喷涌而出,手不停地发抖,时隔一年他没想到党中央还记得这件事,没有忘记他的付出,还专门邀请他去北京参加国庆活动。
他更没想到的是,不久后又收到了政府寄的500万元(相当于新人民币500元)现金奖励,这相当于他一整年的工资,曾联松看着信上的文字,久久无法平静。
“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侧,人民币500万元,分别交由局和人民银行寄上,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以深切的敬意!”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奖励国旗设计事宜致曾联松的信
曾联松的努力没有白费,既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又成功创造了历史,他的功劳足以载入史册,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由他设计的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全世界每一个有中国人的地方。
(^_^)/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