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况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面由三个垂直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两边为红色,中间为蓝色。左边的红色长方形中有黄色的火、太阳、月亮、长方形、三角形和阴阳图案。旗面上的红色和蓝色是蒙古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红色象征快乐和胜利,蓝色象征忠于祖国,黄色是民族自由和独立的象征。火、太阳、月亮表示祝人民世代兴隆永生;三角形、长方形代表人民的智慧、正直和忠于职责;阴阳图案象征和谐与协作;两个垂直的长方形象征国家坚固的屏障。·国徽

·人口
268.34万人(2008年底)。喀尔喀蒙古族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等少数民族。主要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首都
乌兰巴托(Ulaanbaatar)。人口约100万(2006年底)。位于蒙古国的中部,是蒙古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政治、经济、交通、科教、文化中心。
·国家元首
总统查黑亚·额勒贝格道尔吉(Tsahiagiin ELBEGDORJ),2009年6月18日就任。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首都和21个省。 乌兰巴托市 鄂尔浑省 达尔汗乌勒省 肯特省 库苏古尔省 科布多省 乌布苏省 中央省 色楞格省 苏赫巴托尔省 南戈壁省 前杭爱省 扎布汗省 中戈壁省 东方省 东戈壁省 戈壁苏木贝尔省 戈壁阿尔泰省 布尔干省 巴彦洪戈尔省 巴彦乌列盖省 后杭爱省
·重要节日
白月:日期与中国藏历新年相同,是蒙古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以前称为“牧民节”,只在牧区庆祝。1988年12月,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决定,白月为全民节日。 国庆节-那达慕:7月11日。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取得胜利,7月10日,在库伦(今乌兰巴托)成立君主立宪政府,后将次日定为国庆日。 1922年起,蒙古定期在每年7月11日举行全国性那达慕,成为国庆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1997年6月13日,蒙古国庆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蒙古国庆易名为“国庆节-那达慕”。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娱乐”,原指蒙古民族历史悠久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现指一种按着古老的传统方式举行的集体娱乐活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简史

地理

政治
2008年蒙政局基本保持稳定。7月,蒙举行国家大呼拉尔(议会)选举,蒙古人民革命党获得全部76个议席中的44席,在选举中获胜。民主党获得26席。9月,人民革命党同民主党联合组成政府。人革党主席巴雅尔任总理,民主党主席阿勒坦呼雅格任第一副总理。·宪法
现行宪法为第四部宪法,于1992年1月通过,同年2月12日起生效。宪法规定:蒙古国是独立自主的共和国;视在本国建立人道的公民民主社会为崇高目标;在未颁布法律的情况下,禁止外国军事力量驻扎蒙古国境内和通过蒙古国领土;国家承认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一切形式;国家尊重宗教,宗教崇尚国家,公民有宗教信仰与不信仰的自由;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和原则,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根据该宪法,改国名为“蒙古国”,建立议会制。·议会
国家大呼拉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国家大呼拉尔可提议讨论内外政策的任何问题,并将以下问题置于自己特别权力之内予以解决:批准、增补和修改法律;确定内外政策基础;宣布总统和国家大呼拉尔及其成员选举日期;决定和更换国家大呼拉尔常设委员会;颁布总统当选并承认其权力的法律;罢免总统;任免总理及政府成员;决定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组成及权限;决定赦免等。国家大呼拉尔为一院制议会,其成员由蒙古国公民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直接选出,任期四年。本届国家大呼拉尔于2008年7月产生,共76个席位,蒙古人民革命党和民主党分别占44席和26席。下设7个常设委员会。主席达木丁·登贝尔勒(Damdingiin Demberel,人民革命党)2008年7月当选。·政府
国家权力最高执行机关,政府成员由国家大呼拉尔任命。现政府由人民革命党同民主党联合于2008年9月组成。政府成员为:总理桑·巴雅尔、第一副总理诺·阿勒坦呼雅格、副总理米?恩赫包勒德、对外关系部长苏·巴特包勒德、财政部长桑·巴雅尔朝格特、法律和内务部长曾·尼亚木道尔吉、自然环境和旅游部长鲁·冈苏赫、国防部长罗·包勒德、教育文化科学部长云·奥特根巴雅尔、道路交通建筑和城市建设部长哈·巴特图勒嘎、社会保障和劳动部长特·甘迪、食品农牧业和轻工业部长通·巴达木珠奈、健康部长桑·兰巴、矿产和动力部长达·卓里格特、政府办公厅主任巴?道勒格尔。·司法机构
法院行使司法权,由最高法院和各级地方法院构成。最高法院现任大法官索·巴特德勒格尔,2005年10月就职。检察机构由总检察署和各级地方检察署构成。现任总检察长蒙·阿勒坦呼亚格,1999年6月就职。·政党
实行多党制。至2008年4月,共有18个政党。主要有: (1)蒙古人民革命党(Mongolian People’s Revolutionary Party)。1921年3月1日成立,原称蒙古人民党,1925年3月改称现名。党员约16万名。1997年2月该党召开的二十二大确定党的性质为“民族民主主义性质的中左翼政党”,理论基础为“民主社会主义思想”。2007年10月该党召开二十五大,通过党章修正案,决定保留党章中“党主席兼任总理”的规定,选举由23人组成的领导委员会。现任主席桑?巴雅尔,总书记乌·呼日勒巴特尔,书记米?恩赫包勒德、曾?尼亚木道尔吉、图?冈迪、罗?阿玛尔萨那、策?苏赫巴特尔、乌?巴尔斯包勒德。 (2)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2000年12月6日由蒙古民族民主党、社会民主党、民主复兴党、宗教民主党和民主党合并而成。党员逾16万。党的宗旨是重视人的发展、人的权力和自由,并视个人能力大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党的目标是巩固蒙古政治独立;建立合理、强大的经济体制;建立开放的社会;建立良政;将社会发展与国际社会进步密切接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会议。全国协商委员会(相当于中央委员会)下设8个常设委,负责日常工作。党的监察机关是独立于任何个人的基本章程委员会,对党章负责。党主席诺·阿勒坦呼雅格。·重要人物
查黑亚·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1963年3月生。1988年毕业于乌克兰利沃夫市军事政治学院。曾在美国留学,1980至1991年任蒙古民主联盟主席。1994至1996年任民族民主党主席。1996至1998年任国家大呼拉尔副主席。1998年任总理。2004至2006年任总理。2005至2008年任民主党主席。1992、1996、2008年三次当选国家大呼拉尔委员。2009年5月当选总统。懂英语、俄语。已婚,有五个子女。 达木丁·登贝尔勒:国家大呼拉尔主席。1941年生。1964年毕业于蒙古经济学院贸易与经济技术组织专业。1964至1968年任科布多省商业采购管理局副局长。1968至1970年任人革党科布多省委政治教育办负责人。1970至1972年任科布多省革命青年团第一书记。1972至1975年任蒙古革命青年团中央组织部部长。1977至1990年任人革党中央委员会协调员、组长。1990至1992年任人革党扎布汗省委第一书记。1992年起连续5次当选国家大呼拉尔委员。2000至2004年任大呼拉尔政权建设常设委主席、2007至2008年任社会保障和劳动部部长。2008年9月当选国家大呼拉尔主席。懂英语、俄语。已婚,有两子两女。 桑加·巴雅尔:总理。1956年生于乌兰巴托。1978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法学专业。1978至1979年在乌兰巴托市人民代表呼拉尔执行机关和乌兰巴托市友谊区政府任职。1979至1983年任武装力量总参某部第四局参谋。1983至1988年任蒙古通讯社记者、编辑、代主编。1988至1990年国家广播电视委员会副主席。1990至1992年任人民大呼拉尔代表、小呼拉尔代表、小呼拉尔政权建设常设委员会主席。1992至1997年任国防部下属战略研究所所长。1997至2001年任总统办公厅主任。2001至2005年任驻俄罗斯大使。2007年11月任总理。2008年9月连任总理。1988年加入蒙古人民革命党。2005至2007年任党总书记。2007年10月当选党主席。经济
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1991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1997年7月,政府通过“1997-2000年国有资产私有化方案”,目标是使私营经济成份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资源
地下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铜、钼、金、银、铀、铅、锌、稀土、铁、萤石、磷、煤、石油等80多种矿产。全国森林覆盖率为8.2%。·工业
2008年工业总产值为1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
·农牧业
畜牧业是传统经济部门,国民经济的基础。2008年牲畜总数为4330万头,同比增加7.5%。·旅游业
蒙全国有旅游基地、大小宾馆、饭店约700家。从事旅游服务的公司约500家,主要宾馆有乌兰巴托饭店、巴彦高勒饭店、成吉思汗饭店、大陆酒店等,主要旅游点有哈尔和林古都、库苏古尔湖、特列尔吉旅游点、成吉思汗旅游点、南戈壁、东戈壁和阿尔泰狩猎区等。·交通运输
以铁路和公路为主。铁路总长1811多公里,约担负全国货运量的62.8%。公路总长49250公里,其中土路43665.9公里,碎石路1946.3公里,改良路1923.6公里,柏油路1714.9公里。木桥和混凝土桥总长27706米,其中,木桥11287米,混凝土桥16419米。2008年,蒙各种运输工具货运总量为2390万吨,同比增长2.5%,客运总量为2.32亿人次,同比增长10.3%。 2008年统计显示,蒙全国有汽车19.05万辆,同比增加17.6%。 空运:与北京、莫斯科、伊尔库茨克、首尔、东京、大阪和法兰克福之间有定期航班。国际机场1个,为乌兰巴托“成吉思汗”机场。·财政金融
2008年蒙古中央财政收入为17.01亿美元,占GDP的35.2%,总支出和偿还外债总额为19.42亿美元,占GDP的40.2%。财政赤字2.41亿美元,占GDP的5%。 截至2008年11月底,蒙外汇储备6.063亿美元,同比减少39.8%。 蒙古银行:1924年成立,行长巴特苏赫。 蒙古贸易开发银行:1990年成立,行长梅德勒。2002年5月,该行实现了私有化,其76%的国有股被瑞士和美国合资的财团以1223万美元收购。·对外贸易
同70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实行经济开放政策。近年来,积极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国家的经贸合作。 出口主要为矿产品、纺织品和畜产品等;进口主要有矿产品、机器设备、食品等。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俄罗斯、欧盟、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等。·对外投资
20世纪90年代以来,蒙古开始对外投资,但投资额很小。1992年起蒙古开始对华投资。·外国资本
截至2008年底,有中、俄、日、美、韩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向蒙直接投资,投资额约30.1亿美元,投资项目计9327个。主要投资部门为矿山、轻工、畜产品加工、商业、建筑等。 据蒙方统计,至2007年底,中国对蒙投资16.8亿美元,投资项目4628个。·外国援助
至1990年,前苏联共向蒙提供约114亿转帐卢布贷款,2003年底,俄方宣布免除蒙98%的债务,蒙方偿还了剩余的2.5亿美元,蒙俄债务问题解决。1991年,日本、世行等发起国际援蒙会议,中国以观察员身份列席。该会已举行十次,历届会议共向蒙允诺提供35.6亿美元的援助,实际落实21亿美元。主要援助国和国际组织有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及亚行、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人民生活
1998年1月1日起,实行五天工作制。2006年7月1日,《社会福利法》开始施行。2008年,蒙全国5个地区的最低生活标准为89000-94300图格里克不等。旅游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