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7年称“庚寅年”。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30,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7,除以12的余数是3,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庚寅年”。
以下年份均为庚寅年:
第1千年(指从公元1年至1000年间的这一千年):30年、90年、150年、210年、270年、330年、390年、450年、510年、570年、630年、690年、750年、810年、870年、930年、990年。
第2千年:1050年、1110年、1170年、1230年、1290年、1350年、1410年、1470年、1530年、1590年、1650年、1710年、1770年、1830年、1890年、1950年。
第3千年:2010年、2070年、2130年、2190年、2250年、2310年、2370年、2430年、2490年、2550年、2610年、2670年、2730年、2790年、2850年、2910年、2970年。
庚寅为干支之一,六十甲子顺序第二十七位数。前一位是己丑,后一位是辛卯。论阴阳五行,天干之庚属阳之金,地支之寅属阳之木,是金克木相克。中国传统纪年干支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二十七年称“庚寅年”,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庚寅年”。
庚寅年是用的干支纪年法,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古代中国民间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天干有十个,十天干为: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地支有十二个,十二地支为: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地支对应的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所以庚寅年又是虎年,古代中国人民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对应的属相也是鼠年。
古代中国人民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年法。
O_o
热门信息